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故事
有位妇人走到屋外,看见前院坐着三位有着长白胡须的老人。
她并不认识他们。于是说:“我想我并不认识你们,不过你们应该饿了,请进来吃点东西吧。”
“家里的男主人在吗?”老人们问。
“不在,”妇人说:“他出去了。”
“那我们不能进去。”老人们回答说。
傍晚当她的丈夫回家后,妇人告诉丈夫事情的经过。
“去告诉他们我在家里了,并邀请他们进来!”妇人走出去邀请三位老人进屋内。
“我们不可以一起进去一个房屋内。”老人们回答说。
“为什么呢?”妇人想要了解。
其中一位老人解释说:“他的名字是财富。”指着他的一位朋友说。然后又指着另外一位说:“他是成功,而我是爱。”接着又补充说:“你现在进去跟你丈夫讨论看看,要我们其中的哪一位到你们的家里。”
妇人进去告诉她丈夫刚刚谈话的内容。
她丈夫非常高兴的说: “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啊!让我们邀请财富进来!”
妇人并不同意,说到:“亲爱的,我们何不邀请成功进来呢?!”
他们的媳妇在屋内的另一个角落聆听他们谈话,插进自己的建议:“我们邀请爱进来不是更好吗?”
丈夫对其太太讲:“就让我们照着媳妇的意见吧!快去请爱来作客。”
人到屋外问那三位老者:“请问哪位是爱?”爱起身朝屋子走去。另外二者也跟着他一起。
妇人惊讶地问财富和成功:“我只邀请爱,怎么连你们也一道来了呢?”老者齐声回答:“如果你邀请的是财富或成功,任一另外二人都不会跟进,而你邀请爱的话,那么无论爱走到哪,我们都会跟随。那儿有爱,那儿就有财富和成功。”
这是一个很有哲理的寓言故事,财富与成功可以单独的存在,而爱不会孤单,有爱的地方必定会有财富与成功。当然这个爱是泛指,是一种付出的代名词。其中告诉我们,只要肯付出就一定会成功和拥有财富。
我引用这个故事,是因为在我看来,广义上的爱,也是要包括爱情的。
第二个故事:
在风光旖旎的普陀山,有一天深夜,一个和尚,在一个靠海的山洞打坐念经。蒙蒙胧胧听见哭泣声,这老和尚甚为警觉,都这么晚了,在这山野里,为什么此人在哭,会不会发生什么事?老和尚赶紧往那哭声寻去....
果然,看一女子站在那岩石上,纵身跳入海中,老和尚冲过去没拉着,他顾不得自己的安危,也跳入海中、救这一女子。
好不容易把女子救上来,这年轻的女子还责备老和尚,埋怨他多管闲事!
老和尚经询问,才得知因果。原来,三年前,她和她爱人在去普陀山旅游结识,后来相爱结婚,有了一个可爱的孩子。但在一年前,她丈夫因公去世了,她的儿子也因病不治。。。她觉得一个人活着没有任何的意思,难以承受。。。
老和尚听了哈哈大笑:“你三年前来普陀山结婚了吗?”
女人停止了哭泣,摇了摇头。
老和尚再问:“你三年前来普陀山有孩子了吗?”
女人再次摇头。
“你三年前来普陀山自杀的吗?”老和尚问。
这女人愣住了。
老和尚说;“三年前,你没有丈夫、没有孩子,独自一人来到这里。现在,你和原来一样,独自一人。只不过是还原了一个你自己。所以,为什么不能重新开始?你增长了人生阅历,也许,有更美好、更圆满的生活在等着你。”“你,还是你!”
这女人像发现新大陆:“是啊!我不是别人,我为自己而活着。我就是我!”
当然每个人都是为了自己而活。否则,把自己的身家全部贡献岂不更伟大?所以,只讨论狭隘意义上的“自己”,而不是广义上的“自我”。
这两则故事之间,没什么联系,只是为了阐述自己的观点:爱的意义在于付出,而不是失去。
第一次听到《天下有情人》这首歌的时候,忘了是什么时候,总而言之,那时候年轻,这首歌的歌词意境,我是不太懂,觉得太玄了,只是喜欢上了略带悲壮的旋律。爱情,是这样悲伤吗?
第二次听到这首歌,是作为《神雕侠侣》的主题曲。还是不太懂,因为处在爱情里的我的感觉,是甜蜜,哪里会有这样伤感?得不到的,才会伤感,可是既然得不到,又何必伤感?
现在的我,貌似有些长大了,成熟了。才明白,之所以认为爱情是甜蜜的,体会不到歌词中的悲伤,是因为,对我来说,爱是付出。
我一直是这样认为的。所以,尽管我受伤,但是,我仍然有勇气和力气、激情,去接受下一次的爱情。而且,上一次的打击,绝不会影响我下一次的感情的付出,我仍然选择扑上去爱。失败和受伤,我都不怕,因为这世上又有谁是真真正正的没有丝毫坎坷的过一生呢?只要我愿意,没有什么可以影响我。
所以,如果我是上面第二个故事中的女子,我会悲伤,也会哭泣,但绝不会做傻事,因为我深深地明白:爱是付出。
我是过了十年,才明白这个道理:我不恨我爱过的人和事物,因为那曾经都有我的一部分,都曾经有我的付出,我恨他们,就相当于在痛恨自己一样,是一件相当痛苦的事情。宽恕不仅仅是一种美德,其实,是解脱自己的上上良策。
不过也有很多人,过了一辈子也不明白这个道理。
爱屋及乌,是一个非常美妙的词语。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做到。
你爱自己吗?自己当初的付出,不是自己的一部分吗?怎么会因为种种原因就轻易否定呢?
你爱自己吗?那么你怎么会恨自己曾经爱过的人?
你爱自己吗?你爱生命里的那个男人吗?爱对方,不是接受对方的优点,是要爱上他的缺点。那么,你是因为他优点的改变而去改变你自己的爱吗?
你爱自己吗?那么你怎么会不爱那个造就了这样优秀的男人的女人呢?
你爱自己吗?你爱你曾经的付出吗?你爱自己曾经付出的那部分自己吗?
如果,如果你真的爱自己,,,,,
那首“我侬词”,是作者表达自己的爱情观的:“把一块泥,捏一个你,塑一个我。将我两个,都来打破,用水调和,再捏一个你,再塑一个我,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
作者最初的出发点是什么,不在我讨论之列。我从这首词中,却是领悟出来:爱是付出。
“付出”的那部分,就是 “别人”中的“我”。
每一段付出,都是人短暂生命之中难得的经历,没有付出,又怎能得到这经历?
爱是付出。
你真真正正的“付出”过自己吗?如果真的付出过,你还会折磨自己吗?你还会折磨别人吗?因为别人那里,曾经有你。
那么,你“爱”自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