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厦门大学管理学院院长 翁君奕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的发展历程厦门大学开展管理教育和研究的历史悠久。早在1921年厦门大学创建之时就成立了商学部,并设立工商企业管理科系。自此之后,虽历经1953年全国院系大调整仍有会计学等重要学科一直保留下来并在改革开放后得到迅速发展。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现设有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含会计学、企业管理、技术经济与管理、旅游管理),工商管理博士后流动站,6个教科类硕士学位授权点(会计学、企业管理、技术经济与管理、旅游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系统工程),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MBA、EMBA),其中会计学是国家重点学科并建立了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企业管理是福建省重点学科。在2003年度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举办的全国高校和科研机构"工商管理一级学科评估"中,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排名第三。
学院现有教师120名,其中教授37名,副教授42名,博士生导师20名。现有在校博士生 150多名,在校硕士生1,500多名,在校本科生1,800多名。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现设有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含会计学、企业管理、技术经济与管理、旅游管理),工商管理博士后流动站,6个教科类硕士学位授权点(会计学、企业管理、技术经济与管理、旅游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系统工程),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MBA、EMBA),其中会计学是国家重点学科并建立了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企业管理是福建省重点学科。在2003年度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举办的全国高校和科研机构"工商管理一级学科评估"中,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排名第三。
学院现有教师120名,其中教授37名,副教授42名,博士生导师20名。现有在校博士生 150多名,在校硕士生1,500多名,在校本科生1,800多名。
价值中国:请您介绍一下厦门大学管理学院的定位取向?教学特点又是怎样的?
翁君奕:我们学院跟其他商学院不一样的地方是我们管理学院是单纯在做管理教育,而不像有些学院还包括些经济类的内容。之所以这么定位是因为我们有很大的经济学院,基础相对很深厚。这些资源依附在管理方面相对比较好解决。而且经济学院跟管理学院的价值取向是不一样的,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分配经济利润,而管理学是研究如何产生利润。我们侧重应用,经济学院更多的是理论研究。这两个学院之间既有分工也有合作,这对学校的品牌的树立及影响力的扩大也起到了双向的促进作用。另外,经济和管理这两个学院的学科建设方向及教师研究和教学的方式方法也都不一样。管理多是通过案例、多媒体和互动的方式教学,而不是纯粹的理论推导,不只是教你一个方法的方式去培养学生。
从内部来讲,我们相对比较务实。我们重视给学生提供实实在在的东西,我们老师都会给学生留课后任务。从教学到科研到实践都始终贯穿着我们务实的精神。这也是我们自己的追求。学科相对来说比较成体系,而且除了我们的强项,其他学术领域也是相对均衡。各类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术的研讨都是比较均衡的,但并不是说我们面面俱到,而是各个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相互支持。
价值中国:国内所称的“工商管理学院”跟国外的商学院并没有很大区别?
翁君奕:其实,国内的工商管理学院跟国外的商学院并没有很大区别。只是我们更综合一点。中国的商学院名称的由来有一部分是因为当时中国学前苏联的管理——商业和工业工程的内容,涵盖管理科学与工程。这其实属于一个“大管理”,外延更宽一些。这就是中国工商管理学院的背景。在我看来,一家好的商学院什么名字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学院用什么样的理念来管理和经营。
价值中国:您认为厦门大学管理学院的优势存在于哪些方面?
