《健康大视野》采访杨昌顺:国产基本药物制度大片——基本药物目录赶上暑期档


国产药物基本制度大片

——基本药物目录赶上暑期档

 

此次医改的重头戏之一——药物基本制度中的药物基本目录,在比预定出台时间晚了几个月之后,终于悄然登场。卫生部于820上午召开了例行新闻发布会,公布了相关情况。

序幕拉开: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之前传

在卫生部820上午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卫生部药物政策与基本药物制度司司长郑宏介绍了有关情况。

郑司长介绍,为稳步做好基本药物制度的建立,20094月,经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批准,成立了由卫生部、发改委、工信部、监察部、财政部、人保部、商务部、食药局、中医药局等部门组成的国家基本药物工作委员会,负责协调解决制定和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相关政策问题,确定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框架,审核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办公室设在卫生部,承担国家基本药物工作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相关配套文件的制定情况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制度设计上需要对基本药物的遴选、生产、流通、使用、定价、报销、监测评价等多个环节制定相关政策,以保证基本药物的科学遴选、生产供应、确保质量,提高群众基本药物公平可及性,促进合理用药,最终让群众得到实惠。

《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暂行)》多次征求了有关部委、部内司局以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的意见,反复进行了修改完善,也多次经国家基本药物工作委员会、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讨论,并经国务院常务会审议通过后,于818正式发布。

《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基本药物和基本药物制度的概念、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具体目标,阐述了基本药物制度的政策框架,包括对基本药物的遴选调整、招标采购、配送使用、定价报销、零差率销售、投标的生产经营企业资格条件、购销合同管理以及基层增加使用非目录药品(民族药)做出了规定。《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暂行)》对基本药物目录的构成、组织管理、遴选调整的原则、范围、程序、工作方案、调整周期、监督评价等方面做出了规定。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制定工作

2006年以来,按照原部委职责分工,国家食药局组织拟订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征求意见稿)》。200811月之后,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将此项工作移交卫生部。

200812月初,按照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会议精神,为确保《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与《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相互协调,由卫生部、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人保部、食药局、中医药局等七部委有关司局组成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工作协调小组,制定了完善《征求意见稿》工作方案。确定了基本药物遴选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程序,目录包括化学药品(生物制剂)、中成药和中药饮片三部分。

根据基本药物遴选技术评审工作的需要,我们组建了包括医学、药学等方面3000余名专家在内的国家基本药物专家库。组织有关专业人员收集整理了大量与药品有关的信息资料,包括药品的标准、批准文号、中药品种保护、药品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价格及日服用费用等方面的信息,为给专家评审提供客观依据。按照确定的遴选原则、范围、方法和程序,召开核心咨询专家组会15次、评审专家专业组会20余次(随机抽取),对纳入遴选范围的品种进行了反复论证、评价,并组织来自31个省(区、市)的200余名专家进行了评审投票,于20094月拟定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送审稿)》,包括中西药共500多个品种。

为了突出医改重点,使目录能够更好地适应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公立医疗机构改革的需要,2009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分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和其他医疗机构配备使用部分,先公布《药物目录基层部分》。据此,我们组织来自11个省(区、市)的200余名基层医药专家对《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送审稿中的品种进行了评价和投票,从中遴选出307个品种作为《药物目录基层部分》品种,其中化药205个,中成药102个。《药物目录基层部分》书面征求了有关部委和部分地方卫生行政部门的意见,经国家基本药物工作委员会议审核通过,已于818发布。

在目录制定过程中,共有近千名专家参加了目录遴选评审工作。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工作协调小组、国家基本药物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共组织召开了11次会议,对目录遴选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和协调。中药饮片首次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不列具体品种,用文字表述为“颁布国家药品标准的中药饮片为国家基本药物,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全景欣赏:权威解读精彩不断

