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快十一点的一条留言引起我的注意,大意说老北京味儿的东西看得太多了,很想知道南方怎么过年。
恰好,公司几位北京同事,今年准备南下上海青浦,体验江南水乡风情的别样春节,过一个旅游之年。
那就在博客上一北一南,彼此呼应吧。拿青浦当缩影,讲一讲江南水乡的春节气氛吧。
家家迎春来,户户接(皆)福到(倒)
岁末祈福,小桥·流水·人家
春节期间的朱家角古镇,有江南水乡的最真实风情。
正值年关,古镇上的游客较往日稀少,商家开始闭门谢客,回家过年。古镇恢复静谧的本真,唯有生息于此的人家、沉稳的古桥和缓缓流动的流水。
和北方类似,江南人家过年,也是早早就开始准备。
不少江南人家,现在还保留着“谢灶”的习惯,也就是北方的“祭灶王爷”,在腊月二十三这天,送灶君王老爷升天。
可惜现在“谢灶”已过,不然,漕港河边满是香火的尘世味道,深入弄堂,或许也能撞见手举高香,鞠躬祈福的虔诚乡民。
“谢灶”之后,便该“掸尘”,即北方所说的“扫屋”,在江南也叫“采屋”。在腊月二十八这天,江南人家要按规矩彻底地打扫自家的弄堂内屋,意在洗去旧年的灰尘与污垢,期盼新年的万象更新。
诗意浓厚的水乡冬天
在旧时,男人在这天要理发,女人要洗头,为漫长的正月做准备。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有“正月不洗头,不理发”的说道。正月里头发就是再脏,也不能洗,因为江南笃信“正月理头死舅舅”的忌讳。所以在以前,这段时间怕是理发师傅最高兴的时候。
暮色时分的古镇,最有神韵。伫立古桥,或手扶摇橹船,或沿着河道信步游走,借着逐渐亮起的一串串橘红的灯笼,你会看到贴着红色春联,透出温馨灯光的水乡老屋,悠闲漫步,走门串户的阿公阿婆,连同在暮色中不断升腾的烟火,一起倒映在幽幽的流水中,幻美迷离……
“年夜饭”将分散在各地的家人齐聚一堂、共享天伦
大年三十,“四大件”的年夜饭
江南人过年讨口彩,过年的吃食尤为重要。
以前江南人家的媳妇,年节前要预先做好新年米饭,盛放在竹箩中,上面放红橘、乌菱、荸荠等果品及元宝糕,插上松柏枝,叫做“年饭”。
传统的大年三十年夜饭,要备齐 “四大件”,即“全鸡、全鸭、蹄膀和鱼”,意味着团团圆圆、年年有余。新年吃爆鱼(煎炸而成的鱼),也是典型,预祝家运旺如“烈火烹油”。按老传统,还必有炒青菜,吃了“亲亲热热”;必吃豆芽菜,因为黄豆芽形似“如意”;必食鱼头,但不能吃光,叫做“吃剩有鱼(余)”。
以前江南过年也吃火锅,跟老北京涮肉的豪迈不同,江南火锅的配食非常精致,讲究热气腾腾,温馨撩人。年夜饭的最后,也是甜食压轴,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春卷、汤圆、八宝饭、年糕,都是地道的江南甜点,也是年夜饭菜谱的必备。
在丰盛的年夜饭桌上,自家酿制的米酒,或者是泡着姜丝的热黄酒,也是一大江南特色。江南的酒入口低调但韵味无穷,常让人喝得两颊生绯,与屋外的大火灯笼十分登对。
青橄榄又名 “大福(腹)果”,且有“请过来”的谐音,
春节期间用青橄榄泡茶招待客人象征着主人好客
江南产茶,这过新年的茶,自然要特别准备。
江南人家新年泡茶敬客,茶盘里或碗盖上放两只橄榄,称为“元宝茶”。
作为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朱家角的茶馆或临水而建,或深藏古巷深弄。坐在古色古香的桌椅间,手抚青瓷茶盏,在清香四溢的茶香中,感受香茗的清冽与醇厚,是一种意趣与雅致。
桥,是江南古镇的风骨,撑起古镇岁月的物换星移。
大年初一,大小石桥走边
江南水乡大都河道密布,河道之上,是造型奇特、历史悠长的古石桥。而几乎每座古桥,都承载有传说和故事,观桥,闻事,让人浮想联翩。
桥,是江南古镇的风骨,撑起古镇岁月的物换星移。
青浦朱家角最特殊的桥便是有“江南第一桥”之称的五孔放生桥,造型宏伟奇特,是江南最大的石桥。“长虹井带”,说的便是放生桥。
“放生”之名禅意盎然。的确,此桥是早年间由一位和尚用化缘所得修建。也在这座古桥上,开创了朱家角人放生的习俗。
此外,镇上的古桥卧虎藏龙。
有戚继光抗击倭寇时修建的平安桥,抗日期间爱国志士打击汪精卫汉奸集团的惠民桥,还有曾把日本战斗机的炸弹弹飞落水,使其没能爆炸的永丰桥……
舞龙队和如织的看客在放生桥上蜂拥而过
江南的春节,当然也少不了古桥。
