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言:关于旅游专业学生到酒店实习的文章已经有很多了,我又重新挑起此话题,无非是想说一些我们大家都知道的心里话。本文为原创首发,转载的朋友请注意转帖道德,还是附上我的名字和网址(此前发现了大量这样不遵守游戏规则的朋友)。
在我国酒店业界,使用实习生似乎已成“惯例”。由于高等院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有要求学生在酒店实习的环节,而酒店本身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在某段时期内总是存在一定的人力资源缺口,这使得学校和酒店不谋而合,在实习生使用方面达成共识。然而,由于本科生在学历、年龄、心理感受等方面,与高职生、中职生有着明显的区别,这使得本科实习生的使用和管理并非易事,这让诸多酒店的管理人员和学校的指导教师头痛不已。然而,各个利益主体,对此均有自己的不同认识与理解。
校方观点:希望学生以大局为重
高等院校在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学生的培养计划中,往往都有三至六个月的实习安排。旅游管理专业的实习,本应有多种选择,如安排在景区、旅行社、酒店以及旅游行政机关等。但据笔者了解,大多数学生都会被安排在酒店实习,这主要是基于实习安排的便利性、市场性、经济性和长期性的考虑。
校方认为,相对于景区、旅行社和旅游行政机关来说,酒店是一个“复杂”的小社会,学生在走向大社会之前,有必要在这个小社会里接受洗礼,让心智和身体都得到锤炼。而与此同时,又能够获得比在其他领域实习更多的经济回报,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因此,许多院校纷纷与各高星级酒店建立相应的合作关系。
然而,由于校方领导往往缺乏酒店专业认知,在安排学生实习过程中,容易出现如下两个严重问题:第一,单纯从经济收益出发,不重视对合作酒店的筛选。在选择合作时,院校领导并未进行实地踩点,而是“道听途说”或“源于网络”,为学生顺利完成实习埋下隐患;第二,多次合作后,由于酒店方已经掌握校方的“脾气”,进而在用人方面“得寸进尺”,学生进到酒店后被打入冷宫,得不到应有的关注,而校方在学生提出相关问题时又无法给予及时的解决。在问题面前,校方总是希望学生能够以大局为重,因为学生出去不仅代表个人,而且还代表学校。所以,很多学生在实习的时候,还比较能忍,怕的就是自己败坏了学校的形象。但到底是学生利益重要还是学校形象重要呢?当出现酒店实习生从酒店楼顶跳下自杀事件之后,二者孰轻孰重,学校也应该重新思考了。
指导教师观点:应该对实习生给予全面关心
笔者曾多次担任实习指导教师,深谙个中滋味。目前,高等院校在酒店实习指导方面大多采用遥控管理制,即学生在外实习,指导教师依旧在学校上课,指导教师与学生之间采用电话、短信、网络等方式进行沟通。这种方式实属情非得已,毕竟学校还给指导教师安排有教学任务,指导教师无法抽身全程现场指导。
然而,这种方式潜在危害性很大,其最大的缺陷在于指导教师无法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与动向。一旦发生重大问题,学生稍有隐瞒,指导教师将会陷于被动。因为,许多学生在向指导教师反映情况时,往往只会反映诸如实习工资、岗位补贴、调换岗位、与老员工之间的矛盾、酒店对他们不公正等问题,而由于他们自身原因引发的问题却很少向指导教师汇报。此外,现在有一些学生心浮气躁,娇生惯养,不堪酒店重要的体力活,无法完成任务。这些都是指导教师无法控制的。此外,一些指导教师缺乏应有的责任心,很少主动与学生联络沟通,也几乎不抽业余时间去酒店看望实习生(当然,其中不排除一些客观因素,比如学生实习地离学校太远、实习经费受限等),这导致学生产生失落感。
事实上,职业学校酒店管理专业的一些做法值得借鉴:将专业教师的课程集中在上学期讲授,下学期由指导教师带领学生进驻酒店,与学生共同实习。这样做,一方面指导教师可以对实习学生进行全面现场指导;另一方面,指导教师可以有机会介入到酒店的管理与服务工作中,丰富其实践经验。笔者认为,无论是采取何种实习方式,指导教师都有责任对学生实习进行全面指导,给他们无微不至的关心。
实习生观点:几人欢喜几人愁
本科生在进入酒店实习前后,其心理往往会发生变化。实习前,有的学生期待酒店实习能够带给自己在知识水平、专业技能、行为举止等方面的提高,有的学生期待赚取自己人生中的第一笔“工资”,也有学生期待去见见“更大的世面”。但是,进入酒店后,才发现实际情况与自己想象的有不小的差距。心态好的学生可能会淡定看待这个问题,而心态差点的学生则难免产生诸多抱怨,这是很常见的现象。
酒店实习对于学生到底有多大的帮助,每个学生心里都有一杆秤。有一个在五星级酒店西餐厅实习的学生这样告诉我:“领班排班时,安排我在营业高峰期上班,我想是因为我够勤奋,做事够踏实,领班认为只有我才能够做到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来完成酒店的服务工作,所以他才安排我来做。”多么自信的表达,多么宽广的胸襟!而有些学生面对此类事情时却不会这么去考虑,总是认为酒店不公平,领班故意刁难我。诚然,领班也会有私心,也会把好的班次排给自己的“亲信”,但一个成熟的、管理有序的高星级酒店还是很需要刻苦勤奋、踏实肯干的实习生的。所以,我常常告诫学生,带着抱怨情绪去工作是蠢人用来折磨自己的有效方式。
因此,实习对于学生来说是“欢喜”还是“忧愁”只有他们自己最清楚。而作为“外人”,教师们往往会发现:学生在结束实习返校后,无论在语言、礼仪、态度还是专业知识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这或许就是我们安排学生实习的初衷吧。
酒店方观点:宁要大中专生也不要本科生
酒店员工的频繁流动,常常使酒店伤透脑筋。因而,使用实习生就成了酒店人力资源管理者屡试不爽的良方。对于实习生的选用,每个酒店都会有自己的看法。但很多酒店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宁愿选择大中专生也不要本科生”。曾有业界朋友向我痛诉使用本科实习生的诸多弊端:实习时间短,刚一学成就要离职,成本代价太高;爱胡乱折腾,总是要求换岗,说是想多学东西,实则是图新鲜;不愿当“顺民”,特别有“想法”,不如中专生、大专生“听话”;总要涨工资,看到老员工有的福利,总是不断“争取”,满足不了其要求则心存不满;爱集中闹事,稍有不如意,则以集体离职威胁酒店,等等。虽然这些“控诉”有失偏颇,却也道出了一个事实:不少酒店管理者确实对本科实习生心存忌讳。笔者知晓南方某城市一个豪华的单体酒店,就一直和20多个学校有实习合作,安排有超过200名实习生,但本科院校的实习生却非常少,绝大部分都是中专生、大专生。
事实上,这个问题我们也可以这样看待:本科生由于其思想较中专生和大专生稍微成熟,导致其不甘充当“顺民”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现在,我们很多酒店管理者在实际的工作中,也发现了本科实习生不少优势:英语好,能够为酒店顺利接待外宾;文笔好,能够为酒店撰写一些文书;善于思考,能够切实指出部门症结,等等。我想,只要学校实习指导教师和酒店人力资源部门的管理者有效配合,实习生往往是愿意“给面子”的。
写在最后
高等院校本科生在酒店实习,并非坏事。其实,只要校方能够在安排实习前多计划一点,只要指导教师能够对学生多关心一点,只要学生自己能够多忍耐一点,只要酒店方能够多包容一点,我想,很多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