地方调整空间不能让政策走样

对于这次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要求基层卫生医疗机构配备使用国家的基本药物,同时又对地方留出了调整空间的问题。郑司长的解释是,从开始做制度设计的时候,我们希望这个目录出台以后在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应该是一种封闭运行,不强调全部配备使用。全部配备使用是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使用的药品都要在这个目录内进行配备使用。实际上也是考虑到目前我们药品有合理使用的一面,也有药品滥用的一面。

这个目录既然是政府主导的,同时要发挥市场机制,现在基层拿出300种,存在一些差距,有些地方可能不够用,特别是一些发达地区。有些地方觉得还可以。所以我们制定基本药物目录的思路也在不断调整,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兼顾,目录拿出来既能够符合基层的基本需求,同时要兼顾地方的差异。这样我们这个目录应该说出来以后就考虑到,你说你拿出300种,让所有基层医疗机构完全都按照这个模式使用肯定有些地方就不够。考虑到这些情况,基层目录在出基层版的时候给地方留下了操作空间,允许省级人民政府经过卫生行政等部门组织专家论证,按规定和程序增加非目录药品,确保制度不走样、不变形。我们强调要按照一定程序,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专家论证提出,经过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同时报国家基本药物工作委员会备案。按照这样的一些程序和政策规定,地方增加的药品要考虑当地财政和社会保障能力。

制度催生产业重组兼并

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将会给生产流通企业带来一定的冲击,这有利于产业的升级。郑司长指出,在制度设计过程当中,由于涉及的环节比较多,涉及各方利益格局的调整。我们目前药品的生产、经营企业,总体上来讲处于产能过剩的状态。因此,基本药物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在保证生产供应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企业的兼并重组现象。

基本药物实行招标采购,意味着过去有些生产同一类药品的企业之间要产生竞争,不可能是所有生产同一类药品的都会中标,会对一些企业带来影响,造成企业的兼并重组,当然这也是市场机制的一种现象。因此,在基本药物制度设计制定过程中,需要多个部委来参与。比如基本药物的生产供应主管部委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他们也在做这方面的研究和调查,采取相应的对策,通过产业政策的引导,发挥政府宏观指导作用,保证基本药物的生产供应。

随着基本药物的实施,基本药物实行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减少中间环节,招标采购价格中包含配送费用,这对过去药品的重复批发造成价格上涨,使老百姓的用药负担加重的现象,有望从根本上加以解决。

制度确保目录实施效果

郑司长介绍说,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大规模遴选基本药物,到2004年为止,基本药物目录共进行了五次调整,并没有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在老百姓心目中影响不深,就是因为有目录没制度。这次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首先要吸取以往的经验和一些影响或者教训,基本药物要想把它真正作为一项制度来推广,需要有相应配套政策保证,包括基本药物招标采购、生产供应,配备使用、定价报销等政策在过去是没有的。现在我们把2009年版目录公布了,相应的政策就需要跟上,比如国家要出台相应的招标采购指导意见,地方要组织落实具体的实施办法。通过这些政策措施,基本药物目录才能够真正有它的生命。

如果不拿出基本药物目录来,各地招标采购无从谈起,我们定价报销政策也不能做出及时相应的调整。经过慎重考虑,我们在公布目录的同时要把其他的相应配套政策准备好或者调整完善好,在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初期,开好局,起好步。

此外,基本药物目录是由基层部分加上扩展部分构成的。概括来讲,其他部分就是基层部分的扩展,扩展了一些不能在基层使用和限制使用的药品。因此在2009年版药品目录里有基层和其他两个部分。我们要求基本药品推广,大医院更要带头选用基本药物,基本药物在其他医疗机构,应该在基层部分以上有新的增加,但是还属于一个基本药物目录里的。

片花:基本药物制度时刻表

时间表确定,2011年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根据《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都必须按规定使用基本药物。

