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死韩寒,能解决什么问题?


“30省市作协主席小说巡展”遭到以韩寒为代表的年轻作家的否定乃至奚落。昨(18)日事件走势突变,众作协掌门联手反击,河北省作协副主席谈歌说:“要是我当韩寒他爹,那下一秒就把他打死。”(9月19日《天府早报》)

轰轰烈烈的“30省市作协主席小说巡展”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这其中,有人看淡,有人看好。但无论如何,将一些传统作家“赶”到网络上,迫使他们能够“与时俱进”,毕竟是一件好事。即使一些传统作家到网上,仅仅是“晒”一下自己过去的作品,也是一种难得的进步。

传统作家一旦要“赶时髦”,和年轻作家大打“口水战”就在所难免。传统作家说年轻作家写的作品粗糙,难成大器;年轻作家说传统作家笔风过于传统,让人难以卒读。新旧两代作家,各说各的理。其实,中国文学和中国男足差不了多少。看一看中国男足,便知道中国作家或中国文学的现状。虽然所谓的鸿篇巨著一部接一部,各类评奖活动也颇为热闹,可翻开一些作品一看,总有种“后继乏力”之感,有些作家更是一味的“借鉴”国外的东西,毫无独特和可取之处。

传统作家大多是希望“不朽”的,可真正做到“不朽”的没有几人。而年轻作家则不在乎什么“朽”与“不朽”,只要作品能卖出去就好,只要能赚钱就好。实际上,这本来就是一个“速朽”的年代,又何必强求什么“不朽”?那些传统作家既想自己的作品“不朽”,又盼望能卖个好价钱,可市场根本不理论那一套,能卖才是“硬道理”,管你“速朽”与“不朽”。没有读者,传统作家的“不朽”之作便只能束之高阁。

如果谈歌真的是韩寒他爹,恐怕谈歌决不会将他打死。一来法律不准许,二来虎毒尚不食子,三者有一个名气不小又能赚钱的儿子,怎舍得打死呢?谈歌说这话,完全不是冲着韩寒而言,而是冲着体制外的年轻作家所说。看来,体制内和体制外的作家很难“握手言欢”了。可当今文艺格局就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既要准许人家说话,还要准许泥沙俱下,否则需要后来人大浪淘沙、在沙里淘金干什么呢?打死韩寒,就能解决问题么?市场还是那个市场,不以个人意志而改变。打死韩寒,只能是一句气话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