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高校就要争当处级干部


每每看到一些评论,对高校教师,尤其是教授、博士争当处级干部加以非议,认为博士教授应该专心做学问才是。

     那为什么非议之后,这股风气还是盛行不衰呢?这可能与社会传统上的权力崇拜、中国校内的特殊情势有关。在这种大背景下,我也不屑隐瞒自己的观点,对那些想当处级干部的博士们、教授们说一声,光明磊落地去争当处级干部吧!《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

处级干部在学术资源的占有方面、在学校这个小社会的地位方面、在出国考察方面、在级别晋升方面,有你想不到的、你在平凡的教师岗位上体会不到的好处。你慢慢去体会吧,我没当过处级干部,我也说不清楚。例如人家挨个国外考察过了,你连参加在国内学术交流都没有经费。你会感觉到,许多后来者,学历、教学经验比你晚的同事,只是由于人家经常在行政楼上兼任职务、经常跟校长混个脸熟的缘故,各方面的晋升都比你要快!而你,今天给这个学院院长编完了教材、明天给那个学院院长搞完了课题,还要听任下一任由行政楼上派来的领导干部的安排。怎么?你的意思是下次不想给人作嫁衣裳了?这样没有“团队精神”的教师要在学校混下去可有点岌岌可危了!这年头做学问要的就是“团队精神”!

以下是转载:

 

"40个教授争一个处长"的价值拷问

20080907 00:00:11  来源:新华网

毛建国  

    9月5,在广东省政协召开的座谈会上,广东省政协科教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刘纪显表示,现在社会上有一种怪现象,认为学问做得好,就一定要 当官,不当官人家就认为你有问题。“这就是‘官本位’思想,说到底就是高校‘衙门化’”。广东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谭泽中举例说明,“深圳一个处长职位,竟有40个教授来争!”(96《新快报》)

    时至今日,尽管社会对知识分子已经给予了一定程度的认可,知识分子的生活状况已经得到了较大改善。然而,对不少知识分子而言,他们的所得与他们对社会的贡献仍然不成比例。尤其与官员相比,无论在社会地位、财富地位,或者是社会认可、物质认可上,都处于下风。这种倒挂,正是导致“40个教授争一个处长”的原因所在。

    一方面是教授争当处长,另一方面却是处长争当教授。且不说高校内的校长、处长大多有着显赫的学术职称,就说目前的地方官员,掏出名片,教授、高级工程师、高级经济师的名头也不绝于眼。

    真正搞学问者,不少人辛辛苦苦坐了多年冷板凳,因为名额有限,只能望“教授”兴叹。而一些官员,却轻而易举地获得高级职称。这同样是一种倒挂,这种倒挂的背后,是权力在起作用,而学术应有的公正、独立只能退居其次。

    只有把“教授争处长”与“处长争教授”综合起来看,才能看到当前学术领域存在的问题。正如广东省科学院党组书记、副院长郭俊所说,这是“一个价值单一化问题”。

    如何打破“价值单一化”?一方面,要解决学术与官位严重倒挂的问题,让从事学术者也能获得社会的认可,也能获得必要的收益。换言之,让官位没有吸引力,最起码与学问相比没有吸引力,教授们不必去争处长。另一方面,有效解决学术受官位控制的现象,让学术的归学术,官位的归官位,这才是征途。

相关报道:

教育部批评大学官本位不要成为制度反讽
“官本位”是大学功利化的根源
学术研究要不要政治正确

学术研究:坚决跟党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