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也属于女人-评2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对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评论

 

    首先祝贺埃莉诺·奥斯特罗姆(ElinorOstrom)和奥利弗·威廉姆森(OliverWilliamson),获得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经济自由主义大师,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曾经并非开玩笑地说:要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必须满足三个条件:第一,男性,因为没有女性获得过这个奖;第二,美国公民,因为获奖者,美国人最多,有不少人虽然出生在美国之外,可是,是到美国后,才取得成绩、获奖的。如著名的投入产出法的发明者列昂替夫(1973年得主),库兹涅茨(1971年得主),康托罗维奇(1975年得主),都曾是俄国人;第三,在芝加哥大学学习或者任教,芝加哥是经济学的重镇,是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大本营,弗里德曼本人即出自芝加哥。 

    今天,弗里德曼的教条,终于被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打破了。在此前,很多人为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的嫡传弟子琼.罗宾逊夫人,不能获得诺贝尔奖而抱不平。据说,是因为罗宾逊夫人同情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有社会主义倾向,才没有得奖。当然这只是一种猜测,罗宾逊夫人虽然是领袖级人物,执掌著名的新剑桥学派,但是,其理论的原创性并不大,她主要的贡献是关于不完全竞争,这个理论,直到今天,也很不完善,我不认为罗宾逊夫人没有获奖是因为任何政治偏见。

    好在,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终于获奖,为女性争取了有一个尊严,确实很有意义。不说其他国家,单是中国,读经济学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女生的数量,可能比男生还要多,我自己工作和学习过的北京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均是如此。而且就我的观察,中国女生的成绩,包括经济学,一点也不亚于男生。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的获奖,相信对那些立志在经济学上有所造诣,以经济学为职业的女生,是个巨大的鼓舞,有扬眉吐气之快!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公共选择。公共选择理论,并非经济学专属领域 ,而是经济学、法学、政治学、军事学等共同的领地。1986年詹姆斯.布坎南教授就曾以公共选择理论获诺贝尔奖。当布坎南开始在弗吉尼亚理工学院,开创这项研究的时候,很多人 ,包括他所在的大学,均认为他和他的伙伴们是不务正业,所以,布坎南的主要工作是在后来支持他的乔治梅森大学做的。肯尼斯.阿罗(1972年诺奖得主)也对公共选择理论有很大贡献,著名的阿罗悖论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

    奥利弗·威廉姆森,大名鼎鼎,他主要领域是新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跟公共选择理论一样,也是多个学科的融合,据说“新制度经济学”就是他给起的名字。新制度经济学,这个名字是为了区别旧制度经济学(代表人物是康芒斯,陈岱孙先生的老师)。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是交易费用理论、产权理论。

    传统经济学认为,市场是非常润滑的,人们的交易,价格的获得是不需要费用的,其实这是假设市场是完全竞争。现实中的市场,一定存在交易费用,比如买东西就要付出寻找信息的费用等,广告的功能之一,便是提供这种信息。

    科斯定理是新制度经济学的重要内容,他是198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勒,首先提出的,以1991年诺贝尔奖得主罗纳德.科斯命名(科斯至今健在,已经99岁)。意思是,如果不存在交易费用,不管产权如何配置,只要允许自由交易,最后的结果,一定是有有效率的。当今的污染权交易,就是受到了科斯定理的启发。

    科斯定理也同时表明,只要存在交易费用,产权就是必要的。

    除了自己的杰出工作,奥利弗·威廉姆森,为科斯定理的发扬光大,有特别的贡献,没有他,科斯定理就不会如此家喻户晓。

    中国读者熟悉的张五常教授,也是新制度经济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佃农理论》是新制度经济学的经典文献,经济学最权威的《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产权这个词条就是他写的,要知道为这本书写一个词条,已经是巨大的荣誉,他的学生,道格拉斯.诺斯,获得了1993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奖原因是新经济史学,他用新制度经济学的方法,重新解释了荷兰、法国、英国等的崛起,引起巨大反响。他写的《西方世界的兴起》80年代在中国出版,引起读者极大的反应。

    公共选择理论,对于中国正在进行的公共财政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长期以来,中国的预算信息披露,处于半保密状态。预算必须经过公共选择,才能保证财政的公共性和民主性,解决社会保障缺失、基础公共品供给严重不足、以及乱花纳税人的钱的问题。

    中国的改革已经30多年,到今天,金融危机一来,大批民营企业倒闭,而同时,央企到处做地王。这都与我们产权改革不到位,有密切关系。公有制不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公有制为主导,其他所有制共存,才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民企的融资难,不公待遇,国进民退的不正常趋势,都与我们对这个基础的理解偏差有关。新制度经济学对我们认清当前的中国经济问题,有重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