2009年,每个省(区、市)在30%的政府办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30%的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到2011年,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到2020年,全面实施规范的、覆盖城乡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片花:基本药物目录对6类药说“不”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暂行)》第六条规定,不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遴选范围的药品包括:含有国家濒危野生动植物药材的;主要用于滋补保健作用,易滥用的;非临床治疗首选的;因严重不良反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明确规定暂停生产、销售或使用的;违背国家法律、法规,或不符合伦理要求的;国家基本药物工作委员会规定的其他情况。

票房预期:基本目录续集保证“上座率”

郑司长在介绍了基本药物制度启动以后相关部门下一步的工作安排。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今年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工作任务是,发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核定并公布基本药物价格。不迟于12月份,每个省区市在30%的政府办城市社区服务机构和县(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包括实行省级集中网上公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并实现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品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为确保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起好步、开好局,按照国务院医改医保小组结合已经公布的配套文件和目录基层部分,坚持统筹兼顾、全面落实、突出重点、注重细节、做好协调、稳步推进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

第一,进一步完善基本药物制度相关的配套政策。按照国务院医改工作领导小组的要求,按照基本药物制度的整体设计,卫生部还将会同有关部委陆续制定和发布《国家基本药物采购配送的若干意见》、《医疗机构使用基本药物的管理办法》、《国家基本药物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等配套文件和《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两个技术性文件,配合有关部委制定并公布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完成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的调整工作。

第二,精心组织,努力做好基本药物的采购配送工作。医改文件中明确规定,政府办医疗机构使用的基本药物,以省为单位,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以政府为主导的药品集中采购相关机构,按照招投标法和政府采购法的有关规定,实行网上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各省(区、市)要制定省级集中招标采购、统一配送的具体实施办法,建立基本药物集中采购的评价体系,保证招标过程的公开、公平、公正,加强对基本药物购销合同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基本药物的生产供应和产品质量。

第三,加强基本药物配备使用管理。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是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关键环节,在制度建立的初期非常重要。各地应根据医疗卫生机构的诊疗范围和确保服务功能,在目录内配备药品。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规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药行为,以确保基本药物的合理配备使用。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要将基本药物作为首选药物提供给患者,而且基本药物的使用要达到一定比例。这方面的工作要由各地的卫生行政部门结合当地的实际和公立医院改革的试点,合理设定使用比例。基本药物使用比例可暂按基本药物销售额占全部药品销售额比例的方法计算。

为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兼顾各地用药水平的习惯差异,积极稳妥地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对于一些地区在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初期,政府办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确需配备使用非目录药品,暂由省级人民政府统一确定,并报国家基本药物工作委员会备案,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相关政策和规定。

第四,加强基本药物的质量监管。有关部门要采取积极措施,全面加强对原辅料采购、投料、验证、仓储、运输等环节的管理;对药品生产、经营企业GMPGSP认证标准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监管,加强对高风险品种生产的监管,加大重点品种的监督抽验力度;明确行业自律管理履行程序和应当遵循的标准评价内容、方式、程序等共性准则,建立信息公开、社会多方参与的监管制度。

第五,加强培训、指导和评估。卫生部、各地卫生部门将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卫生系统内外相关单位和负责人员进行培训;加强合理用药舆论宣传与教育引导工作,提高全民对基本药物的认知度和信赖度;统筹利用现有资源,完善基本药物采购、配送、使用、价格和报销信息管理系统,对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情况进行绩效评估。片花:关于《国家南》和《国家

第六,加强督导,明确责任,稳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涉及多个环节,影响到相关利益格局的调整,有关部门和地方应全面分析制度实施可能带来的影响,把握方向,注意动向,制定应对预案;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深入实际,加强督导,动态掌握各地制度实施运行情况,不断总结经验,稳步推进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

片花:关于《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

郑司长解释说,关于我们在基本药物目录当中两个技术性的文件,现在我们正在组织专家抓紧制定。卫生部成立了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编委会,这个编委会由我们卫生部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卫生部还会同中医药局和药监局一道来做这个工作,这个指南按照我们现在制定的时间表,在11月底以前应该能够编写出来。当然这是专门指导医疗机构和广大医务人员,特别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务人员,用这个指南和处方集,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用药行为。

