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12日,中国证监会一纸新规《关于进一步规范证券投资基金估值业务的指导意见》,不仅让基金公司在中秋节忙碌了72小时,也让不少基民在9月16日晚间被彻彻底底地“雷”了一回。
200亿基民资产蒸发
新规从2008年9月16日起开始执行(中秋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当日收盘后,各公司纷纷调整旗下基金估值,当日多只基金净值大幅缩水。跌幅最大的是东吴双动力基金,下跌幅度达到12.59%,第二大的华商领先基金,净值下跌12.13%,排在第三位的富兰克林国海弹性市值基金跌幅为9.02%。其他跌幅较大的基金包括博时价值增长贰号下调6.87%,光大保德信红利股票型基金下调6.32%,申万巴黎盛利精选混合型基金下调5.89%。
根据基金评级机构晨星测算,大约有200亿元基民资产在此轮调整中“蒸发”。用时下的流行词来说,那天晚上的净值,把很多基民都给“雷”到了。基民们在各大基金社区上留言,有的担心“基金公司是不是要倒闭了,怎么一下子跌这么多?”,有的大骂“基金公司黑心,在净值上作假”。而那些原本计划抄底的投资者,看到这一幕后,也纷纷打起了退堂鼓。
不仅如此,对于新规则,不少业内人士本身也不认可,有基金高管称新规则突如其来,不仅改变了市场秩序,而且将来隐患颇多。最直接的做法是ETF基金,据了解,5只ETF的管理人均已向证监会递交了豁免其旗下ETF采用新估值方法的申请。
新规存在几处矛盾
新规则的初衷是为了保护基民,特别是保护长期持有的基民,而且客观地说,新规则对于基金公司和目前不打算赎回的基民是有实质好处的。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证监会的这份好意却并没被大家认可,反而遭到了各方面的质疑,好心被当做了驴肝肺。这是为什么呢?笔者以为,主要是因为新规存在着以下几处矛盾。
矛盾一:基民VS基金公司——公告太模糊,基民看不懂。
虽然在新规实行后的第二天所有相关基金公司都给出了公告,对净值的剧烈变化进行了说明。但所有的公告都给的非常模糊,普通基民根本看不懂。
矛盾二:老基民VS新基民——新基民白赚老基民200亿元。
根据晨星的统计,9月16日一天,基民的账面资产蒸发了大概有200亿元。那么现在我们想一想,老基民的这200亿元资金到底到哪儿去了?是不是给了新入市的基民一个无风险套利的机会?
以云天化(600096)为例,该股票2008年3月21日停牌,至今未复牌。那么在2008年3月22到2008年9月12之间买入重仓股该股基金的基民都是按照没有调整过的净值买入的(相当于用62元买入云天化),按照新规的规定也就是“虚增”的价值。而9月16日之后买入相关基金的基民则是按照“真实”的价值,也就是说是以调整后的30.30元买入(2008年3月21日的工业指数为3212.43,9月16日是1569.85,一次性跌幅51.13%)。
但实际上,对于基金公司和股民来说,从2008年3月21日到2008年9月12这近半年的时间内,根本就不能买入或者卖出这只股票。于是就发生了因为规则的改变,同一只不能操作的股票,老基民是以62元买入,新基民则是以30.30元买入的情况。那么这当中的30多元的差价,是不是老基民白白亏了?
所以我们可以这么理解,如果复牌后该股票涨了,那么执行新规则以后买入的基民比在2008年3月21日到9月12日买入的基民在这只股票上多赚了30块钱,反过来如果跌了,就是少亏30块钱。这30块钱的差距,完全是因为规则的改变而带来的,基金资产本身实际上没有任何变化。
矛盾三:停牌前VS复牌后——复牌后基金净值如何计算。
9月16日,基金对所有停牌股股价进行了一刀切的做法,所有的股票根据同期内相对应指数的涨跌幅一次性调整到位,但问题是上证指数是有涨跌幅限制的,每天最多跌10%。所以第三个问题又来了,既然现在已经一次性调整到位了,那么这些股票复牌后,基金净值又怎么算呢?
还是以云天化为列,按照工业指数进行一次性的调整,这只股票目前的价格实际上是在9月16日一次性调整到了30.30元。但在现实中,即使每天一个跌停,这只股票也要连续6个跌停才能跌到32.95元,那么到了那个时候基金又该如何计算净值呢?是把这部分损失忽略不计,还是再重新算一遍呢?如果重新算一遍,那么这次蒸发掉的200亿元,不就重复计算了吗?
更可怕的是,如果该股票复牌后不跌反涨,那么9月16日一次性跌掉的50%该怎么算?消失的200亿元,又算到谁头上了呢?