翁君奕:优势是动态变化的,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特长。我们学院的历史积淀是很长的,我们有一个不间断的管理教育的历史,我们管理教育的脉络也是延续的,这是国内罕有的。我们从1921年3月开始到现在一直没有间断过。专业性比较强的学科是我们强项,比如会计、财务这类学科。另外,我们有很多资深的老专家,我们有个很强的团队,其他学科和管理学科的相互交融的特性,也对我们管理学院有个很好的支持。
采用开放平台的运作方式,商学院也应该改变传统的服务态度和服务方式。2002年,我们邀请哈佛大学商学院的卢克·瓦休教授,来到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教授EMBA市场营销课程时,他成为了以正式授课形式来到中国并参与中国EMBA项目的第一位哈佛教授。
“我们要让EMBA研究生接触到最前沿、最权威教授的本人授课,感受到来自顶级院校教授的精彩授课。卢克教授也对中国和中国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为世界经济的发展使他们同时需要更多地关注中国市场。”
价值中国:EMBA学员通常是很资深的业内人士,他们选择厦门大学管理学院的主要因素在哪几方面?
翁君奕:这么多的同学选择厦门大学,是有他们的考虑依据的。他们看好厦门大学财务课程等方面的优势。厦门大学具有80多年悠久历史,建校之初即设有商科,是在20世纪50年代院系大调整中惟一保留财经学科的综合性大学,商科的传统比较浓,有“中国CFO黄埔军校”之称。在课程设计中,无论从内容到师资,我们都兼顾了强大的财务管理的优势。目前我们和中国移动公司合办了一个CFO的EMBA班,学员们都是来自中国移动省级公司的财务经理/财务总监。
另外,我们的课程内容和结构是按照学生的需要来定制的。根据学生的结构、背景来做调整,不局限于课程本身。这种因材施教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从中综合判断我们提供的课程组合是不是他愿意学的。
价值中国:管理学院学员主要来自什么性质的企业?学员的构成比例如何?
翁君奕:目前我们的EMBA研究生来自民营和外资企业的占70%。因为地域的特点,还有10%是台湾企业家。除厦门以外,我们还同时在北京、南京、福州、深圳运作开办了EMBA当地班,上课方式和本部是一样的,每月一次集中授课4天。同学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在上述城市中灵活机动地选择某门课程的修课时间和地点,同时也扩大了厦门大学的EMBA俱乐部的校友网络资源。
价值中国:您将商学院类比企业,那么从厦门大学管理学院的“产品”看,目标是培养什么样的管理专才?在这一点上,又是如何和北京、上海的管理学院竞争的?
翁君奕:我们根据学生自身的个自的起点和职位不同而提供了不同的培养方向。我们会去认真了解企业的需求,这样才知道我们培养出来的MBA和EMBA朝哪个方向去发展。我们认为MBA更倾向于实际应用技能,因为他们希望能找到更合适的职业新位置。而EMBA的关键则是要具备战略视野、领导力、全球性的经营眼光,我们会更着力更新他们的理念、把握发展趋势的洞察力,协调执行过程的组织能力。不同的学生体现不同的目标方法,这是我们的定位。
谈到竞争,我不太喜欢用这个词,也不对其它学校做评论。这里谈谈我们推出的三个新的举措。第一:全国首创的“EMBA+1”模式。厦大就读的EMBA学员在修完EMBA必修课程后,加修2~3门特设的EMBA高级财务管理课程,毕业后除获得国家认可的EMBA硕士学位外,还将获得厦门大学管理学院颁发的“高级财务管理(CFO)证书”。核心课加上选修课,提供一种增值服务,也区别于其他的院校EMBA,是我们学院的一大特色。第二:由商界精英共同组成的领导力发展中心。学院建立了一支由商界领袖组成的厦门大学EMBA国际领导力咨询委员会,成员包括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毕博咨询公司大中华区总裁黄辉博士等商界精英人士,他们将行业里最新发生的东西到课堂上来,也方便学校来决定哪些课程应该强化哪一方面。这是国内第一个采用商学院与高端咨询机构强强合作方式运作的项目,这也整合了更多的优质资源。第三:国外知名商学院的教授来正式授课,而不仅仅是简单客串、兼课的方式。比如前面提到的卢克·瓦休教授是参与中国EMBA项目的第一位哈佛教授,也是以正式授课形式来到中国的第一位哈佛教授。
价值中国:我们了解到厦大对EMBA学员的英语不作特殊要求,好象与不少学校标榜的“国际化思路”不同,这样会不会影响他们对全英文教材课程的理解和吸收?
