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火车上都在卖些什么书?


 这个话题我不说。没有人说。都习惯了。我不爱习惯。我不习惯做什么都用习惯的方式去做。看什么都用习惯的眼界去看。我不习惯做一个策划人。我不习惯做一个创意人。我不习惯做一个商界英才。我不习惯做一个自以为是的大男人。不习惯的习惯,总是出其不意地给了我一个又一个新方向,就是在火车上也没有让我失望过。“不习惯”的确成为了我的美行。

  习惯有好有坏。好坏习惯都最怕太习惯。太习惯了,习惯就成了“害人精”,成精的东西最可怕。谭盾成精了,音乐好得可怕。菲尔普斯成精了,差点从泳池飞出去。这都是“成人精”的美意。成精也是我一直的追求。

  成“害人精”就不这样善意了。习惯这个“害人精”会加速你的衰老、会让你偏颇和狭窄,会让你只喜欢一个小圈子,会让你对周遍的一切变得麻木不仁,会让你不爱听我说的这些话。就在此刻。关机而去。

  你离开了。我还是要接续我的“不习惯”。“看书了,买本书看了。”火车乘务人员推着卖书的车子。走过走廊。我习惯地放下手上的书,看了一眼车子上的书。突然。“不习惯”从空而降。我起疑。为什么火车上卖的书总是永远一个样子,上世纪卖的是这些书,这个世纪卖的还是这些书,就是在世界瞩目的中国年也是一个摸样?我仔细看了看。车子上的书大概有:故事会、文摘、读者、笑话书、军事内幕、故事大全、各种各样的解密书。书的封皮一律粗糙俗气,大红大绿,大字大图,主题不是大胆露骨,就是俗不堪言。整个八十年代时期的读物。

  这是为什么?时速350公里的“京津高速铁路”都开通了。火车上却还在卖和上个世纪几乎一样的读物。难道是只有这样的读物才好卖吗?我的眼睛跟着卖书的车很久很远。也没看见乘务人员卖出一本书。可见,不喜欢这些书的人,除了我,还有满车厢的人。既然,书卖不出去,乘客不乐意看,为什么不调整这些书,卖点与时俱进的、跟上乘客人文素质的好书呢?

  这个事明摆着很长很长时间了。在火车上的人都明了。可是,至今没有人来关注来解决。这就是我最难过的地方。一个老问题走进了新时代,一个老问题反映了铁路系统“改革创新”工作的一些不足:软件服务跟不上硬件建设。可能,你是铁路系统的人员,不会同意我的观点,说这是个小问题。什么是大问题?哪个大问题不都是由小问题日积月累而成的?

  我也仍然和大多数的乘客一样。也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人。最多算是一个“大胆进言”的年轻人:铁道部,快来为我们乘客解决这个问题吧。卖点乘客喜闻乐见、增长见识的好书吧。

  也许,我的进言铁道部的领导能听到;也许,下次坐火车的时候,我们都能见到那些久违的书朋友。

  但愿,我的话没有得罪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