朱家角有个特别的习俗,每到大年初一的早晨,镇上男女老少,都要喜气洋洋地结伴走遍所有的桥,在他们的眼中,这些平日里静悄悄连接古镇街道的坚固建筑,在新一年的开始,会带给他们最稳妥最实在的庇佑。
所以,每一座桥,都承载着水乡人最朴实的希望……
走过放生桥——长命百岁,走过平安桥——平安如意,走过永丰桥——永保丰收,走过泰安桥——国泰民安,走过福星桥——福星高照,走过永安桥——永远安康……
大年初一,跟在阿公阿婆身后,听着故事,带着祝愿,把镇上大大小小的石桥踏遍,应该是一件很有趣味的事吧。
看社戏要赶早,来晚了就没有好位置了
新年祭祀,戏台高高看社戏
北方过年逛庙会,江南过年看社戏。
每到春节,平日里宁静的朱家角,热情似火。城隍祭祀,是新的一年热闹的开始。
朱家角城隍庙祭祀由来已久。
庙里除了供奉关公等“知名”神像,还有杨老爷、二太子等本地俗神。
杨老爷黑脸黑面,小孩子见了还以为是包大人。据说古时候,青浦的水变混,这位杨老爷不让大家喝,自己先喝了那混水,自己变成黑脸黑身,救下一方民众。
而宋代官袍的二太子, 相传能治许多疑难病,神通很大,造福地方百姓。
在这些民间俗神的身上,没有得道成仙的怪谈,也鲜有说教意味,乡民们珍视敬重的,是救民济世的大情怀。
上柱高香求平安
所以,新年时节,镇上的人们,会在能主道士的带领下烧香拜祭,进行盛大的新年祭祀。如今的祭祀,也不再充斥旧时的迷信意味,已经成为当地艺文民俗和怀旧活动。
祭祀结束,水乡还有盛大的社戏演出,旧时候也叫娱神戏,也带着浓浓的祈福色彩。
在水乡青浦,当属金泽的社戏最为有名,气氛也最为热烈。剧目通常有越剧、淮剧、锡剧,表演精彩,台上台下一同欢欣沉醉。
过年的精神暖意,让春节的社戏更显生命力,而观祭祀看社戏的固定节目,又为江南增添独特的年味。
摇快船的热闹程度可比端午赛龙舟
辞旧迎新,水上快橹齐发
春节期间,我建议你最好选择临水而建的茶楼,选个靠窗的位置,这样可以轻松一睹河港中急速穿梭的快船。
摇快船,江南水乡的一项水上运动,也是新年庆祝传统之一。所幸的是,这样的习俗至今还在青浦很好地保存着。
摇快船有专门的船只,体型窄细,两头尖,形同竹叶,犹如古代的战船,俗称“毛竹快”,是一种由多人合作,协同划动的船只。
新年的水岸边,乡民门人头攒动,水面之上,船前一人擂鼓指挥,后有扯崩人掌控方向,船中间数人摇桨划动。随着一声声鼓声和号子声的有力呼应,船只离弦之箭般地在水上飞滑。
这力与美的争竞,载着对新一年的无穷进取之心,在河面划出自信的水纹。
端坐茶楼,品着香茗,遥望水面上飞行的船只,听着声声虎虎生威的号子,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快意生活呢?
不过我估计,你是坐不住的。
……
明天,同事们就要出发了,祝愿他们在青浦,体验一个纯正江南味儿的新年。
南北中国,过年风俗或同或异,透出来的,都是民间意趣之美。中国人的乐观风趣,贯穿大江南北。我写不完,估计你也观赏不完。只等去亲历,去发现。
凡在本博主2009年1月4日至 12月31日发表的博文留下评语的读者,均有机会参与每月现金奖及年终大奖抽奖。本博主将从期间所有读者评语中,抽奖产生每月现金奖1名,全年12名(奖金每人500元);年底抽奖产生年终大奖1名(奖品5000元现金或价值10000元的上海青浦三日游产品)。
此外,活动期间,若您发表的评语排在每篇博文的“沙发”和第1页、第5页,第10页和第15页的第9位的博友,将收到一份惊喜礼物。
几点备注:
1/ 本博主原则上不删评语,但如有恶性攻击的评语,将删除,下面的评语顺序依次递进;
2/ 本次互动接受读者多次中奖;
3/ 为确保读者身份无误,中奖读者请务必使用新浪博客注册的用户名发表评语;
4/ 如果中奖评语者为匿名用户,则奖品自动转由下一位使用用户名发表评语的读者领取;
5/
6/ 本博主保留对以上全年互动活动的最终解释权。
严正声明:本文由贾云峰:旅行即人生新浪博客独家首发,网络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出处和作者姓名,报刊、广电等媒体如需转载和引用请事先与本人取得联系,同意后方可转载。谢谢合作!
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博主个人网站:www.jiayunfeng.com
公司网址:www.dnjpr.com
邮箱网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