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涌时评:真情人物太悲情!


    已经很多年了,每当旧年过去新年来临的时候,从中央到地方的电视台,就会举办“感动人物”的评选和颁奖活动。比如央视举办过的年度“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的评选;再比如,上视的年度“十大真情人物”的评选等等。这些评选在我看来,往往偏重于对悲情人物的推崇,甚至是刻意地在渲染人物的悲剧效果。有些人的当选,让我觉得是做了一件本应该由政府部门来做的事情;有的人的当选,让我觉得社会救助的软弱无力;还有人的当选,在我看来是在倡导一种老旧的观念,和我们这个改革开放的时代太不合拍了。所以,看了几次这类的颁奖活动和一些人物事迹的介绍之后,我最初的一点感动就越来越淡了,直至完全消失了,甚至看得多了,让我产生了疑问和困惑。我不知道我们的宣传媒体,为什么那么喜欢哭哭啼啼和悲悲切切的故事,为什么那么喜欢靠赚取人的眼泪来凝聚人的眼球,好像看着人心情舒畅就难受似的。
    前几天,我刚在上视看了“2008年度十大真情人物颁奖典礼”的一部分。之所以没像以前那样从头看到底,是因为我刚看了三个人物,我就被节目那刻意悲情的导向挤压得受不了了。
    第一个真情故事。原是湖北省赤壁市公安局二级警督的余法海,2005年7月病退后到当地文史委做文史整理工作的余法海。他接到了一项特殊任务:调查羊楼洞某处山坡上的一个墓群。这里共有142座墓,逝者来自24个省区118个县市,共涉及21个军35个师87个团,主要是一野、三野、四野在三大战役和抗美援朝期间牺牲的烈士,还有10多名在南方剿匪牺牲的公安烈士。由于有关部门没有相应的政策和经费,余法海不得已忍痛卖掉了自家的小平房,临时借住单位同事的房子,甚至还用过孙子的压岁钱。他由于动用了准备做检查化验的钱,盲目服药使他体内抗排异药物浓度过高,他瘫在床上近三个月。2007年夏天,他在寻亲路上因为淋雨住院三天,险些丢了性命。如今,余法海已为90位烈士找到了亲人。
    这个故事,我看了之后,困惑大于感动。既然余法海是病退之人,为什么还要给他这项十分艰难的任务呢?既然给了他任务,为什么不给他经费,而要让他把自己家的房子卖了做经费呢?他又为什么要拼命工作呢?这件事只有他一个人能做吗?为什么不配备所需要的人员呢?树这个榜样让我们去学什么呢?学他为了工作不要命了吗?学他为了工作把自己的财产全都搭上了吗?这种极端无私的榜样,不要说学了,想想我都觉得可怕。所有树他为榜样的人可以想一想,你们谁能做得到这样呢?这事真那么重要的话,为什么要在几十年以后才想到要去做呢?这是不是意味着某些职能部门的失职呢?
    第二个真情故事。马鹏飞今年13岁,刚从沈阳市柳条湖小学毕业。早在小鹏飞几个月大时,妈妈便弃他而去,接着父亲也离开了这个家,奶奶成了他唯一的亲人,祖孙二人相依为命地生活着。小鹏飞5岁那年,奶奶因糖尿病并发症,导致双目失明。不久,奶奶又得了颈椎病、心脏病、末稍神经坏死等病症。为了治病,奶奶卖掉了仅有的住房,与小鹏飞在外面租房住。尽管日子十分艰难,但小鹏飞从没有在奶奶面前叫过苦,他用稚嫩的肩膀承担起照顾奶奶生活的重担。无论春夏秋冬,小鹏飞总是在每天早晨五点准时起床,帮奶奶准备早饭、午饭,再给奶奶打针、服侍奶奶吃药,收拾好碗筷后才去上学。中午放学后再跑回家,给奶奶热饭。晚上放学,他总是早早地回家陪奶奶。现在的马鹏飞早已成了家里的顶梁柱。
    我看了这个故事之后,最主要的不是认为这个孩子对奶奶有多好,我更多想到的是:为什么社会要看着一个五岁的孩子照顾他瞎眼的奶奶,看着这样一老一幼艰难度日,而在八年后才关注他们呢?我觉得与其赞颂这样的孩子,不如尽早地去帮助这样的家庭。孩子从五岁开始照顾奶奶八年后,才将孩子树为榜样,我们的社会救助机制,是不是反应太慢了?我宁可看到这个家庭由于及时地得到社会的帮助,孩子不致于那么苦;我宁可不要这种迟到的感动,而更需要看到及时有效的行动!
    第三个故事,大家都知道,就是周苏红和汤淼的故事。2006年,中国排坛的“金童玉女”——28岁的女排队长周苏红和25岁的男排主力汤淼领取了结婚证书。2007年6月13日,汤淼随俱乐部球队前往俄罗斯参加友谊赛,却在训练中意外摔碎颈椎。见到妻子周苏红时,汤淼已经不能言语,就连自主呼吸也很困难。现在汤淼在北京就医已有一年的光景。汤淼说,自己欠妻子很多,唯一的回报就是加紧康复训练,逐步恢复生活自理的能力。虽然他清楚奇迹不会马上到来,但他愿意用一生去等待。
    类似这样的故事,我们已经看到很多了:一对夫妻中,一个由于某种原因瘫痪了,不知何时可以康复;不管将来的健康状况如何,社会观念的导向就是另一个人要守着。每个已婚女子,你们都可以想一想,如果你是周苏红这个年龄,你愿意守着一个瘫痪着的男人,没有期限地等下去吗?体坛名将身上当然有比别人更多的光环了,但是,有再多光环的女人,是不是也有普通女人的情欲呢?对于这样的夫妻,我们是不是不应该再去增加什么荣誉的纽带,以此来限制健康一方的自由选择呢?我们能不能不要把一方的忍耐,看成是道德的光芒,让大家去效仿呢?如果有更多的人对于婚姻不是享受而是坚守,那是现代人的婚恋观念吗?周苏红没有到场领奖,来领奖的是汤淼的妈妈。
    我只看了三个故事,就不想再看了;这样的榜样悲情,我很难感动,也绝不会去仿效的。让我感动和我要学习的榜样最起码是:他或者她是正常的人,是有血有肉的人和有七情六欲的人,然后我才会想到下一步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