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笔双输的买卖


最近,关于某个采编经营团队准备集体离职于某家非常有名的杂志的新闻,到处都在传。事情有些扑朔迷离,但核心人员离职那是板上钉钉的事,无需再质疑。

我不想去琢磨这个离职事件背后是个什么样的故事,我对什么坚持新闻专业主义理想也没有任何兴趣,只是想从商业的角度,来看看这件事,对彼此双方,都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结论是:双输的买卖。

对于杂志社而言,一支锤炼过的队伍,和一个有招牌效应的leader,是无价的财宝。可以说,离开了胡氏和她手下团队的这本杂志,就基本被抽去了骨髓和灵魂,没落倒不敢说,但风格肯定会大变,在这个风格大变的过程中,将会付出高额的学费。明显是输的买卖。

对于一干采编人等,我以为,胡氏的离去,调子唱得太高,很难再降下来。当你(或者是舆论逼着你)摆出一种主义理想和商业金钱对决的姿态后,你就不得不在未来扛着主义理想的大旗。我晚间和家人开玩笑说,我魏武挥办出一本《第一财经周刊》没什么,甚至会好评如潮,你胡氏要搞出这么本东西,估计谤多誉少。

那么,胡氏有没有可能继续她所谓的新闻专业主义理想呢?

答案是:基本不可能。

说句实话,当年如果不是她背后的那个×办,基金黑幕一役,就可以让她全军覆没。这个办可能没出钱,也可能没出人,甚至没出力,但人出了伞。没有这把伞在那里罩着,新闻专业主义?抱歉,说句粗话:扯丫什么淡呐!

据说胡氏得到了几路风险投资的支持,钱大概没问题。但风险投资是商人,基本不能当伞用的,我对她和她未来的那本杂志的“新闻专业主义路线”,表示了极大的悲观。

关键是:她调子唱得太高,降不下来咯。


Copyleft © 2009 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注意:转载勿改标题!
ItTalks -- 魏武挥的Blog (digitalfingerprint:fc4f8fc31f70097eea4b780b13146415)

欢迎 follow我的twitter 分享我的分享 买玩具 上Toy61
分享到如下网站: del.icio.us Facebook Google Bookmarks FriendFeed HelloTxt LinkedIn Live MisterWong MySpace Netvibes Technorati Twitter Yahoo! Bookmarks Digg PDF email Print

与本日志可能相关的文章有:

  • 无有相关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