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何食为天?


民:以何食为天?

 

鲁迅先生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转载:

 

《民以何食为天———中国食品安全调查》在日本获得“期待畅销书”银奖。

 

作者周勍关注食品安全是一次到南昌时的早餐经历,“我吃早点,要了一笼包子,很便宜,一共10个只卖1.5元。为什么这么便宜呢?我就去打听,结果调查后发现,用来做馅的是猪脖子肉。即使在饥荒年代,屠宰猪时,猪脖子肉都是要扔掉的。因为猪的淋巴就在脖子的位置,淋巴是动物过滤细菌病毒,吃了这部分的肉人很容易得病。”但在当时,却没有人注意这一点,摊贩也为降低成本用猪脖子肉做馅。

 

周勍赞同国家停止食品质量免检的决定,“我调查‘瘦肉精’就发现,超市对养殖场明确要求喂养时一定要加‘瘦肉精’,因为这样猪肉才更有‘卖’相。规模越大、利润越大,这就是为什么不少大的乳制品企业有问题。”

 

揭露实业黑暗的作品在美国被称为“扒粪文学”,调查本身也充满了危险,一次周勍通过“线人”联系到专卖“瘦肉精”的老板,对方非常警惕,周勍就借口说需要“瘦肉精”做药引取得信任,而交易之后,对方似乎发现什么端倪,找了几个人骑着摩托车拦住周勍坐的公共汽车,周勍咬定自己是为人治病心切才要“瘦肉精”,这才从对方刀棍之下脱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