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的更正信启示了什么


总理的更正信启示了什么


柏文学


    “贵社昨天播发我的《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一文,其中岩石学的分类,应为沉积岩、岩浆岩(也可称为火成岩)、变质岩。特此更正,并向广大读者致以歉意。”这是温家宝总理二00九年十月十二日致新华社总编室的更正信。所更正之处是总理在北京三十五中学听课笔记中的一句话,“老师就可以讲岩石的分类:沉积岩、岩浆岩、火山岩”,也就把掩饰分类中的“火山岩”更正为“变质岩”。


    说实话,总理不必向我这个读者致歉,因为我阅读新闻时并没有关注和记住“岩石的分类”,因而没有受到误导。而我即使发现了这个错误,也会认为是不奇怪的。不要说总理离开自己的专业从政已经很多年,即使没有离开专业,讲错专业话,说错专业术语,也是始终难免的。可以想见,新华社会把总理的亲笔信收藏在该社档案馆珍藏室,作为一种精神财富。总理的更正信无疑给我们许多启示。


    回归辩证法常识。世界上没有绝对正确,没有永远正确。人非神仙,孰能无错。所以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勇于纠正自己的错误,是一种辩证法层次的自信,是回归常识的坦荡,是践行实事求是精神的诚实。而日常生活中,有些为师者,为父母者,为长辈者,说了错话后文过饰非,遮遮掩掩,企图以“永远正确”的形象面对学生,面对孩子,面对后辈,这显然不是科学的态度,不是求实的精神。


    作为听者读者,不必苛求讲者作者永远没有丝毫的错误。作为社会大众,不必苛求公众人物永远不说错话。领袖、学者、科学家、专家,首先是普通的人,然后才是超出普通人。不能因为他们说过什么错话,就认为没水平,没学问。有时恰恰相反,真正有学问的人,是很严谨的人,是勇敢的人,是能够坦然回收曾经说错的话的人。这正是我们要学习的。而那些一贯正确的人反而是我们学不来的。


《温家宝致信新华社更正发言中错误并向读者致歉》
http://news.qq.com/a/20091012/0021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