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奥”的哲学与美学


  “残奥”的哲学与美学

  文/曹喜蛙

  开创奥林匹克传统的古希腊人崇尚两种人,一种是体魄强健的战士,包括运动员等;一种是聪慧睿智的思想者,包括诗人、哲学家、科学家等。讨论“残奥”的哲学与美学,并不让人感到突兀。

  有人说残奥会让我们同样感到激动,这话没错,但并没有完全表达出“残奥”内在更高的精神境界。某种意义上讲“残奥”的意义要远远大于“奥运会”,不管是从哲学意义上,从美学意义上,还是从现实社会。

  “残奥会”的正式英文名称是Paralympics,意思是与奥运会“平行”的国际运动会。这个说法不把“残疾人”这个概念放到运动会的中心位置。如果“奥运会”并不只是为“不残疾人”所举行,那么“平行奥运会”也不只是为“残疾人”所举行。残疾人不只是代表残疾人参加残奥会,他们代表的是包括不残疾者在内的所有人。

  人人心里都有个“残疾”的影子,不管是潜意识,还是我们所能看到的言语表达、举手投足和现实环境,尤其在现代社会里人人都是残疾人,人人都有一个受伤残疾的心。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对残疾人的歧视,其实是歧视者自己心智的残疾,能看出他们潜意识里挥之不去的“残疾恐怖主义”,这明显是对残疾的失望、恐惧、不自信的一种试图“去残疾化”心态,企图抹去现实中“残疾”的存在。

  表面上现代人的生活质量提高了,事实是现代文明的“双刃剑”同时带来更多的灾难,包括自然灾难、生态灾难、工业灾难、生活灾难、心理灾难,这就带来更多的观念残疾、心理残疾、身体残疾,其实现代社会很多人都挥舞着一把观念残疾的魔帚,我们就生活在一个被污染的尘土飞扬的残疾世界里。

  所以,哲学意义上看,一个善待“残疾”的世界观和生命本体是幸福的,所谓“月缺月圆”,也就是拥有如何善待残疾的世界观的生命本体自然离圆满的人生更加靠近。

  其实,看残奥会运动员的比赛,要远远比奥运会的比赛更加震撼,因为从美学的意义上讲“残缺美”总是最打动人,所谓悲剧永远比喜剧吸引人和影响人。

  看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与“残奥会”开幕式,虽然前者的巨制让人震撼,但后者更让观众震撼切肤,好象一把手术刀从我们眼前划过;前者是视觉的震撼,后者是心灵的震撼。同样,“残奥会”比赛的观赏性其实要远远高于奥运会的比赛。

  体育是人类的创造,人类把他们所崇尚的许多美好价值赋予体育:坚韧、不屈、公平、友善、和平。相对传统体育意义上的奥运会来说,“残奥会”并不是简单的与奥运会平行,而是更加前卫、先锋、新潮的运动会,是新的体育哲学和美学的发展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