翁君奕:很多EMBA同学因为身处企业的重要领导岗位,他们肩负民族产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重任。如果他们能提升自己,将工作做得更好,将会带来经济的持续增长。我们没有必要在英语上给他们设一个高门槛。为了克服语言方面的障碍,开始的时候我们提供同声翻译,但再好的同传也会失真,后来征求学生的意见,我们在现场配备了一个老师翻译。解决了这些障碍,这样同学们能够接触到最前沿、最权威教授的本人授课,感受到来自顶级院校教授的精彩授课,而教授也会设法在课堂上讲授和点评最精华的内容,在课后加强与同学的交流,以弥补教学时间上的影响。
价值中国:您认为一个商学院院长的工作重点是哪些方面?
翁君奕:在其位,必须谋其政。个人认为,当一个好的院长,必须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因为学生是我们的客户,让学生满意,这是我们最终的标准。
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范围内里占的份额越来越大,所进行的管理实践中的创新成份也就越突出,对管理理念的启示越来越丰富。这时候对于本土的学校来说是一种优势。我们原来的MBA教案都是从外面引进来的,现在本土的实践出现了一些原创的东西,这些有创意的东西需要我们去总结。因此,商学院也不光是传播知识,还有一个重要使命就是创造知识、转化知识。这才是我们管理学院将来成为一流商学院的标准和新使命。
作为商学院院长,我的任务是如何把创造、转化和传播知识的各个环节畅通起来,努力将这三个环节正确地推动起来,形成一个循环的有机体。采用开放平台的运作方式、摒弃纯粹“学院派”的做法,改变传统的服务态度和服务方式是完成这个任务的一个重要步骤。
想强调一点,创造有价值的、有中国经济服务的管理技术,也不是将中国哲学和文化——有人所谓的“道”,和西方管理技术——有人所谓的“术”,简单地叠加在一起。“中国式管理”不是那么简单。或者,我更认同,管理因为是人的管理,东西方共性的东西更多,包括人性、包括文化。
价值中国:国内多达30所大学开办MBA和EMBA项目,您建议学员如何来判别和选择商学院呢?
翁君奕:大部分MBA和EMBA项目都具有区域性的色彩。如果当地没有合适的学校,你要考虑城市问题,中心城市往往会受到更多的关注。学生要想清楚自己学完课程的下一站可能的工作就业地点在哪里,再来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城市。这样,会节省各种隐性成本;学生还应该更多地去考虑某个具体学校本身办学水平,对学生的关注程度,学习氛围,商学院的文化等等,然后,根据各学校的特点、和自己的特点,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
翁君奕:我们学院跟其他商学院不一样的地方是我们管理学院是单纯在做管理教育,而不像有些学院还包括些经济类的内容。之所以这么定位是因为我们有很大的经济学院,基础相对很深厚。这些资源依附在管理方面相对比较好解决。而且经济学院跟管理学院的价值取向是不一样的,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分配经济利润,而管理学是研究如何产生利润。我们侧重应用,经济学院更多的是理论研究。这两个学院之间既有分工也有合作,这对学校的品牌的树立及影响力的扩大也起到了双向的促进作用。另外,经济和管理这两个学院的学科建设方向及教师研究和教学的方式方法也都不一样。管理多是通过案例、多媒体和互动的方式教学,而不是纯粹的理论推导,不只是教你一个方法的方式去培养学生。
从内部来讲,我们相对比较务实。我们重视给学生提供实实在在的东西,我们老师都会给学生留课后任务。从教学到科研到实践都始终贯穿着我们务实的精神。这也是我们自己的追求。学科相对来说比较成体系,而且除了我们的强项,其他学术领域也是相对均衡。各类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术的研讨都是比较均衡的,但并不是说我们面面俱到,而是各个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相互支持。
价值中国:国内所称的“工商管理学院”跟国外的商学院并没有很大区别?