基本药物指南要配合的是我们规定的基本药物,医疗机构要了解这些基本药物基本的药理情况、临床的使用办法和药品在使用的时候会产生哪些副作用,指南是进一步规范医生的用药手段。这个文件确实要发挥它的刚性作用,卫生部及有关部门还将对此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比如刚才讲到基本药物在临床使用的管理办法,也涉及到基本药物应用指南如何真正发挥它的作用。

观后影评:纵览目录谈建言

针对基本药物目录的出台,各方专家纷纷为目录的完善和实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目录可适当增加中药品种

【摘要】目录中的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主要依据临床药理学分类,共205个品种;中成药主要依据功能分类,共102个品种;中药饮片不列具体品种,用文字表述。

【点评】新的基本药物,比之前媒体公开报道的600多种已经有所瘦身,而其中瘦身最多的就是中成药。曾经参与基本药物遴选的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研究员翁维良认为,中药在治疗一些农村基层常见病中有重要的位置,可以适当增加目录中的中药品种。

他说,中药与西药不同,中药需要辨症治疗,“比如冠心病有很多种类型,如果需要使用化痰的药品,但目录中没有,那患者可能就要选择治疗血淤症的药,那对患者而言更麻烦。”他认为,可以再增加100种左右的中药数量。

政府招标应避免保护主义

【摘要】政府办医疗机构使用的基本药物,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机构按《招标投标法》和《政府采购法》的有关规定,以省为单位实行网上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由招标选择的药品生产企业、具有现代物流能力的药品经营企业或具备条件的其他企业统一配送。

【点评】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指出,药品招标采购要坚持“质量优先、价格合理”的原则,坚持全国统一市场,逐步形成全国基本药物集中采购信息网络。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朱恒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应尽力避免政府招标过程中的权力寻租,以及省级政府保护本地企业的行为,这也将是制约基本药物制度实效的重要因素。另外在配送环节上,他建议如果可以由中标的药厂去选择配送商,并且在招标的批发价中已经包含了配送的费用,就可能减少在配送环节上对药品的加价。

 “尽快拍出我们自己的电影”

【摘要】为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兼顾各地用药水平习惯差异,积极稳妥地推进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在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初期,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确需配备、使用非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药品,暂由省级人民政府统一确定,并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相关政策和规定。

【点评】中国新医改课题组组长、国务院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工作评估专家顾昕表示,《实施意见》中关于允许增加使用非目录药品的规定是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设中一项重要的举措。之前,地方上对如何理解医改文件中所说的全部配备使用议论纷纷,如果强制规定社区只能使用基本目录内的几百种药物,可能很多老百姓得了小病也不得不去大医院,很不方便。这次的改动给基层医疗机构留下了不少灵活运作的空间。

这一规定意味着,给予各省市一定的自主权。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卫生经济与管理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国恩表示,假如各地使用完全一样的基本药物,也可能会限制基层机构发挥其作用。

福建省卫生厅厅长杨平表示:“将尽快组织专家,制定补充目录。”对于市民对基本药物数量的疑虑,该省卫生部门早就开始关注,据福建省卫生厅厅长杨平介绍,今年福建省将重点做好制定补充目录、实施基本药物目录制度,建立基本药物供应保障机制等工作,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公布后,省卫生厅将尽快组织专家,根据该省的疾病特点,按照“防治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中西医并重”的原则,选择部分药品报卫生部批准,作为福建省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补充。此外,要推进基本目录的合理使用,今年省卫生厅将选择部分地区开展试点,在试点地区,公立基层医疗机构将实行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

制度执行好药价一定降

【摘要】基本药物制度的设计主要是要制定基本药物的遴选、生产供应,特别是使用、定价、报销等多个环节的相关政策,坚持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在制度设计上需要对基本药物的各个环节做好相关的制度设计,以确保基本药物的质量公平可及、合理用药,最终让群众得到实惠。

