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开板”激起投资者的新热情


  证监会主席尚福林17日在京表示,经国务院同意,证监会已经批准深交所设立创业板,将于23日举行开板仪式。深交所负责人其后透露,23日创业板正式宣布启动后,深交所上市委员会将对创业板首批28家公司的上市申请进行审议,经深交所批准同意,于26日刊登上市公告书,10月30日,深交所将举行创业板开市仪式,届时首批创业板公司集中在深交所挂牌上市。

  

     平淡的市场缺乏新的剌激因素,创业板在消息面无尽的反复与投资者揣模中终于即将亮相,围绕创业板市场影响这一热阶段性热门话题,投资者目光再度聚合。

  

  热点问题之一是,创业板的高溢价在二级市场能否延续?截至18日,已经发行的前三批28家创业板公司平均市盈率56.7倍。这样的市盈率是否是今后创业板公司的“参照坐标”,将直接影响着创业板“着陆”之后的走向,以及主板市场的运行情况。

  

  一级市场的市场率对创业板本身的影响在于两个方面:较高的发行市盈率将会挤压二级市场盈利,或者反过来说,较高的一级市场发行率将使得二级市场参与者期望更高的市盈率水平以保证其盈利回报,这将增大二级市场投机氛围。如果创业板交投热络,将无疑会对主板市场市盈率水平起到“牵引”作用;但如果过度投机而最终使得主板市场只能“冷淡回应”,则将会使创业板与主板割裂而成为两个市场,尤如A、B股的分割而各自运行那样。究竟创业板与主板如何互动,目前不得而知,但我们预计,因为创业板与主板同属A股且基本处在同一监管背景之下(尽管肯定会有不同的运行规则),且深圳有“中小板”可以对比参照,故我们预计创业板严重脱离主板独立运行的可能性并不大。

  

  另外一个问题是关于创业板的成长潜力与投资价值的。根据国外市场的经验,创业板的总体平均市盈率高于相应主板市场,高市盈率是契合创业板公司的性质和特点的,而最终市场预期的创业板“高成长”特征是否最终成为现实,将是决定创业板能否最终成功的关键。根据国际经验,创业板失败的案例远大于成功的案例,典型的成功的例子是那斯达克市场;但即便是成功的市场,创业板也将会有大量失败的公司遭受市场淘汰,因此如何寻找成功的高成长公司,将是投资者在创业板投资能否成功的、考验选股智慧的一个决定因素。

  

  市场关注的另一个重大问题是,创业板推出是否对主板资金产生分流作用?我们的预计是这种冲击并不大。根据相关研究,中小企业板平均每家企业大概融资额是3亿元多一点,创业板上市的企业融资应该比中小板还要少,从股本规模看(中小板上市公司股本规模须达到5000万股,创业板是3000万股)大约要少40%。实际上也就是一个创业板上市公司大概需要1亿元—2亿元融资额,100家的企业也就是100亿元—200亿元的融资额,只相当于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的一家大型企业的融资。

  

      从周一(19日)的A股走势来看,市场对创业板的推出做出了热烈而正面的反应。尤其是创业板将要登陆的深圳市场,全日走势一直强过沪市,深圳成指收盘上涨了3.74%,涨幅几乎是沪市2.07%的两倍,而沪市更是借力一举站上了3000点整数大关。从个股与板块来看,地产股与有色金属股担当冲关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