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科学哲学理论成立的逻辑前提和基本观点
第四节.科学哲学理论的科学观
随着科学的发展,关于科学的名词越来越多。例如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理论科学、应用科学、方法科学、技术科学、试验科学、实验科学、经验科学、精密科学、定性科学、定量科学、空间科学、军事科学、基础科学、现代科学、边缘科学、横断科学、创新科学、心理科学、教育科学、医疗科学,物理科学、化学科学、生物科学、遗传科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科学的名词已经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和各个方面。但是到目前为止,科学理论界对“科学”这个概念还没有下一个科学的定义。
《辞海》对“科学”这个概念是这样定义的: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实践经验的结晶。这个定义与我们的传统哲学对“哲学”概念的定义差不多,这多少有点混淆了科学与哲学之间的本质区别。在科学哲学理论看来,哲学是研究宇宙间一切事物的基本属性、基本本质、基本联系和基本规律的抽象科学;各门具体科学是研究宇宙间某些特殊事物的特殊属性、特殊本质、特殊联系和特殊规律的特殊科学。相对来说,哲学是门大科学,各门具体科学是小科学。但要概括地回答:“什么是科学?”,这是一个很不好回答的问题。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关于“科学”的定义至少有几十个。各种定义都是关于科学的某一特定层面的描述,都有可取之处,但又都不完善。就是说现在的科学定义是不能令人满意的。现行“科学”概念存在普遍混乱的理解。尤其是科学哲学诞生以来,对“科学究竟是什么”的种种观点纷争四起、矛盾丛生。
科学哲学理论认为,首先,科学和形式逻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科学和科学概念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科学和科学方法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其次,科学的应用与全人类的福祉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科学的发展方向与全人类的福祉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科学的应用和发展方向与全人类的理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对“科学”这个概念下定义要涉及到科学的本质特征、科学的研究方法、科学的合理应用、科学与全人类的福祉等实质性问题,所以要对“科学”概念下一个科学的定义,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仅从科学的本质特点方面给科学下一个定义,当然不会是一个圆满的定义。
(一)科学与形式逻辑、科学概念和科学方法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
1.科学和形式逻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形式逻辑本身就是科学。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则和基本规律是各种思维结构形式的共同规律,是人类经过千百万次的重复实践,“在人的意识中以逻辑的格固定下来”的规则和规律。这些基本规则和基本规律支配着人们的思维结构形式,是任何科学思维形式都不能违反的。离开了形式逻辑就没有判定概念是否科学的标准,离开了形式逻辑就没有科学概念。因此,科学是奠定在形式逻辑基础之上、由反映事物真相的概念组成的知识体系,离开了形式逻辑就没有科学。所以科学哲学理论认为,形式逻辑中的定义规则是判定概念是否真实的逻辑标准,形式逻辑本身就是科学。当然,就目前来说,这门科学还不够圆满,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才能臻于成熟和完善。
2.科学和科学概念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没有科学概念就没有科学本身。科学概念是符合形式逻辑中定义规则的、反映事物真相知识的概念。因此,科学是在符合形式逻辑定义规则的核心概念的基础之上按照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则和规律发展起来的、并经由科学实证和实践检验、与实践结论相一致的知识体系。科学哲学理论认为,衡量一种理论或一门学问是否科学,就要分析它的初始概念和基本概念是否科学。也就是要分析它们是否符合形式逻辑中的所有定义规则。离开了对概念的逻辑分析,哲学就拿不出比常识更高明的见解来。因此对任何一门科学来说,对它的初始概念和基本概念的定义是否科学,直接影响着这门科学的发展。如果我们对一门学问的初始概念和基本概念的定义正确,就会把我们引向科学;如果我们对一门学问的初始概念和基本概念的定义不正确,就会把我们引向歧途。如果一门学问的初始概念和基本概念是科学的,就为这门学问的科学性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理论则是它的上层建筑。因此,科学是奠定在科学概念基础之上的知识体系,没有科学概念就没有科学本身。