【点评】福建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郑振佺教授认为:如果基本药物制度执行下来了,这些基本药物的价格一定会降。首先,国家发改委将会制定基本药物全国零售指导价格。在这个指导价规定的幅度内,省级政府根据招标形成的统一采购价格、配送费用及药品加成政策确定具体零售价格,并实现零差率销售,这就意味着原来药品代理销售环节不存在了,药品从成本价到销售价直接跳跃,价格下降是理所当然的。其次,相对于非基本药物,基本药物是可以实现更高比例的报销,对参保人员而言,个人支付的比例又会降低。

片花:心中悬着的石头还没完全落地

上海海虹实业(集团)巢湖今辰药业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杨昌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看到目录后终于舒了一口气:“还好,我们的好几个品种都在里面,有些竞争还比较少。” 杨昌顺说,从数量上看,这部分药物对于基层医疗机构足够用了;从品种上看,药品品种的搭配也体现了中西并重的原则。此外,几个独家药物品种都是归属于国内的大企业,体现了扶优扶强的思路。有这样的目录和制度,行业集中度必将逐步提高,医药产业的并购、重组频率也将提高。

杨昌顺认为,政策并没有说明基本药物目录的招标和通常的药物招标有何区别,也没有提到药品的使用比例,而这恰恰是企业最为关心的问题。“一次招标的失败就意味着失去一个省的市场,而药品的使用比例直接关系到市场‘盘子’有多大。”他指出。此外,《实施意见》还提到要探索设定基本药物标底价格。“因为每次招标都是生死攸关的问题,不排除企业恶性竞争的可能,所以设定基本药物标底价格还是很必要的。” 杨昌顺预测,在具体招标时,各省价格或比国家零售指导价略低。

演员自述:独家产品成了金饭碗

作为药企,目前最关注的三个问题依次是基本药物目录、具体招标方案以及药物使用方案。如今,他们最关心的基本药物目录终于出台了。基本药物目录最主要影响的是两种药,一是普药,一是独家品种药,各家药企对此都十分敏感。

磨刀霍霍的“独家买卖”

102个中成药品种中,19个独家品种的生产厂家无疑成了当中最大的赢家。有独家品种进入药物基本目录的上市制药企业在股市上更是表现强势,如云南白药、三九医药、千金药业等。其中千金药业曾一度涨停,涨幅超过8%。“进入目录,这是最基本的入场券,不能进入的则意味着可能暂时失去这个市场。”广州中一药业董事长、总经理吴长海分析说,目前“消渴丸”一年销售为6个亿,预计进目录之后,将达到10个亿,市场占有率将达15%以上。

“我们早已排兵布阵,进入备战状态。”广州中一药业总经理吴长海很兴奋。其自有品牌的糖尿病药物“消渴丸”此次成功入围基本药物目录的独家品种。吴长海表示,借着基本药物目录推行的契机,其拓展农村市场的步伐今年3月份就开始了,先是对“消渴丸”在全国各省的招标情况进行深入调研,今年7月份开始,又通过“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对重庆、贵州、内蒙、江西、海南、河南等省市近两万多名社区医生和乡镇医生进行该产品的临床用药培训。“这是为了提高了社区医生和乡村医生对‘消渴丸’的认可度和忠诚度,为其进入城市社区和农村卫生诊所打开临床通道。”吴长海说。

浙江一家小型药企老板看到最终目录感叹道:“本来我们也有两个品种是独家的,后来都被砍掉了。”不光小企业,独家品种预期落空的企业不乏东阿阿胶、康缘药业这样的大型制药企业。广州一位医药界人士对记者表示:“经过几轮的淘汰遴选,剩下的独家品种基本都是很过硬的品牌产品”。

独家品种对企业品牌犹如长效促进剂

2 0 0 9版《国家基本药品目录》中,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成为该类药物中唯一入选的产品。马应龙药业董秘李加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做为独家品种,对于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确立肛肠领域第一地位,提高品牌影响力都有帮助。再加上国家相关的配套政策这三个因素一起,有利于促进产品的销售。

