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势的CPI有利于贯彻维持当前政策
----对前三季度经济数据的解读
作者:韩和元
2009年1-9月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较上年同期增长7.7%,增速虽仍低于上年同期,但是与今年上半年相比继续回升。统计局还公布,今年第三季度GDP较上年同期增长8.9%,增速更是明显高于第二季度的7.9%和第一季度的6.1%。而且,这一增速已经接近2008年第三季度的9.0%。
在对外贸易继续下降的情况下,出现这种情况的合理解释,我们认为其原因来源于大量的货币推动的风险资产价格的上涨(1-9月股票市场的上涨就是明显的证明),带动消费复苏,关于这点我在我最近出具的宏观研究报告《世界经济正处于正面Q时期》里做了如下分析:
这些新供应的货币又必然会被投向商业领域,这些新的货币流入信贷市场从而降低了信贷利率。商人被银行的通货膨胀所误导,以为储蓄资金的供给要高于它实际的数量。在这样的环境下当储蓄资金增加,商人就会对‘更为长期的生产过程’进行投资,特别是对于那些‘高级生产领域’,那些远离消费者的生产领域,商人拿着他们新得来的资金,抬高了资本价格和其他生产资料价格。
面临一次性的货币供给增长冲击,我们将依次看到这样一个序贯:股票、房地产为代表的远离消费的高级生产领域的风险资产上升;在该领域资产价格的上涨的直接带动下经济增长加速;
今天公布的相关数据佐证了这种判断: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676亿元,同比增长15.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0%,比上年同期加快2.8个百分点。其中,9月份零售额增速较8月份有所加快。9月份零售额较上年同期增长15.5%,增速快于8月份的15.4%。而1-9月累计零售额增速为15.1%,低于2008年1-9月的22.0%。经价格因素调整后,今年1-9月增速为17.0%。亦正是得益于消费的增长,从而使得工业和投资保持强劲回升态势,带动中国经济步向健康的轨道。
综合我们上面的论述,我们得出的第一个结论是:货币增长刺激风险资产上升,而风险资产价格的上涨带动消费进而带动经济整体的增长。
这也说明当前经济发展走势已经趋稳,但在当前我们认为另一数据或是经济界和政界人士更为乐见的。那就是9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较上年同期下降0.8%,这已经是该指标连续第八个月出现下降了。同期,PPI亦继续走弱,该指标较上年同期下降7.0%,已经是连续第十个月出现下降了。但我们应该看到的积极因素在于,9月份的CPI的降幅明显小于8月份的1.2%,而同期PPI虽然下降但降幅亦明显小于8月份的7.9%。而截至9月份,CPI环比连续六个月上涨,其中环比7月份由下降转为持平,8、9月份分别上涨0.5%和0.4%。
综合上述数据,我们认为CPI和PPI当前虽然有明显的见底趋稳迹象,但同时还继续维持弱势的格局,特别是农业生产形势稳定,粮食有望获得好收成这一事实更进一步的强化了这种格局:全国夏粮产量连续六年增产,早稻产量达到3327万吨,比上年增加167万吨,增长5.3%,全年粮食有望获得好收成。肉类产量保持稳定增长,前三季度猪牛羊禽肉产量5280万吨,增长5.6%。其中,猪肉产量3495万吨,增长6.3%。生猪出栏4.63亿头,增长6.4%;生猪存栏4.68亿头,增长2.2%。粮食的丰收直接的效应是对未来的农产品价格形成了有效的抑制,从而避免了因为粮食产量的减少而加剧农产品价格的上涨的可能。
也正是这种格局,使得通货膨胀的即时压力减轻,这也使得中国可以连续十一个月能够保持正利率局面。在外贸还没有明显回稳的前提下,在中国经济仍需要以固定资产投资来拉动的前提下,为了维持当前财政及货币政策,我们甚至认为,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份里,政府将会再次通过行政手段来抑制CPI的过快增长。毕竟弱势的CPI、PPI走势有利于政府为贯彻当前救市所采取的刺激政策,而继续维持现行的财政及货币政策。
但这样的情况我们希望最好不要出现,历史告诉我们在信贷扩张的政策下,所形成的流动性驱动增长,其必然是在风险资产价格上涨后,带动经济的增长,但新的货币也将从风险资产价格的上涨中,从商业贷款人手中渗透到生产生活的各环节中:工资、房租、食物价格、出行成本等暨物价的上涨。在这样的环境下,那么人们将不得不重新回归到原有的“投资-消费比例”上来花费自己增加的收入。人们的这种对原有的均衡状态的重新确定,必然导致其需求会从高级生产领域重新转移到低级生产领域上。新一轮的的危机也就真的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