3.科学和科学方法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没有科学方法就没有科学。任何科学理论的建立和自然规律的发现都是科学研究工作者在已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应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验方法得到的。科学的思维方法有很多,但最主要的是逻辑论证方法、归纳与演绎方法、分析与综合方法、推理判断方法、科学抽象方法、逻辑实证方法和科学实证方法等。不科学的思维方法也有很多,但其中影响最深、流毒最广、最主要的是有史以来哲学上的“非黑即白的两端论”和“无限抽象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无论是在哲学理论的探索过程中,还是在科学理论的研究过程中,科学方法的应用对于科学理论的建立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同时也只有科学的研究方法才能把我们引向科学,不科学的研究方法只能把我们引向歧途。可以说,传统的哲学研究都缺乏科学的指导思想、坚实的逻辑基础和科学的思想方法,都是在黑暗中摸索。不少研究者由于受到知识结构和视野的局限,可以说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有在科学哲学理论创建的过程中,才彻底摒弃了非黑即白的两端论和无限抽象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转而应用逻辑批判、科学抽象、逻辑实证和科学实证等科学方法,才把哲学理论引向科学和进步。
(二)科学的应用、发展方向与全人类的福祉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
1.科学的应用与全人类的福祉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对于科学的应用问题,需要有一个真正能够胜任的科学理论,现行理论往往不能胜任,实践已经跑在前面,理论需要迎头赶上。毫无疑问,科学对于社会的进步起着必要的作用,科学已被用来为人类造福,并已取得显著成效。但在科学的应用方面,人们的价值观念还存在着许多严重的偏颇。人们都认为把科学加以应用是理所当然的事,以致人们从来没有认真地去考察科学是怎样被应用的。科学的应用及决定这种应用的性质和范围的有关规章还没有建全。我们还没有把对科学的积极性与建设性应用和对科学的消极性与补救性应用严格地区别开来。社会最需要的是把科学原理加以积极性和建设性的应用,同时也需要对科学的消极性与补救性应用加以严格的管理和限制。可是,在现行经济制度下,整个社会对科学负面应用的管理和限制还很不到位。在现代社会中,人文科学相对落后,人们心目中的价值观念还不够科学,科学应用制度还不够建全,导致人们过于看重现实利益而忽视了长远考虑。不正当的经济竞争,致使有的企业集团为了对敌对阶级、对同一行业中的竞争者、对有关领域里争夺同一市场的对手们维持经济优势和霸权而做出的努力,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科学的建设性应用。一些企业和个人,不顾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而只顾经济效益,甚至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谋取个人利益。这是当代文明的肯定无疑的弊端——恶魔似的吃人工厂和环境破坏带来的负面影响不能不令人担忧。在受经济利益驱动和有利可图的情况下,科学成了为私人赚取利润的工具。科学的这种应用是从最狭隘的经济意义上来看待科学的价值。过去和现在都一贯地把科学当作追求利润的工具而加以利用。科学是不是能得到利用主要取决于科学对利润的贡献。人们是依照科学对提高产品价值和降低成本的贡献来看待科学并付给它报酬的。
历史的实践已经证明,科学的不正当应用不仅不会给人们带来幸福,反而会给部分人群造成威胁和伤害。安全灯的使用使煤矿工业迅速得到发展。但它并没有减少矿工的死亡人数,因为它使人们有可能在更深更大的矿井中工作,因而大大地增加了易罹危险的工人人数。
很明显,对科学的应用也有一个正确不正确、科学不科学的问题。要使科学永远为全人类造福,就必须把科学加以科学的应用。对科学的任何形式的误用,都是对科学的败坏和对人类文明的亵渎,都是不文明、不理智的行为。科学哲学理论认为,只有把科学用来为全人类造福时,才是对科学的积极性和建设性的应用,才是对科学的科学应用。
2.科学与科学的发展方向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毫无疑问,不管人们愿意与否,科学总要向前发展。人类的认识不会固守一方,人类总要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突破、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但是,一项新的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毁灭人类。仅仅依靠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并不能把人类带向美好的未来。化学技术和化学武器同在;生物技术和生物武器同在;核能发电和核子武器同在。在人类历史上,文明和野蛮几乎是齐头并进,同步发展。科学技术在用来制造和改进生产工具、发展生产力的同时,也在制造对付人类自身的武器。这对于科学技术不够发达、生产力还比较落后、人文科学的发展还很有限的昨天来说,还是有情可原的,但对于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来说,如果人类对自身的动物本性不加限制、任凭科学技术恶性发展的话,就意味着人类总有一天将走向彻底灭亡。很显然,科学的发展应当有一个正确的方向。