同时,李加林还指出,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本身的定价和同类产品相比就是非常便宜的,而且品牌影响力和疗效也是名列前茅,这也是我们的产品能独家进入目录的原因之一。根据相关规定,基本药物由国家发改委制定全国零售指导价格,省级政府根据招标形成的统一采购价格、配送费用及药品加成政策,确定本地区的具体零售价格。即使政府定价后,也基本不会对现在产品的价格产生影响。

李加林还介绍说,2008年马应龙麝香痔疮膏销售收入占母公司销售收入的55.32%。成为独家品种后,也会促进销量的上升,虽然不能说公司下半年的业绩会直接增加,因为业绩不能只看主营产品的销售情况,它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企业最终产生多少利润,要看销售和各方面成本的控制。而马应龙这几年的业绩稳步上升。公司的主营产品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成为独家品种,从长远上看应该会对公司的业绩有所帮助。

普药:面临机遇与挑战

307个药品品种进入基本药物目录。目录虽小,但“五脏俱全”,心脑血管、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用药,感冒、发热、呼吸道疾病等常见疾病用药品种齐全。有业内人士认为,大病种、大市场、大品种,这些药品基本上都是老百姓平常所需的核心药物,对于生产普药的传统品牌药企最为利好。

在身为东北制药集团产品拓展部部长的韩凤英看来,基本药物目录对东北制药集团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机遇来自于东药一些普药进入基本药物目录,东药这样大型国有制药集团的普药(OTC)将有可能获得更多的规模效益,生产量将会增加。挑战则来自于东药的现有销售网络将转变战略,位于各省区的销售主战场将转向各省招投标的方向上。

韩凤英这样的药企人士一样,制药企业除了关注这个基本药物目录之外,更重要的是将目光盯在了更进一步的细节,如基本药物目录之后的药品降价空间。

而对于基本药物目录中的独家品种,就排除了竞争因素,国家有关部门如果对这种独家品种的药品生产成本核算,厂家将有很大议价空间,药品定价不会太低。而进入基本药物目录后,不少销售环节薄弱的企业将受益于市场迅速扩大,对公司而言,获利机会比较多。

西南普药巨头西南药业董事长李标也认为,基本药物目录出台会使基层整个用药量快速上升,对地区普药大企业是个很大的利好。他还认为,对政策效果起决定作用的是医疗机构药品能够做到优先使用。“这要看配套措施,特别是限制政策,比如要求乡村医院必须使用中标的基本药物,规定社区医院、县乡医院的使用比例,这些才是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

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楚源也表示,“公司主打品种白云山板蓝根颗粒、复方丹参片、消炎利胆片、六味地黄丸、乌鸡白凤丸等都在目录范围内,这是中药企业的奇迹,要知道,这些品种每年占据公司销售额80%以上。而且清热解毒、活血类中药市场都很庞大,现在《国家基本用药目录》清热解毒类中药仅剩下板蓝根颗粒三个品种,理气活血类仅有复方丹参制剂一类品种,这些都对公司未来发展极为有利。”

片花:进了别太欢,没进别太慌

基本药物制度利好医药行业,但是进入基本药物目录后是否就能安枕无忧?药品生产企业普遍担心的是,要确保基本药物使用,保证实效,还需敦促医院优先使用,毕竟我国“以药养医”的体制痼疾仍然广泛存在,不少大型公立医院不愿意使用太多的廉价普药,而更愿意使用能从中获利更多的高价药。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于明德坦言,企业能不能受益最终还要看各项政策能否落实。“目录里收录的是通用名,到底最终由谁来生产还不知道。”

“但是没有进入基本目录的企业也不必灰心。”于明德表示,没有进入目录不见得就要被淘汰掉,关键还是取决于产品的差异性,如果在价格上、适应症等方面与基本药物有差异,还是有生存的空间。

             健康大视野  刘佳 09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