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没有天才只有庸才
当CPI达到8%以上的时候,人们意识到通货膨胀真的来了!
但是,在2006年。还有一批媒体混蛋,鼓吹说周小川先生是中国的“格林斯潘”,中国版的“金融沙皇”,是中央银行家中的天才。本文无意贬低周小川先生,但是,也不能说此人有何德何能。作为13亿人大国的中央银行行长,他的确应该为现在的通货膨胀承担最关键的责任。如果他不愿意承担这个责任,那么,也没有资格戴上中国的“格林斯潘”这顶高帽子。
两年前,在某一篇博客中,我曾经警告:中国即将面临严重的通货膨胀。2006年11月16日,经济学“泰斗”米尔顿·弗里德曼逝世,笔者写了一篇短文“弗里德曼·通货膨胀·周小川”。把周小川跟通货膨胀摆在一起,并不是要鼓励他大搞通货膨胀。把周小川跟弗里德曼摆在一起,并不意味着他可以跟这位经济学大师比肩。把弗里德曼跟通货膨胀摆在一起,是因为他早就告诉我们,通货膨胀实际上是与周小川(他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换一个人当行长,就得更改名字)这样的中央银行官员的决策息息相关。所以,这三个看起来毫不相干的名词实际上是相互关联的。米尔顿·弗里德曼坚持认为通货膨胀首先是一种货币现象,是由中央银行乱发货币造成的。即通货膨胀的唯一原因上来自印刷厂: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商品。按照弗里德曼的理论,中央银行应该按照“单一规则”(single rules货币当局或中央银行按一个稳定的增长比率扩大货币供应,又称稳定货币增长率规则)——货币供应量年增长率为4~5%,超过这个数字就是犯规。弗里德曼认为美国的货币供应量年增长率为4~5%,这样既可以保持物价水平稳定,也不会使名义工资下降,可以保证经济的均衡发展,弗里德曼认为这是“最适当的规则”。
从全世界货币政策发展历史来看,从来就没有出现一个所谓的“货币政策的天才”(包括格林斯潘也不是什么天才),相反,倒是出了一批自以为是的蠢材。这是作为货币政策接受者(大众是政策的被动接受者)必须接受的基本事实。
在一个货币当局没有自决权的国家,根本不可能出现所谓的中央银行天才。即便是目前中国的中央银行行长对当下这场严重的通货膨胀不承担任何责任,但是,他也绝对不是不良媒体吹捧的什么“权威”或者“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