矛盾四:眼前利益VS公司声望——暴跌吓跑了多少投资者。
如果单从资金的角度来考虑,新规则对基金公司实质上是有利的。因为在此之前的所有赎回,基金公司实际上要支付一笔不应支付的资金,这对公司和长期持有的基民都是不公平的。
但对于基金公司的声望来说,这一改变造成的损失却是无法计算的。以东吴双动力基金为例,在新规实行以前,该基金2008年表现一直相当出色,基金经理王炯凭借其年初的果断减仓而一举成名,成为今年风头最劲的基金经理。也正是因为东吴双动力的出色表现,东吴基金公司今年3月发行的新基金东吴行业股票基金在弱市中取得了相当骄人的战绩。
但新规的实施,却把这位美女基金经理推向了另一个极端,基民纷纷上网指责王炯和东吴基金“买股票没眼光”,“利用停牌股来虚做净值”,“新规后现了原型”,昔日的英雄一夜之间成为狗熊,这一跌,真不知吓跑了多少基民。
200亿基民资产蒸发
新规从2008年9月16日起开始执行(中秋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当日收盘后,各公司纷纷调整旗下基金估值,当日多只基金净值大幅缩水。跌幅最大的是东吴双动力基金,下跌幅度达到12.59%,第二大的华商领先基金,净值下跌12.13%,排在第三位的富兰克林国海弹性市值基金跌幅为9.02%。其他跌幅较大的基金包括博时价值增长贰号下调6.87%,光大保德信红利股票型基金下调6.32%,申万巴黎盛利精选混合型基金下调5.89%。
根据基金评级机构晨星测算,大约有200亿元基民资产在此轮调整中“蒸发”。用时下的流行词来说,那天晚上的净值,把很多基民都给“雷”到了。基民们在各大基金社区上留言,有的担心“基金公司是不是要倒闭了,怎么一下子跌这么多?”,有的大骂“基金公司黑心,在净值上作假”。而那些原本计划抄底的投资者,看到这一幕后,也纷纷打起了退堂鼓。
不仅如此,对于新规则,不少业内人士本身也不认可,有基金高管称新规则突如其来,不仅改变了市场秩序,而且将来隐患颇多。最直接的做法是ETF基金,据了解,5只ETF的管理人均已向证监会递交了豁免其旗下ETF采用新估值方法的申请。
新规存在几处矛盾
新规则的初衷是为了保护基民,特别是保护长期持有的基民,而且客观地说,新规则对于基金公司和目前不打算赎回的基民是有实质好处的。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证监会的这份好意却并没被大家认可,反而遭到了各方面的质疑,好心被当做了驴肝肺。这是为什么呢?笔者以为,主要是因为新规存在着以下几处矛盾。
矛盾一:基民VS基金公司——公告太模糊,基民看不懂。
虽然在新规实行后的第二天所有相关基金公司都给出了公告,对净值的剧烈变化进行了说明。但所有的公告都给的非常模糊,普通基民根本看不懂。
矛盾二:老基民VS新基民——新基民白赚老基民200亿元。
根据晨星的统计,9月16日一天,基民的账面资产蒸发了大概有200亿元。那么现在我们想一想,老基民的这200亿元资金到底到哪儿去了?是不是给了新入市的基民一个无风险套利的机会?
以云天化(600096)为例,该股票2008年3月21日停牌,至今未复牌。那么在2008年3月22到2008年9月12之间买入重仓股该股基金的基民都是按照没有调整过的净值买入的(相当于用62元买入云天化),按照新规的规定也就是“虚增”的价值。而9月16日之后买入相关基金的基民则是按照“真实”的价值,也就是说是以调整后的30.30元买入(2008年3月21日的工业指数为3212.43,9月16日是1569.85,一次性跌幅51.13%)。
但实际上,对于基金公司和股民来说,从2008年3月21日到2008年9月12这近半年的时间内,根本就不能买入或者卖出这只股票。于是就发生了因为规则的改变,同一只不能操作的股票,老基民是以62元买入,新基民则是以30.30元买入的情况。那么这当中的30多元的差价,是不是老基民白白亏了?
所以我们可以这么理解,如果复牌后该股票涨了,那么执行新规则以后买入的基民比在2008年3月21日到9月12日买入的基民在这只股票上多赚了30块钱,反过来如果跌了,就是少亏30块钱。这30块钱的差距,完全是因为规则的改变而带来的,基金资产本身实际上没有任何变化。
矛盾三:停牌前VS复牌后——复牌后基金净值如何计算。
9月16日,基金对所有停牌股股价进行了一刀切的做法,所有的股票根据同期内相对应指数的涨跌幅一次性调整到位,但问题是上证指数是有涨跌幅限制的,每天最多跌10%。所以第三个问题又来了,既然现在已经一次性调整到位了,那么这些股票复牌后,基金净值又怎么算呢?
还是以云天化为列,按照工业指数进行一次性的调整,这只股票目前的价格实际上是在9月16日一次性调整到了30.30元。但在现实中,即使每天一个跌停,这只股票也要连续6个跌停才能跌到32.95元,那么到了那个时候基金又该如何计算净值呢?是把这部分损失忽略不计,还是再重新算一遍呢?如果重新算一遍,那么这次蒸发掉的200亿元,不就重复计算了吗?
更可怕的是,如果该股票复牌后不跌反涨,那么9月16日一次性跌掉的50%该怎么算?消失的200亿元,又算到谁头上了呢?
矛盾四:眼前利益VS公司声望——暴跌吓跑了多少投资者。
如果单从资金的角度来考虑,新规则对基金公司实质上是有利的。因为在此之前的所有赎回,基金公司实际上要支付一笔不应支付的资金,这对公司和长期持有的基民都是不公平的。
但对于基金公司的声望来说,这一改变造成的损失却是无法计算的。以东吴双动力基金为例,在新规实行以前,该基金2008年表现一直相当出色,基金经理王炯凭借其年初的果断减仓而一举成名,成为今年风头最劲的基金经理。也正是因为东吴双动力的出色表现,东吴基金公司今年3月发行的新基金东吴行业股票基金在弱市中取得了相当骄人的战绩。
但新规的实施,却把这位美女基金经理推向了另一个极端,基民纷纷上网指责王炯和东吴基金“买股票没眼光”,“利用停牌股来虚做净值”,“新规后现了原型”,昔日的英雄一夜之间成为狗熊,这一跌,真不知吓跑了多少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