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颖思:博物馆要走向国际化必须摆脱民族博物馆的概念》
—— 杨凯对话招颖思(Dr Melissa CHIU)博士 美国纽约亚洲艺术博物馆主任
时间:2009年10月11日上午
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99艺术网:你是怎么看待中国当代艺术的?
招颖思:中国的现代艺术已经有比较成熟的阶段,因为你们有长达四十年的发展史,而且现在也进入到了一个非常新的阶段。其实在西方人看来,2005年在香港举行了中国现代艺术的拍卖会,那是非常成功的。其实在2005年之前中国的现代艺术就已经有一个很长久的历史和发展了。所以现在你们展开了一个新的局面。
99艺术网:你怎么看待中国当代艺术在全球的艺术格局当中扮演的角色呢?
招颖思:在全球的艺术格局里面,中国的当代艺术已经越来越吸引到全球的关注。在1995年以后,中国的当代艺术就已经不断地向西方去展示了。
首先,初期你们的现代艺术已经在全球展示了很多,进行了很多的展览。我们的博物馆在1998年就举行过这样的展览,策展人就是高名潞。现在我们能见到有越来越多的个人展览,比如说蔡国强、张洹,这些都是向我们西方人展示的机会。
当我们已经在关注这些艺术家个人展览的同时,我们就可以了解更多艺术家的风采。所以最后我想提一点,就是中国的艺术家已经融入到世界的大熔炉里面,已经成为国际化中的一员,走向了国际化。
99艺术网:你们亚洲协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它扮演着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招颖思:我们亚洲协会始建于1956年,我们博物馆的作用就是来连接亚洲和西方的艺术交流。我们是第一个在美国向西方人展示中国的当代艺术的一个博物馆,我们是第一家。我们博物馆不仅仅是收藏中国传统的艺术品,中国现当代的艺术品也收藏,而且我们有很大的中国古董方面的收藏。我们不仅仅定期举办中国当代艺术的展览,而且也单独为这些个人艺术家进行展览,比如蔡国强、张洹、杨福东。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也更加着重于展示中国的现代艺术。在去年,我们和郑胜天先生主办了一个展览,叫做“艺术与中国革命”(Art and China’s Revolution),其中的展品就是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的作品。我觉得这个展览是非常重要的,在当时美国很少人了解这个,看不懂中国当代的艺术品,所以我们举办了这个展览,就是想告诉世人,如果你们想了解现代、当代的中国艺术品的发展,首先要了解,要看明白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而且我们觉得这就像我们的一个创举,因为是非常史无前例的,非常有前沿性。
99艺术网:你们会收藏中国当代艺术吗?
招颖思:是的,现在我们的博物馆就已经收藏了一些视频、摄影方面的作品,其中也包括中国艺术家的作品。
99艺术网:听说你们要建亚洲的中国分馆是吗?
招颖思:我们现在在香港已经有办事处了,两年之内就要在香港建立博物馆,主要是举办一些展览,来展示我们亚洲的文化、艺术品,传统的和当代的艺术品。
99艺术网:主要是收藏还是公共教育的一个展示?
招颖思:公共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还包括举办一些展览,这些都是我们所要做的工作。
99艺术网:你们在亚洲办分馆的目的,是想通过这个分馆来收藏?还是有其它什么样的目的呢?
招颖思:我们主要有两个目的:第一,办展览,展示亚洲的当代艺术和传统艺术。第二,能够大量的,就是比我们过去要更加大量地收集这些艺术品。
99艺术网:你们收藏的艺术品,主要包括哪些?是架上绘画、影像还是装置?还是Video?
招颖思:我们就是想在今后的五年,主要就着眼于收集视频、影像这方面的作品,这是我们的策略。因为我觉得亚洲的一些艺术家都需要这样一个领域,更进一步地国际化和走向国际。
99艺术网:昨天我听你在论坛里面谈到,你说做一个博物馆要摆脱民族博物馆的概念,这个想法是怎么形成的?
招颖思:我提出这个想法不是说一定完全摆脱民族的博物馆,而是说在民族的博物馆以外再扩大一些更广泛的概念。因为当我们一提到民族的博物馆,想到的就是民族性的一些文化,但是我希望我们也有一种全球性、国际性的文化。当我们在收藏来自不同国家艺术品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想到的就是不同的文化。
99艺术网:你觉得通过这次“华彬论坛”,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沟通起到了什么样的意义?
招颖思:我觉得这次的论坛非常地重要,它让西方的博物馆和中国的博物馆有机会可以共聚一堂,进行进一步的交流。因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们已经频繁地进行交流,比如说在中国我们举办一些展览会,展示西方的艺术品;在西方我们也举办中国的当代艺术品展览会,进行了很好的交流。正如我之前所提到的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机缘,新的时期,期待着能有更多的交流。所以我们通过共同的合作,可以更加了解彼此的文化。
99艺术网:你看到“碰撞”展览了吗?中国当代艺术27个艺术家的个案,你看了吗?
招颖思:我就是这个展览的一个顾问之一。
99艺术网:你觉得怎么样吗,这个展览满意吗?
招颖思:我认为这是非常好的一个展览,因为它体现出了现在中国当代艺术品的主要现状。
99艺术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