翁君奕:其实,国内的工商管理学院跟国外的商学院并没有很大区别。只是我们更综合一点。中国的商学院名称的由来有一部分是因为当时中国学前苏联的管理——商业和工业工程的内容,涵盖管理科学与工程。这其实属于一个“大管理”,外延更宽一些。这就是中国工商管理学院的背景。在我看来,一家好的商学院什么名字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学院用什么样的理念来管理和经营。
价值中国:您认为厦门大学管理学院的优势存在于哪些方面?
翁君奕:优势是动态变化的,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特长。我们学院的历史积淀是很长的,我们有一个不间断的管理教育的历史,我们管理教育的脉络也是延续的,这是国内罕有的。我们从1921年3月开始到现在一直没有间断过。专业性比较强的学科是我们强项,比如会计、财务这类学科。另外,我们有很多资深的老专家,我们有个很强的团队,其他学科和管理学科的相互交融的特性,也对我们管理学院有个很好的支持。
采用开放平台的运作方式,商学院也应该改变传统的服务态度和服务方式。2002年,我们邀请哈佛大学商学院的卢克·瓦休教授,来到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教授EMBA市场营销课程时,他成为了以正式授课形式来到中国并参与中国EMBA项目的第一位哈佛教授。
“我们要让EMBA研究生接触到最前沿、最权威教授的本人授课,感受到来自顶级院校教授的精彩授课。卢克教授也对中国和中国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为世界经济的发展使他们同时需要更多地关注中国市场。”
价值中国:EMBA学员通常是很资深的业内人士,他们选择厦门大学管理学院的主要因素在哪几方面?
翁君奕:这么多的同学选择厦门大学,是有他们的考虑依据的。他们看好厦门大学财务课程等方面的优势。厦门大学具有80多年悠久历史,建校之初即设有商科,是在20世纪50年代院系大调整中惟一保留财经学科的综合性大学,商科的传统比较浓,有“中国CFO黄埔军校”之称。在课程设计中,无论从内容到师资,我们都兼顾了强大的财务管理的优势。目前我们和中国移动公司合办了一个CFO的EMBA班,学员们都是来自中国移动省级公司的财务经理/财务总监。
另外,我们的课程内容和结构是按照学生的需要来定制的。根据学生的结构、背景来做调整,不局限于课程本身。这种因材施教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从中综合判断我们提供的课程组合是不是他愿意学的。
价值中国:管理学院学员主要来自什么性质的企业?学员的构成比例如何?
翁君奕:目前我们的EMBA研究生来自民营和外资企业的占70%。因为地域的特点,还有10%是台湾企业家。除厦门以外,我们还同时在北京、南京、福州、深圳运作开办了EMBA当地班,上课方式和本部是一样的,每月一次集中授课4天。同学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在上述城市中灵活机动地选择某门课程的修课时间和地点,同时也扩大了厦门大学的EMBA俱乐部的校友网络资源。
价值中国:您将商学院类比企业,那么从厦门大学管理学院的“产品”看,目标是培养什么样的管理专才?在这一点上,又是如何和北京、上海的管理学院竞争的?
