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自从三鹿奶粉的“东窗事发”以后,国家质检总局对全国109家奶粉生产企业的69批次的奶粉进行了专项检测,结果有22家的奶粉样品中,检测到不同含量的三聚氰胺毒物。
国家质检总局对这场全国性灾难,负有不可推卸的监管不力职责。当了七年的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还把民众当成傻B,向人民玩数字游戏,辞去局长职务是理所当然的。
五天前,李长江在国新办记者会上,还在玩国际数字游戏,坚称问题奶粉“只是少数”。然而,李长江在闪光灯下频频曝光,掩盖不了其“工作飘浮”。任职内出现“大头娃娃奶粉”、含三聚氰胺的“宠物饲料”、出口日本的“毒饺子”等,如能从任上事故吸取教训,反省不足,严格监管,扎实做事,也许就不会出现毒遍全国的“三鹿门”。李长江任内交出的“成绩单”不及格,其主管领域的表现使国家蒙羞、颜面扫地。
李长江公然称,抽检的109家乳制品企业中只有22家企业的部分批次被检出三聚氰胺,表明合格的企业和产品占大多数,不合格的只是少数。这是种明显的偷天换日作法,把民众当成傻B。
国家质检总局检出毒物三聚氰胺的,有22家企业,其中三鹿、蒙牛、伊利、圣元、雅士利、施恩等都是知名品牌,虽然超过80多家未检出,但是,合格的企业和其产品,占有市场份额却是少量的。这里国家质检总局,玩了个数字玩笑游戏,将大部分的乳制品企业合格,混淆成了大部分的奶粉合格的概念。
据国家统计局2007年奶粉行业销量“排行榜”显示:三鹿奶粉以18.26%的市场份额占据第一,伊利和蒙牛奶则占22.11%的市场份额。这两组数据显示,仅此次检出毒奶粉的三鹿、伊利、蒙牛三个品牌的产品就占到了40.37%,再加其他19家企业共22家的批次不合格产品,毒物三聚氰胺奶业占据了中国绝对多数市场。因此,毒物三聚氰胺,对中国众多消费者确实是一个巨大的生命健康安全威胁!
据国外有关小白鼠试验证实,长期给予微量三聚氰胺食品,不但小白鼠会肾结石,还会得上膀胱癌,患上不孕症。如一次性量大就会致死,白鼠的试验与人同理,想想多么可怕啊!
现在,三聚氰胺到底还能给人类带来何种危害?目前,仍在试验研究之中。很多专家表示,虽然肾结石可以被轻易清除,但是,三聚氰胺一旦在过滤血液的肾小管中结晶,由此造成的肾脏损害,甚至肾衰竭是更令人堪忧的。
下面就“三聚氰胺”用化学形式,谈谈其毒性的问题。
谈“三聚氰胺”毒性问题
每公斤奶粉中含三聚氰胺从0.08mg——619mg,最高的是三鹿集团生产的三鹿牌奶粉,每公斤含三聚氰胺2563mg,看来,掌握这种渗毒“技术”的人不在少数。
虽然一些批发化学药品的小贩知道,这种工业药品是不可以食用的,吃多了会有问题,吃少了问题可能不大,所以,他们明知道奶贩往原料奶中加,却是还是卖给了这些人,难道这个东西吃少了就没有问题了吗?
一、毒性分子的数目
化学研究的结果表明:1“克分子”的任何物质,它所含的分子个数是:6.23x1023个,也就是说:三聚氰胺的分子量是:126.12,那么,在126.12克的三聚氰胺药品中,含有的分子数目就是6.23x1023个,显然,126.12mg的三聚氰胺的分子数目是6.23x1020个,在上述检测的奶粉中,每公斤奶粉中三聚氰胺的含量都在毫克量以上,也就是说,这些有毒的奶粉中,三聚氰胺的分子个数都在6.23x1018个以上,按这个浓度计算,每克奶粉中所含的分子数目是6.23x1015个,如果婴幼儿每次食用5克奶粉,一次吃下的毒性分子数目在3.115x1016个,这是多少呢?就是3.115亿亿个毒性分子,对于正在长身体和大脑发育的婴幼儿来讲,其危害性是很严重的!许多的婴幼儿因为吃了这个含毒素的奶粉,出现肾功能衰竭,就是因为“三聚氰胺”能够破坏婴幼儿体内的蛋白质结构造成的必然结果!
二、化学理论解释不了分子的毒性
在二十世纪中,化学理论是最糟糕的一个理论!因为它从原始理论上就解释不了分子的毒性,学习化学的人有一个不成文的惯例,就是学习化学不要问为什么?因为,从事化学教学的教授和专家,他们也搞不清楚为什么?
