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总理再“较真”中学教材,让谁脸红?


   温总理再“较真”中学教材,让谁脸红?

1012日晚,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致电新华社总编室更正其讲话稿中关于岩石分类的错误。在此同时,针对此前广为关注的北京中学教材中华北分界的问题,温家宝表示他已认真研究过了,再次强调将陕西、宁夏划到华北欠妥。(中新网1014日)

据媒体早前报道,今年教师节前夕,温家宝总理到北京35中学听课,期间指出该校使用的地理教材中的问题——对中国地区的划分不清楚,不应把陕西、甘肃等划入华北地区。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引发热议。针对诸多的质疑,教材出版方——中国地图出版社在其网站发布声明称媒体报道不实,并称自然地理概念中的华北地区,包含陕西、甘肃、宁夏的一部分,与通常认为的原行政或经济概念中的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五个省级行政区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可以说,温总理的这一质疑无疑是一石激起了千层浪。也许正是因为这“千层”之浪,才导致了中国地图出版社的剧烈反映。一方面是科学严谨、一丝不苟的共和国总理,一方面是具有权威且铮铮铁言的出版社专家,此言彼言当中,究竟是谁错了呢?设若总理错了,他为什么会再次强调陕西、宁夏划到华北欠妥?设若是出版社的专家错了,那么他们为何宁死也不肯悔改呢?

作为教育者,笔者深知教材出错决不是什么小事情,笔者也绝对相信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温总理才又一次做出上述强调的。 有人开玩笑,说拿这样的错误考验总理,简直就是关公面前耍大刀——事实上,总理也不是那种口无遮拦的“门外汉”,要知道总理可是学地质出身的啊!正如总理所言,既然“课本讲的既不是自然分界,又不是经济分区,也不是行政分区,华北怎么把陕西、甘肃和宁夏包括进去了?”

而对于出版社专家辩称“自然地理概念中的华北地区与通常认为的原行政或经济概念中的华北地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之说,是否正确呢?据了解,现行初中地理教材中的中国地理分区普遍采用中国自然地理分区方案进行表述,即全国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个大区。而北方地区则包括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两个亚区。——可见专家的这一说法并不见佳!

12日晚与温家宝通电话的新华社值班副总编辑吴锦才评价说,总理身上有科学家认真、严谨的风格,他对文字的推敲是十分仔细的,而且,会多方征求权威专家的意见。——既然总理是认真、严谨的,而且多方征求权威专家的意见,那么出版社的专家依然不认错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有人评论说,现在出教材的人责任心大不如以前了。曾几何时,编写教科书是多么严肃的一件事情,教科书里说的那几乎就等于是真理;又曾几何时,事情起了变化,教材多起来了,也起来了,什么错误都能出现。 而对此,教材编写者和出版社都不愿承认错误,对他人的纠错意见不以为然,还大言不惭地宣称“硬伤只是皮毛伤,教材仍然很健康”,有的甚至指责新闻媒体披露教材出错是“炒作”、“搞乱教学”,拒绝正确的批评意见,有错不改,还出现过对批评者不断采取扣帽子、打压、封杀等错误做法。也正是因为有关机构过于傲慢,“陕西、甘肃属于华北地区”这样的错误才没有剔除,老师没发现,学校没发现,编写者没发现,编审没发现,出版社没发现,教育官员没发现,一下子延续了十多年。

教材是关系到亿万青少年知识教育、人生观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百年大计。教材之错误人终生,这不仅是个职业道德的问题,更是一个关乎政治和发和发展大计的问题。面对如此低级的教材错误存,面对误导了那么多学生的严重问题,我们的教材编写者、出版者不仅不感到脸红、羞愧,还要故作姿态地来表明自己的“水准”和“清高”,实在是有失专家“风范”,甚至有背人伦!

事实上,各科教材频频出错甚至是常识性的错误,在日常生活中确实并不鲜见,甚至有被教师多次指出还坚称没错的现象发生。与其说这是教材编撰者及相关专家缺乏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倒不如说是相关专家、学者缺乏勇于担责、善于改过的优良品质。从一些高校学者甚至是科学界人士还被曝出学术剽窃的丑闻来看。这与身为国家总理的温家宝的所作所为以及“致谦”相比,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西汉学者杨雄说:师者,人之模范也。(《法言·学行》)而托尔斯泰则说:一个人若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人要有爱心、信心、进取心等,但这些中最重要的是责任心,因为责任心是一个人能否立足社会、成就事业最基本的人格品质。从这点上来说,温总理如此与中学教材较真,实则体现了一种认真负责的态度,也体现了他对教育事业的关注与厚望。相形之下,作为师者之师的教材编写专家们太不“责任”,也太不“模范”了!

中国有句话叫“有者改之、无者加勉”。针对于温总理再次强调将陕西、宁夏划到华北欠妥的说法,中国地图出版社的专家们难道依然不思悔改,还要“顽抗”到底,坚持继续误人子弟么???

(李吉明20091022日于河南新乡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