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因其肉质细腻,营养好,深受广大群众欢迎。有句俗语就特别突出了鱼的营养价值:“四条腿的不如两条腿的,两条腿的不如没有腿的”。“吃鱼健脑”并非口头上说说而已,日本人通过大量调查与研究,已证实吃鱼健脑。日本人聪明与其吃鱼多有关。
以前吃鱼难,“逮个鱼儿喜又喜,又伤油来又伤米”,就是吃鱼难的真实写照。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兴起,水产科技的进步,水产品产量日渐提高,吃鱼已不再是难事。目前,市场上鱼的种类繁多,且大多数为鲜活水产品。在物价整体上扬的情况下,相反水产品价格却稳中有降。只要喜欢吃鱼,鱼随时可以进入寻常百姓家。
哲学上提出“一分为二”看问题是很有道理的,这也适用于水产养殖业。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兴起,水产科技的进步,水产品产量是提高了,但是水产品品质却在下降,表现在水产品口味大不如前(这是表象),水产品存在药物残留(这是本质),出口的淡水鱼屡遭安全门就是最好的佐证。
为了既要吃鱼,又要吃好鱼(吃健康鱼),笔者认为这就要讲究如何吃鱼了,也就是科学吃鱼的问题。
首先,我们将鱼进行分类。鱼按照其口感及营养可以分为肉食性鱼、杂食性鱼、草食性鱼以及滤食性鱼。鱼类的口感及营养的先后顺序为肉食性鱼、杂食性鱼、草食性鱼及滤食性鱼。肉食性鱼肉质细腻,口感好,鱼刺少,相对价格也较高。杂食性鱼次之,草食性鱼再次之,滤食性鱼口感差,鱼刺多,小孩与老年人要谨慎食用。
其次,我们将鱼的身体(可食部分)根据口感及食用方便,划分为头部、腹部、背部与尾部,头部营养价值最高,肉质最好(特别是眼框边的鱼肉),其次是腹部,肉质细腻,鱼刺少,适合老年及小孩子食用,而鱼的背部及尾部由于鱼刺多,小孩与老年人要谨慎食用。
再次,养殖的鱼如何改善口味。一是在市场选购无病无伤鲜活的鱼,回来暂养一周左右。暂养用的自来水要经过曝气增氧,如果家中有小型增氧设备就更好了。暂养一周对鱼的药物残留也大有好处。二是鱼要在做菜之前两小时进行宰杀。刚宰杀的鱼,鱼肉中会有少量的乳酸和磷酸生成,因此,肉呈弱酸性,可以抑制腐败微生物的繁殖与生长。但此时鱼肉的肉质发硬,不利于人体消化吸收。其肌肉组织中的蛋白质还没有分解产生氨基酸,而氨基酸是鲜味的主要成分。而宰杀两小时之后,鱼肉中的多种蛋白水解酶开始发挥作用,使部分蛋白分解为肽类和多种氨基酸。这些物质带有鲜味和甜味,是让鱼肉更加好吃的重要原因。天气热,怕宰杀后的鱼变质,可以将其放入冰箱冷藏室里储藏。
第四,去除影响鱼口味的不可食用部分。在宰杀鱼的时候,要去除鳃、牙与鱼腹部的黑膜。去除鱼鳃大家可能都知道,但是去除鱼牙和鱼腹部的黑膜,知道的人就不多了。如果在宰杀鱼的时候不予去除鱼牙和鱼腹部的黑膜,鱼的成品就会很腥,影响鱼的口味。如果是鲤鱼,在宰杀的时候,还要抽取其背部的两条筋,否则鱼的成品也很腥,影响鱼的口味。
如果大家做到了以上几点,再辅以高超的做菜技法,相信你所做的成品鱼将无比鲜美,百吃不厌。
科学食鱼
评论
10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