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新基金批量破发的原因及投资对策


次新基金批量破发的原因及投资对策

                                                                   文/郭士英

 

    8月份,上证指数单边暴跌,单月跌幅累计达到惊人的21.8%,造就了令广大股市投资者印象深刻的“黑八月”。随着指数的快速下跌,多数建仓较快的次新基金纷纷跌破面值,损失惨重,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

    所谓“次新基金”,是刚刚打开申购不久的新基金,以及通过分拆或者大比例分红后进行扩募的基金,一般成立、募集时间较短,其净值通常接近1元,是时间上仅次于新基金的基金。

    相对于老基金和发行中的新基金,“次新基金”的主要优势在于仓位,具备“进可攻、退可守”的两宜选择。此外,次新基金的业绩更有保证,流动性较好,不需要像新基金一样等待很长一段封闭期,而基金经理大都有一定的业绩积累,基金总体情况也更便于了解,更利于投资者挑选。

    然而,正是这原本应该比新基金更能给投资者带来收益的次新基金,却在近期遭受重创。据统计,截至9月1日,逾六成次新偏股型基金跌破了面值,而自6月以来成立的次新基金更是全部跌破了1元面值。6、7、8三个月成立的偏股型基金跌幅较大,23只偏股型基金中12只基金的净值跌至8毛区间,占比超过半数。

                         

                                       次新基金破发率

月份

成立只数

破发只数

破发率

1-2

3

0

0

3

10

1

10%

4

10

1

10%

5

6

4

66.67%

6

8

7

87.5%

7

10

10

100%

8

3

2

66.67%

数据截止8月21日

 

一、次新基金破发的主要原因

    第一、在仓位处理上过于激进

    主要问题是过于激进,导致仓位增加过快以及总体仓位偏高。

    翻看基金持仓数据,一个突出的印象是:次新基金在6、7月份增仓过快。这主要是因为此前市场的单边上涨,使这些基金增强了信心和持仓冲动。

    另外,基金的总体仓位越来越重,表现了对后市的极度乐观,对累计升幅较大的短期震荡风险则估计不足,有失谨慎。

    第二、在过速下跌的市场中反应迟缓

    市场的破位下跌后,多数次新基金没有顺势减少仓位,导致损失扩大。

    从合理的角度看,基金的头寸应分为长期头寸和短期头寸,长期头寸即所谓的底仓保持基本稳定,而大约总仓位30%的部分应该根据市场的短期变化高抛低吸、波段操作,以便合理调节持仓比例,降低总体的运营风险。

    这些基金之所以没能及时减仓的一个重要原因,可能是因为市场本轮下跌过急过速——这当然也与信贷资金在股市兴风作浪有关。根据以往的市场经验,大约20%的跌幅一般会通过“三浪调整”的方式来完成,而不是一步到位地单边下跌。具体到这一轮暴跌,之前很多投资者都认为,在3000点附近至少会有一个像样的反弹。但是,市场没有给这些人机会。而且,跌幅还不仅仅20%,最低跌到了2639点,跌幅约达25%。

    第三、对基本面和技术面的逆转因素缺乏足够重视

    从基本面来看,关于资产泡沫化以及主张货币政策适度收紧的言论在8月初就已纷纷见诸各大媒体,这其实是一个强烈的、可能引发市场逆转的信号。很多人不相信这些看似不着边际的舆论、没有把它们当回事,是因为从经济恢复的角度以及中央决策者的角度,还不到收紧货币政策的时候,不相信负面的政策能够最终出台。尽管这样的看法也许是对的,但是市场的构成十分复杂,投资者水平也参差不齐,加之已经连续上涨了半年之多,这样“唬人”的背景之下,哪怕一个“谣言”往往就能让大家慌乱不堪,市场也会因此出现非理性的调整。因此,对于基本面发生的“不和谐”的声音,如果能够及时给予应有的重视,有时候能够避免很大的损失。

