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之道,所养有二:一曰养德,二曰养力


王充说:“治国之道,所养有二:一曰养德,二曰养力。养德者,养名高之人,以示能敬贤;养力者,养气力之士,以明能用兵。此所谓文武张设,德力具足者也。事或可以德怀,或可以力摧。外以德自立,内以力自备。慕德者不战而服,犯德者畏兵而却。徐偃王修行仁义,陆地朝者三十二国,强楚闻之,举兵而灭之。此有德守、无力备者也。夫德不可独任以治国,力不可直任以御敌也。韩子之术,不养德,偃王之操不任力,二者偏驳,各有不足。偃王有无力之祸,知韩子必有无德之患。”(《论衡·非韩篇》)。王充讲的养,似乎表面化了一点。实际上,养德,是一个多方面综合的整体性的政治。养德,应该包含在所有的方针政策之中,养德应该包括对待人民,对待外国,对待政敌等诸多方面。主要是对人民有好处的、合理的、正义的内容。如果只养几个有道德的人,名气大的人,没有给广大人民带来好处,那么,恐怕也难维持统治。养力自然也不是只是养几个力气大的武士,而应该包括所有的军事力量,经济实力。古代讲耕战,一方面鼓励参加为国家的战争,一方面鼓励发展生产,发展经济。这样才能富国强兵。王充的说法,要扩大起来理解。理解为发展实力与实施德治两个方面。这两方面是缺一不可的。只有德治,没有实力,就会像徐偃王那样,被强大的楚国所消灭。只有实力,不讲德治,就会像韩非所支持的秦国那样,虽然能够一时战胜山东六国,却很快就被广大人民所推翻。从这个理论角度讲,缺少德,只有力的强大不一定就能胜利,即使一时胜利,也不能保住胜利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