记得十多年前,国内有一个化工厂的原料氯泄露,淡黄色的气体飘散在空气中,造成几百人中毒(这就是日本侵华时使用的毒气),其中有学生一百多人。当时,有一个专家小组认为,这属于“漂流性”毒气中毒事件,中毒者在24小时以后,就可以恢复出院,然而,中毒者住进医院,一住就是半年到一年,有些患者还留下严重的后遗症!
按照现行的化学理论,氯气进入水中,能够生成盐酸和次氯酸,这些都属于强电解质,盐酸可以电离成Cl-和H+,次氯酸可以电离成ClO-和H+,它们在人体内都可以靠人体的代谢而排掉,结果证明,这个理论是错误的!
三、氯化氢的分子毒性
氯化氢是由一个氯原子和一个氢原子组成的化合物,可以看作是氯原子吸引氢电子而形成的分子,氯化氢的水溶液称为盐酸,分子式是HCl,分子量是:36.4609。
我们首先分析氯原子的原子结构,氯原子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是第17号元素,电子分三层排布,第一层有一个“双电子轨道”,第二层有4个“双电子轨道”的定轴交叉,第三层有7个电子,能够形成三个双电子轨道和一个单电子轨道,属于4个电子轨道的平面沿一条轴线交叉,原子结构如图(1—1c)实物结构如图(a)所示。
根据《双电子轨道理论》第一个原理:核力线定量外射原理,原子核有几个质子,它就能够向外发射几个单位的正电性电力线,根据该理论第二原理:内层电子等量屏蔽原理,因此,在氯原子的外层球面上,对外显示7个单位的正电性强度,根据该理论第三原理:外层电子具有方位性定量屏蔽作用,屏蔽方位为450,每个电子能够屏蔽4个单位的正电性,因此,氯原子在00、450、900"双电子轨道"方位上,存在1个单位的负电性(属于屏蔽过量,计算:E=n外e–4ne=7e–4ex2=-1e),而在1350"单电子轨道"方位上,存在3个单位的正电性(属于屏蔽不足,计算:E=n外e–4ne=7e–4e=3e),因此,氯原子能够吸引氢原子的电子,形成绕氯和氢两个原子旋转的“双电子轨道”,(这就是过去化学理论中的“共用电子对”),也就是说,它们形成了分子轨道,也可以说形成了第一种形态的化学键,称为轨道键(单轨道键),轨道键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强化学键,形成的分子称为氯化氢,氯化氢的分子结构如图(1—1b)所示。
在氯化氢的分子结构中,氯原子存在三个原子轨道,占00、450、900三个方位,而分子轨道占1350方位,氢原子在含氢分子轨道中处于半裸露状态,一旦进入生命体,在有机体的蠕动下,能够从分子轨道的侧面滑出来,从而带走电子,此时,氯原子在1350方位上(三个单位的正电性)能够吸引蛋白质分子中的氢电子而形成新的氯化氢分子,因此,氯化氢分子在生命体中,就像一个“带钩的小球”,能够不断破坏蛋白质的分子结构,所以,氯化氢是有毒性的结构体。
图(1—1c、d)是它们的结构式,与传统的表示方法不相同,这里用的是一个称为“透视正交坐标系”,是数学中的正交坐标系沿Z轴透视而形成的,用它表示原子结构就像是用刀子切西瓜,沿X轴、Y轴以及它们的夹角平分线切4刀,分别占4个方位,每个刀口的断面(横截面)是一个圆,原子核位于中心,是点电场的场源,其外围是存在有正电性的电力线,外围某点处的电场强度符合点电场特点,原子的化学性质决定于其外围的电场强度,我们利用这个工具,就可以把常规力学原理应用到化学问题上来,这是一个伟大的突破。
四、次氯酸的分子毒性
氯气分子也属于单轨道捆绑键,分子结构如图(1_2a)所示,在氯气分子结构中,两个氯原子各存在三个方位的原子轨道,对外显示1个单位的负电性(属于屏蔽过量,计算:E=n外e–4ne=7e–4ex2=-1e),当氯气进入水中,它的原子轨道方位上能够与水分子中的氢原子形成吸引式化学键(第二种形态的化学键)。在温度的激发下,转化为轨道键,转变为氯化氢和次氯酸分子,氯化氢的分子毒性在上面已经讨论过,下面我们讨论次氯酸的分子结构。