    实际上,8月份已经有人在感叹“融资猛于虎”了,这往往也是市场由强转弱的一个重要信号。从银监会提高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指标,再到原油价格推迟涨价等,也反映了以往宽松、积极的政策可能会出现不容忽视的动摇,加重了市场的忧虑和恐慌。

    从技术面来看,7月29日的盘中跌幅一度接近8%,最终也是以幅度高达5%的阴线报收。这根波幅高达240多点的大阴线,其实就是一个非常非常明确的中级调整信号,老道的操盘手绝对应该在此后的反弹中越涨越卖。作为机构投资者,基金虽不能象个人投资者一样快速清仓,但逐步减仓的策略还是必要的。

 

二、如何看待这一轮的此新基金破发

    基金净值随着市场波动而变化,是很正常的现象,一时跑不赢大盘并不代表永远跑不赢。

    就长期来看,中国经济恢复上升势头渐趋明显,此次调整并不会改变市场长期向好的态势。股市的上涨还将继续,至少明年还会继续走牛,所以短期的挫折不影响长期收益。经过震荡整理之后,次新基金的经理也会吸取教训。震荡环境中,次新基金仓位及持股结构等方面倒也体现出一定的专业优势,假以时日,广大投资者也会有“先苦后甜”的感觉。

    就次新基金的持仓结构来看,这一轮的次新基金主要关注国家政策明确支持的生物医药、新能源、节能环保等行业板块,以及一些估值偏低、成长确定的板块和前期跌幅明显的钢铁、地产等行业板块。长期来看,这些板块的股票都具有较大的升值空间,次新基金的布局是值得肯定的,长期受益也是值得期待的。

 

三、未来基金投资策略

    基金投资策略取决于宏观经济和股市前景,我们逐一分析一下。

    G20会议确定了世界各国继续宽松政策以刺激经济发展的主基调,而且,8月股市的深度暴跌也给“紧缩政策的抢跑者”以教训和警醒,今后半年内,政策的不确定性有望减少。

    我国经济已逐渐步入回升通道,各类经济指标不断好转,加之境外经济复苏,出口的回升会进一步带动经济的转暖,可以说最为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未来一年的经济环境有望趋于稳定。

    7月份CPI和PPI虽然仍为负值,但降幅已经明显缩小;8、9月的物价指数有望使得通胀再受关注。猪肉、鸡蛋价格连续三、四个月的回升,是民间感受“钞票发毛”的真实写照,物价回升的速度将越来越明显。从历史数据分析,通胀初期,是企业效益将逐步好转以及资产价格渐次走高的黄金季节,并不支持股市再度走熊。

 

    从股市微观层面上看,经过本轮的大幅调整后,优质上市公司估值趋于合理,指数、ETF联接基金开闸,近百只“一对多”专户产品陆续上报,都会为市场注入新的资金活力。

    尽管人们现在普遍关注的是流动性的问题,但根据本人一直对流动性问题的关注,我认为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流动性充裕局面几乎不可能发生实质逆转,信心问题远胜于流动性本身。随着经济的回升,上市公司业绩是否能够同步改善,是更加值得关注的。初步预计明年的股市价值中枢将随着信心的恢复和业绩的改善而逐步上移到4000点一线。

    不过,今年四季度,要谨防房地产市场出现短期波动。鉴于此,许多投资者不会特别看好四季度的股市,尤其是在8月的深度调整后,市场人气需要重整,近期股市有望在2600-3400点的区间反复震荡。好在房地产股票已经整体回调,这可以说是市场主动在规避潜在的房地产价格调整风险,为明年股市的进一步上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基于以上分析,投资者可以在股市的相对低点有选择地购买一些“破发”次新基金,长期来看会获得不菲的收益,关键是买时的低价和买后的坚持。在选择投资对象的时候,要先选好基金公司,再选择基金经理,最后选择基金品种。那些品牌基金公司的知名基金经理所掌管的“破发”产品,或许是最为理想的目标。

 

 

                                                                     2009年9月

 

 

本文发表于《大众理财顾问》2009年第10期:“破发”次新基金可适当抄底,略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