翁君奕:我们根据学生自身的个自的起点和职位不同而提供了不同的培养方向。我们会去认真了解企业的需求,这样才知道我们培养出来的MBA和EMBA朝哪个方向去发展。我们认为MBA更倾向于实际应用技能,因为他们希望能找到更合适的职业新位置。而EMBA的关键则是要具备战略视野、领导力、全球性的经营眼光,我们会更着力更新他们的理念、把握发展趋势的洞察力,协调执行过程的组织能力。不同的学生体现不同的目标方法,这是我们的定位。
谈到竞争,我不太喜欢用这个词,也不对其它学校做评论。这里谈谈我们推出的三个新的举措。第一:全国首创的“EMBA+1”模式。厦大就读的EMBA学员在修完EMBA必修课程后,加修2~3门特设的EMBA高级财务管理课程,毕业后除获得国家认可的EMBA硕士学位外,还将获得厦门大学管理学院颁发的“高级财务管理(CFO)证书”。核心课加上选修课,提供一种增值服务,也区别于其他的院校EMBA,是我们学院的一大特色。第二:由商界精英共同组成的领导力发展中心。学院建立了一支由商界领袖组成的厦门大学EMBA国际领导力咨询委员会,成员包括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毕博咨询公司大中华区总裁黄辉博士等商界精英人士,他们将行业里最新发生的东西到课堂上来,也方便学校来决定哪些课程应该强化哪一方面。这是国内第一个采用商学院与高端咨询机构强强合作方式运作的项目,这也整合了更多的优质资源。第三:国外知名商学院的教授来正式授课,而不仅仅是简单客串、兼课的方式。比如前面提到的卢克·瓦休教授是参与中国EMBA项目的第一位哈佛教授,也是以正式授课形式来到中国的第一位哈佛教授。
价值中国:我们了解到厦大对EMBA学员的英语不作特殊要求,好象与不少学校标榜的“国际化思路”不同,这样会不会影响他们对全英文教材课程的理解和吸收?
翁君奕:很多EMBA同学因为身处企业的重要领导岗位,他们肩负民族产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重任。如果他们能提升自己,将工作做得更好,将会带来经济的持续增长。我们没有必要在英语上给他们设一个高门槛。为了克服语言方面的障碍,开始的时候我们提供同声翻译,但再好的同传也会失真,后来征求学生的意见,我们在现场配备了一个老师翻译。解决了这些障碍,这样同学们能够接触到最前沿、最权威教授的本人授课,感受到来自顶级院校教授的精彩授课,而教授也会设法在课堂上讲授和点评最精华的内容,在课后加强与同学的交流,以弥补教学时间上的影响。
价值中国:您认为一个商学院院长的工作重点是哪些方面?
翁君奕:在其位,必须谋其政。个人认为,当一个好的院长,必须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因为学生是我们的客户,让学生满意,这是我们最终的标准。
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范围内里占的份额越来越大,所进行的管理实践中的创新成份也就越突出,对管理理念的启示越来越丰富。这时候对于本土的学校来说是一种优势。我们原来的MBA教案都是从外面引进来的,现在本土的实践出现了一些原创的东西,这些有创意的东西需要我们去总结。因此,商学院也不光是传播知识,还有一个重要使命就是创造知识、转化知识。这才是我们管理学院将来成为一流商学院的标准和新使命。
作为商学院院长,我的任务是如何把创造、转化和传播知识的各个环节畅通起来,努力将这三个环节正确地推动起来,形成一个循环的有机体。采用开放平台的运作方式、摒弃纯粹“学院派”的做法,改变传统的服务态度和服务方式是完成这个任务的一个重要步骤。
想强调一点,创造有价值的、有中国经济服务的管理技术,也不是将中国哲学和文化——有人所谓的“道”,和西方管理技术——有人所谓的“术”,简单地叠加在一起。“中国式管理”不是那么简单。或者,我更认同,管理因为是人的管理,东西方共性的东西更多,包括人性、包括文化。
价值中国:国内多达30所大学开办MBA和EMBA项目,您建议学员如何来判别和选择商学院呢?
翁君奕:大部分MBA和EMBA项目都具有区域性的色彩。如果当地没有合适的学校,你要考虑城市问题,中心城市往往会受到更多的关注。学生要想清楚自己学完课程的下一站可能的工作就业地点在哪里,再来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城市。这样,会节省各种隐性成本;学生还应该更多地去考虑某个具体学校本身办学水平,对学生的关注程度,学习氛围,商学院的文化等等,然后,根据各学校的特点、和自己的特点,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
[记者: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