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雅各的儿子为何谋害约瑟?——《闲读圣经和论语》


《圣经》的作者在“创世纪”第37篇到50篇中,讲述了雅各和他的十二个儿子及其后代子孙是怎样流落到埃及的故事。书中写到,雅各的儿子约瑟特别受父亲宠爱,有一天做了一个梦,便想做雅各的接班人,成为管理其他十一个兄弟的头领。这引起了其他十一个兄弟的仇恨,于是就设计要杀掉他。(创世纪37,8)

有一天他们出去放羊,雅各派约瑟去找他们。他们远远地看见约瑟一个人走过来,就合谋说:“我 们 将 他 杀 了 , 丢 在 一 个 坑 里 , 就 说 有 恶 兽 把 他 吃 了 。”其中一人说:“不 可 流 他 的 血 , 可 以 把 他 丢 在 这 野 地 的 坑 里  。” 约 瑟 到 了 他 哥 哥 们 那 里 , 他 们 就 剥 了 他 的 外 衣 ,把 他 丢 在 坑 里 。 那 坑 是 空 的 , 里 头 没 有 水 。他 们 见 有 一 夥 米 甸 的 以 实 玛 利 人 去埃 及 ,犹 大 对 众 弟 兄 说 , 我 们 不 如 将 他 卖 给 以 实 玛 利 人 。 众 弟 兄 就 听 从 了 他 。哥 哥 们 就 把 约 瑟 从 坑 里 拉 上 来 , 讲 定 二 十 舍 客 勒 银 子 , 把 约 瑟 卖 给 以 实 玛 利 人 。 他 们 就 把 约 瑟 带 到 埃 及 去 了 。(创世纪37,20-22-23-24-25-27-28)

约瑟被卖到埃及后,由于得到《圣经》故事中上帝的暗中保护,经过一些挫折,终于得到了埃及法老的重用,让他拥有了代替法老管理全埃及的权力。随后,埃及遭遇了连续七年的大灾荒,由于约瑟提前预测到了大灾荒的发生,所以埃及得已顺利度过灾荒。(创世纪39,2-3-4。41,41-54)

可是,雅各和他的其他十一个孩子们,由于没有预见到灾荒,所以在灾荒降临的时候,就只好到埃及去讨要粮食。约瑟认出了这些当年陷害他的兄弟们,虽然痛恨他们,但是感念兄弟之情,还是免费给了他们粮食,并与他们相认。(创世纪42,2-3-7。45,4)

雅各得知这个失去的儿子不但活着,而且在埃及当了大官,很高兴,就在约瑟的邀请下,率领所有子孙,一起来埃及居住,以逃避灾荒。埃及法老也相信约瑟,并专门给了一块土地,让他们在那里安家落户。(创世纪45,18-19-20-21)

可是由于灾荒连续七年,地里连续没有收获,他们不得不变卖原来从故乡带来的财宝、牲畜等,最后连在埃及得到的土地也一起卖掉了,全部变成了埃及人的奴隶。(创世纪47-18-20-25)

通过这个故事,《圣经》作者为古代犹太人被驱赶出自己的家园又制造了一个新的理由,那就是为了逃避自然灾害而自动离开了故乡。这实际上仍然是为了粉饰他们的祖先被其他民族战败的耻辱而编造出的一个理由,同时也是为随后神化虚构的上帝挽救以色列做了一个铺垫。根据历史记载,以色列人之所以离开家园,是遭受了外族的侵略,不是因为自然灾害。

在这几段故事里面,除了介绍了兄弟相残的故事,还介绍了雅各的儿子流便与继母行淫的故事(创世纪35,22)和雅各的另外一个儿子犹大与其儿媳妇行淫并生出双生子的故事。犹大的儿媳妇他玛先嫁给犹大的大儿子,大儿子死了又嫁给二儿子,二儿子又死了,就让他玛先回娘家,等三儿子长大了再来嫁给三儿子。可是等三儿子长大之后,却没有把她接回来。于是她就上街去当妓女,由于是戴着头巾,所以去嫖娼的犹大没有认出是自己的儿媳妇,还将自己的印留给她作为随后支付嫖资的证据。后来儿媳妇他玛怀孕了,犹大知道后就要把她拉出去烧死。可是当他看到媳妇出示的他嫖娼留下的印,知道与她行淫的是自己之后,就不再追究她的责任了(创世纪38,6-8-11-14-15-16-17-18-24-25-26-27)。从这些故事来看,雅格极其子孙只知道盲目地信奉上帝,但却并不注重仁爱道德教育等,比如犹大在对待他的儿媳妇的事上,尤其显得野蛮、残忍和不讲道理。

与《圣经》故事中的雅格及其子孙只注重对神的盲目崇拜,不重视对人的教育不同,儒家思想禁止对神的盲目崇拜,注重对人的道德教育。孔子在《论语》“八佾篇第三”之(3 )中写到,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他再怎么讲究礼节也毫无意义,如果一个人没有仁爱,他再怎么用音乐去表达也没有意义。

孔子在这里强调的是:仁爱是一个人的基础,如果一个人没有基本的仁爱思想,不管他对神表达多么崇拜,不管他敬神的仪式多么虔诚,都毫无意义。就像《圣经》故事中所描述的那样,尽管他们信奉上帝,但丝毫不具备什么崇高的仁爱思想,所以才会出现那么多乱伦、凶杀的丑恶事件。由此可见,培养人的仁爱比培养人对虚构的神的崇拜更加重要。

人们是否崇拜虚构的上帝并不重要,也是每个人的自由,但是如果人们没有了仁爱,这个社会将会变得很糟糕。

(未完待续)
200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