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媒体对北京奥运会的报道


 我们最近在做一个实践活动,支队成员全是由北京奥运会的IBC志愿者,我们肩负着对奥运的责任,同时还代表着清华的精神。在为奥运志愿服务的同时,我们不忘以当代大学生的视 角去观察,去思考,去判断。因此我们组织志愿者们进行本次实践活动。考虑到 IBC志愿者们具有近距离接触国外媒体的有利条件,同时由于工作岗位的特殊 性,大家很可能有机会与境外记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由此我们初步设计的实践活动,兼顾了主动性的采访工作(北京部分媒体),在场馆中的调查分析工作(奥 运赛事中),资料的总结分析,得出结论(赛后)。
大致准备了一些具体问题:
 

1.国内外媒体,尤其是中国媒体对北京奥运报道的准备工作和以前报道其他奥运会及其他赛事的准备工作有什么不同?在人员配备,资金投入,设备跟进等方面有什么新的措施。这些新措施可以从哪些方面更好地支持奥运报道团队的工作。

2.    奥运会申办成功以来,政府在媒体报道方面制定的相关政策对奥运报道产生了什么影响?

3.    奥运报道的内容来源,各种媒体是有自己的一个评论员团队还是信息收集团队,如果是以转载为主的方式,信息的筛选标准是什么?

4.    奥运报道的内容取向,奥运报道的最主要目的是服务公众还是出于商业目的,公众对于奥运报道的期望是什么,是更加关注奥运对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奥运对于市民生活的改变,还是奥运比赛本身,而相关报道是怎样去满足公众的期的。

5.    奥运报道的国际性与地方性,奥运报道的中心是以世界各国对中国奥运的态度为主还是以中国奥运对中国的发展影响为主。

6.    奥运报道的真实性与客观性,世界各国对奥运的报道,很多时候不可避免地会带有自己的价值倾向,可能回导致奥运报道不够客观,中外媒体以及公众对这种不客观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

7.    奥运报道不仅仅应该有客观性和实时性等新闻的最基本的特点,奥运作为中国向世界舞台展示自己的一次契机,奥运报道还应该具有人文精神和思想内涵,各家媒体应该怎样更好的体现“人文奥运”的主题?譬如,在奥运报道的过程中,奥运频道增加对中国文化的介绍,当然,这需要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合理安排赛事报道和文化的比例显得很重要,媒体会怎样做出权衡取舍呢?

8.  媒体在奥运报道的过程中是否扮演的不应该仅仅是播音员的角色呢?是否还应该担负起一种维护中国尊严,展示中国风采的责任呢,当然,作为商业企业,这一些可能是边际因素,但是这些因素却能在塑造企业品牌,培养企业文化中起到重要作用,正如王老吉在汶川地震中捐款一亿元,塑造自己的企业形象一样,媒体应该怎样在奥运的背景下考虑这些问题的?

希望感兴趣的网友能给一些指点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