次氯酸是一个平面直角式的结构体,在次氯酸的分子结构中,氯原子与氧原子在900方位上形成一个“双电子轨道”,在其它三个方位上是原子轨道,氧原子的00方位上与氢原子形成一个含氢分子轨道,氢原子在分子轨道中处于半裸露状态,在生命体中能够从分子轨道的侧面滑出来,此时,这个方位对外显示2个单位的正电性,能够吸引蛋白质分子中的电子而形成新的轨道键,起到“拔氢”作用,也能够与蛋白质分子结合而造成蛋白质分子的形变,因此,它也是有毒性的结构体。可见,氯气一旦被人体吸入,能够造成人体器官的损害,尤其是首先损害的是呼吸道,属于剧毒性气体。
五、三聚氰胺的分子毒性
三聚氰胺是一个平面杂环结构体,所谓杂环是因为组成环的是3个氮原子和3个碳原子,不是同一种原子,它的轨道结构与“苯环”相同,是单键和双键间位组成,在《双电子轨道》理论中,单键称为“单轨道键”,是两个原子之间形成了一个“双电子轨道”,它像圈式弹簧一样,将两个原子“捆绑”,双键称为“双轨道键”,是两个原子之间形成了两个“双电子轨道”,两个“双电子轨道”的平面垂直,所以,苯环的轨道结构就一目了然了,三聚氰胺中心部分的轨道结构如图(1—3)所示。
图(b)是杂环上以“单轨道键”连接的“氨基”,实体结构如图(c)所示,氢原子在含氢轨道中处于“半裸露”状态,在生命体中非常容易被有机体的“蠕动”作用而从分子轨道中“滑脱”出来而带走自己的电子,因此,在这个方位上存在1个单位的正电性,吸引蛋白质分子中的氢电子而形成新的轨道键,从而起的作用是“拔氢原”,因为在蛋白质分子结构中,几乎所有的原子都是4轨道平面的“定轴交叉”,一旦氢原子被拔掉,就缺少了一个片面的支撑,其它三个平面就会转动而发生变形,所以,蛋白质就遭到了破坏。三聚氰胺污染的奶粉之所以造成婴幼儿的肾衰竭,就是这个“拔氢”造成的结果。
六、三聚氰胺的结石机理
奶粉不三聚氰胺污染以后,作为食用品被婴幼儿服下,不仅造成婴幼儿身体系统的损伤,同时,而且三聚氰胺还能够与钙元素形成结石类颗粒,在上述的分析中,杂环中的氮原子存在有原子轨道,对外显示3个单位的负电性,而钙是二价元素,它能够与其它原子形成两个电子轨道的捆绑,一般原子的最外层都具有4个轨道平面的“定轴交叉”,钙原子只有两个方位上存在有轨道键,另外两个方位上是空轨道,对外显示两个单位的正电性,能够与三聚氰胺的环形成吸引性电性键。
如图(1—3a)所示,是钙原子的结构,钙原子最外层有两个电子,是两个单电子轨道,图(b)葡萄糖酸钙的分子结构,分子轨道占钙原子的00和900方位,在钙原子的450和1350方位上是两个空电子轨道,对外显示两个单位的正电性,能够与三聚氰胺的杂环形成吸引性电性键,而组成含钙的分子团,这样的分子团聚集以后就形成结石,这就是患病婴儿出现肾结石的原因。
七、三聚氰胺的生产
三聚氰胺是以尿素为原料,以氨气为载体,硅胶为催化剂,在380-400℃温度下沸腾反应,先分解生成氰酸,并进一步缩合生成三聚氰胺。生成的三聚胺气体经冷却捕集后得粗品,然后经溶解,除去杂质,重结晶得成品。尿素法生产三聚氰胺每吨产品消耗尿素约3800kg、液氨500kg。
八、三聚氰胺的用途
用途:三聚氰胺与甲醛缩合聚合可制得三聚氰胺树脂,可用于塑料及涂料工业,也可作纺织物防摺、防缩处理剂。其改性树脂可做色泽鲜艳、耐久、硬度好的金属涂料。其还可用于坚固、耐热装饰薄板,防潮纸及灰色皮革鞣皮剂,合成防火层板的粘接剂,防水剂的固定剂或硬化剂等。由三聚氰胺、甲醛、丁醇为原料制得的582三聚氰胺树脂。用作溶剂型聚氨酯涂料的流平剂,效果特佳。
九、三聚氰胺的生产
三聚氰胺是以尿素为原料,以氨气为载体,硅胶为催化剂,在380-400℃温度下沸腾反应,先分解生成氰酸,并进一步缩合生成三聚氰胺。生成的三聚胺气体经冷却捕集后得粗品,然后经溶解,除去杂质,重结晶得成品。尿素法生产三聚氰胺每吨产品消耗尿素约3800kg、液氨500kg。尿素的分子结构如图(1—1c)所示。
综合《王衡博客》和《王玉生的blog》博客材料,特表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