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源“管理学”》之:管理心理——激励的作用与方法(一)


《探源“管理学”》之:管理心理——激励的作用与方法(一)

激励,即激发、鼓励的意思,激励一词并非西方所独创,在2000年以前,我国的司马迁所著的《史记·范睢(sui)、蔡泽列传》中,便有“欲以激励应侯”之语境。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西方许多学者在发达国家面对许多发展中的问题和困惑时,把目光投向了东方,热衷于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一些管理学家在其著作中,大量引用中国古代孔子、墨子、孟子、孙子等人和中国古籍中的有关管理论述。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有关激励的论述由来已久且极为丰富,西方学者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和强化理论、公平理论和挫折理论等激励理论都可以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找到影子。如,儒家主张通过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相应措施来调动人的积极性。兵家提倡以心治心,因人而异,奖罚分明,赏罚及时的激励方法。 管子、韩非子都认识到人的行为的根本动力是追名逐利,因此直言不讳地提倡功利主义的赏罚理论。墨家的管理文化是融法、理、情为一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严之以法,多种激励方法综合使用,效果显著。(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