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机活动获得许可


  投机活动获得许可

  
  连载:资本战争作者:[德]彼得•马丁布鲁诺•霍尔纳格


  东印度公司在开始的时候要比西印度公司运行好得多。第一部介绍交易所的投机活动的书籍于1688年出版于阿姆斯特丹,作者是西班牙人约瑟夫?德?拉?瓦格。在这部名为《混乱中的混乱》的书中,德·拉·瓦格写到,1612年的时候,东印度公司的股票红利就达到了可观的57.5%。德?拉?瓦格在论证贸易发展时说:“公司随着时间不断发展壮大,最后它已经能够胜任曾经举世闻名的最光辉灿烂的贸易了。每年公司都有新的货物和财产入账,公司再按照出超的多少或者按照管理规定所能支出的数量来分配这些财物。”公司时常不以货币的形式分配红利,而是分给股东受欢迎的丁香花或者证券。不管采用什么方式,股东们都没有理由抱怨。在公司成立的最初80年间,分出去的红利共达到了原有资本的1482%,这是一个多么出色的投资啊。

  此外,公司还从证券行情中获得高额利润,因为公司的股票行情除了有一段短暂时间出现下跌,其他时候一直到1720年,即长达百年的时间里都是持续了上升的走势。证券行情上扬到最高点的时候,交易所牌价介于1069%和1260%之间,然后牌价再慢慢有所回落。如果投机商们懂得利用激烈的证券行情浮动的话,那么他们还会获取更大的利润。在一天里,东印度公司的股票有时会下跌或者上升30%。不久之后,阿姆斯特丹交易所便采用了进行支付贸易时的所有手段和方式。这就动用了巨额资金。而其他的贸易单位只是20个硬币。如果证券行情上升到38000古尔登的话(每股面值上升了1260%达到3000古尔登),那么这样一宗交易在1720年左右价值约75万古尔登。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数字,因为毕竟,丹麦国王弗里德里希五世在1735年与尼德兰共和国和阿姆斯特丹城市签署的一项全面贷款合同,总额才为37.5万古尔登。为了拉拢更多的投机商来参与股票交易,公司不久之后又允许将一般的股票值分成不同份来进行交易。人们现在会说,那时股票被拆散了。

  在东印度公司获得巨大成功的帮助下,荷兰在17世纪上升成为一个虽然不能说是世界上最强大的,但的确是一个极具实力的金融大国。而财富的绝大部分都集中在一个城市,即强大的交易中心阿姆斯特丹。这个时期最重要的金融交易都会聚在这里进行。阿姆斯特丹的交易所有些像17世纪的华尔街。这里的资金相当充裕,以至于城市里有名气的贸易和银行家族相互之间的贷款利率仅为2.5%。几乎整个欧洲都向阿姆斯特丹借债。没有城市里富裕的商人们的资金援助,战争就不会取得胜利。就连瑞典国王古斯塔夫?阿道尔夫也是在阿姆斯特丹的银行家那里为他参与三十年战争凑齐了资金。阿姆斯特丹的银行家们用简直是理想的方式把买卖与信仰连接起来了,因为瑞典国王不仅支付高额利息,还帮助他们打败了敌对的天主教徒。

  在这种扩张持续不断﹑贸易又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人们又开始在交易所内投机东印度股票。人们进行交易所游戏的动因有很多。推迟到达的信息,公司罕见的船舶都给希望、恐惧、猜测和谣言的出现带来了巨大的空间,正是这些给交易所里进行的买卖煽风点火。想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船只把货物运载至目的地并能够带来巨大的利润的时候。当船队还在途中,人们不能获取任何可靠的消息的时候,有关天气的情况,海盗的劫掠等等谣言就成为了人们肆意进行投机活动的丰富素材。而一个有关17世纪末的同时代记载恰好充分印证了随着上述情况出现的证券行情的波动。

  1688年,从好望角的总督那里传来消息到阿姆斯特丹说,东印度公司在其印度的领地获得巨大丰收,现在船队正满载着丰富的货物赶回荷兰。当然,证券行情紧接着就开始上涨,然而没过多久,交易所里的人以及在附近咖啡屋里进行交易活动的大投机商们忽然又慌张不安起来。据说整个船队连同所有财富在一处沙滩搁浅,并且最终消失得无影无踪了。由于这条传言,证券行情开始下跌,正在这个时候又传来了一条消息说,船队已经脱离了危险并且船员也比一开始增加了不少。行情重又上升。然而事实是船队并没有受到任何损伤,并在不久之后安然无恙地返回到港口。交易所里的人们沉浸在一片乐观的气氛中,但是马上又失望了。因为当公司经理们查阅经营手册,检验货物之后,他们确定这一批商品最多只能卖到34桶黄金,而他们料想这次应该同前年一样是50多桶。显然,这一消息对期盼行情下跌的人有利,因为他们是卖空。为了使股东陷入恐慌,他们又不遗余力地散布消息说,与法兰西国王路易十四之战已经迫在眉睫了。他们绘声绘色地给忐忑不安的买空者描绘这一复杂形势所带来的后果,比如税收增加。几天之内,东印度公司的股票几乎无法卖出去,证券行情持续下滑。德?拉?瓦格在描述这个交易所恐慌之日时写道:“到后来,人们简直是在用股票来乞求施舍,好像人们是在向买主要求救济。交易所里出现了一片恐慌,一种不可阐释的动荡,好像世界要灭亡,地球要坠落,天空要塌陷一样。”在这场崩溃中“交易所里最结实的支柱就像是一根最脆弱的木条一样断裂了”,而市场也只是慢慢的才从这场崩溃中恢复过来。

  尽管经历了所有的风险,东印度公司仍然继续繁荣了相当长一段时间。1639年,公司得到了印度的马德拉斯,25年之后又得到了更具重要意义的孟买。1700年左右,这个跨国托拉斯又在加尔各答投资。直到18世纪中期,在罗伯特?克莱乌为英国国王占领了印度之后,公司才开始走向没落。

  直到1784年,公司成立182年之后,公司的管理人员才在政治和军事问题上受到了国家监察局的监管,但是他们仍然继续掌握着扩张后的殖民地领地的管理权。到1858年,英国政府才在殖民地的一场血腥暴动之后撤消了东印度公司的这一特权。

下一章节http://www.chinavalue.net/Blog/BlogThread.aspx?EntryId=88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