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战小说—一种新的审美模型
——评赵石的长篇商战小说《暗涌》
瞿旋
在出版了长篇小说《追逐太阳》三年之后,日照市的青年作家赵石又完成了商战长篇小说《暗涌》,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面向全国发行。
人们常常把商战与金钱欲望直接联系在一起,这应该是一种低层的审视。商战的平台其实承载着所有的社会的、人性的元素,金钱、名誉、权力、友情、爱情、智慧与阴谋、崇高与卑鄙,理想与妄想等等,是人类角力的锋面和前沿,可以把人类心理、行为都集聚、提萃、推举到极端,在平面凡俗的日常生活画面上,成为突兀、鲜活的类型标本。那种获得与失去,浮起与跌落,大恸与大喜,最是人们巅峰体验的好域界。商战小说之所以能够自成一景,是有一定理由的。
当作者把眼光投向这个领域,把这种形态用完整的结构、情节、细节组织起来,成为一种新的审美模型,被读者认可,自然需要一种智慧和才华。
《暗涌》抓住当前石油价格疯涨的话题,从油品公司的内部股权争斗入手,深入细致地刻画了王英、张少海等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提出了许多尖锐的社会、人性的命题,引人深思。小说组织了几条线索:油品公司的股权纷争是内部线索,油品公司与东方集团以及其它几家公司的冲突是外部线索。几条线索组成通篇构架,依此烘托出人性元素的搏杀。譬如一座大厦,大到主体框架,小到榫铆,勾连挂接,错落有致。更或里边流淌着血的温度、情的色彩,很是引人入胜。
业内有些人常给小说划分类型。一种是作者凭感性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介入创作,以故事和情节取胜,客观上具有了披露、批判或者颂扬什么的价值指向;一种是作者具有一定的文化自觉,把文化意识引人创作,有意在创作中融入社会文化的思考,探讨世事迁变、人性恶善的规律,具有宏大叙事的特质;一种是注重形而上的探索,具有了某种哲学的甚至是宗教精神的意味。其实,无论哪种类型都有成功的甚至可以成为经典的作品。比如《水浒》、《三国演义》、《战争与和平》、《百年孤独》、《尤利西斯》、《红楼梦》等等。同样,无论哪个类型都有失败的作品。比如有的作品为故事而故事,坠入低俗平庸的感官刺激;有的作品曲解深刻,玩味玄虚,故作深奥,消解了小说本义,都是创作的失败。我们应该尊重每一种类型的作者的创作和探索。
但我们应该承认,那些在典型的情节、故事架构中,揉入了深刻的文化精神的作品,无疑更有价值。《红楼梦》为什么可以成为千古名典?就因为它在典型同时又是平凡的日常生活及儿女情长中,既以宏大的悲悯情怀推出了人生悖论这个大命题,又直指佛家的中心意旨“空”,在宇宙观的层面上拷问人们对世事沧桑的理解。即便像《白鹿原》这样的当代名典,也是在一个乡村生活的模板上,推出了深刻的文化意义。当然以作者不同的情况,未必每个人都需要这样的高度和追求,但我们还是应该提倡在保持感性经验优势的基础上,通过汲取各种知识丰富自己的学养,来培养、发育自己的文化精神。当然这不仅仅是对赵石说的,也是对包括本文作者在内的所有作者说的。
其次,《暗涌》在语言、情节、细节、描写等诸多小说创作的元素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和成熟。但瑕不掩瑜。无论如何,《暗涌》是作者的新成果,也是日照市长篇小说创作的一个新收获。该书一经推出,即由中国读书网强力推荐,被评为中国最聚人气的商战小说,并成为热销图书之一,就是一个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