究竟科学怎样发展才是正确的方向,对此,全人类应当有一个共同的、科学的价值观念。科学哲学理论认为:凡是对部分人群造成伤害的方向就是错误的方向,只有为全人类造福的方向才是正确的方向。要使科学的发展有一个正确的方向,就需要使各门科学均衡而协调的发展。针对现实的社会情况,应当大力加强人文科学建设,有了人文科学,人的欲求才不会失去正确的方向;有了自然科学,人的理性能力才能得到充分发展,只有二者谐调发展,人类才会走上健康发展之路,这正是哲学的任务。因此,我们应当大力加强哲学理论建设,创造一个科学的文化生活环境,以便为全面提高全人类的理智水平和文明层次奠定基础。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这个观点的现实意义更加突出,因为单凭自然科学的发展不会带来人文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相反在物质利益的驱动下,科学技术成了满足私欲的工具,从而造成了日益严重的能源问题、环境问题,而且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对此,人们已提出了很多解决的办法和对策,但大多是治标不治本。我们认为最根本的是发展人文科学、提高人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使人的欲求有一个正确的发展方向。使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要顾及到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三)科学的应用、发展方向与人类的理智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
是否能把人类带到美好未来的不在于科学技术本身,而在于我们人类自己是否对科学技术加以科学运用。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科学的正确运用、人类的命运全都掌握在人类自己的手中。人类中自私自利、贪婪、残忍、嫉妒的动物本性只能让科学技术助纣为虐,把人类引向灭亡的边缘!而只有人类充满光辉的理智----这种社会属性才能够把人类带向光明美好的未来。我们作为科学哲学理论的探索者,不仅要对祖国尽责任,也要对整个人类世界尽责任。为此,我们要理直气壮的大声疾呼,为促使科学和技术臻于完善而工作的人们,都要把自己看作是世界的公民,自觉地把科学直接应用于造福人类。同时也要大力加强人文科学建设,全面提高全人类的人文素养、文明程度和理智水平,让全人类都树立科学的价值观,让全人类都知道,只有把科学技术用来为全人类造福时,对它的应用才是正确的。
(四)统一哲学理论对“科学”概念的定义
科学应当是一个整体,各门科学之间应当相互协调,而不应当存在任何矛盾、任何冲突。当前,科学的哲学理论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各门科学和各种文化各自为政的现象依然存在。科学哲学理论所做的工作正是要为这种统一奠定一个科学的基础。为此,它才不得不涉及到关于科学的定义问题。
在上面的讨论中,我们并没有给出“科学”概念的科学定义。我们觉得这里所讲到的“科学”,应该是具有广泛意义上的“科学”,而不是狭隘意义上的专门科学或自然科学。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许多方面,只要是能够促进人生、社会、生态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知识体系,都应当归结为科学。例如,农民种田时,做到因地制宜、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合理施肥、合理灌溉、适时收获是科学;医生在给病人治病时,做到正确诊断、对症下药、对病人精心护理、安慰解劝、解除心理负担、使之早日康复也是科学;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能够结合学生实际,做到宽严适度、因材施教、合理评价,使之在学习过程中,讲究方法、提高效率、解除心理压力、让素质和能力、知识和思想、生理和心理均衡协调发展、健康成长,这也是科学。所以科学哲学理论认为,对“科学”概念下定义,不宜过于强调科学的本质特征,过于强调它的本质特征反而限制了它的适用范围。所以科学哲学理论对“科学”概念的定义是:从本质上来说,科学是人类创造的、在符合形式逻辑定义规则的核心概念的基础之上按照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则和规律发展起来的、并经由科学实证和实践检验、与实践结论相一致的知识体系。从效果上来说,科学是人类创造的、能够促进人生、家庭、团体、社会、国家、整个人类世界及其自身与生态、环境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知识体系。简要地说,科学是人类创造的、能够促进全人类、环境和自身协调发展的知识体系。
l QQ:542787315
l 电子邮箱: [email protected]
l 时间:2009年8日至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