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质疑 谈话一开始,李象群先生就提出了了几个疑问来表达他对整件事情的不理解。李象群半玩笑的说:“500年前米开朗基罗有过这样的待遇,雕塑上放一块遮羞布。在今天我有这样的待遇不感觉奇怪吗?”当这件事情开始被媒体介入,首先在网络上展开讨论时李象群对网络上很多留言的态度以及媒体的评论角度充满了质疑:“很多网民不是从艺术的角度来讨论这个事情,而是从欲望的角度。这件雕塑首先与“慈禧”没有任何直接关系。哪能说带这样一个帽子就说是满族?其他民族不可以带这样的帽子?我本人就是满族。还有人说“大逆不道”,我要问问怎么就是大逆不道了?一件艺术品,为什么男性就可以暴露生殖器?艺术形象是女性怎么就不可以了?我认为是有误区的。另外就是作品的形象使它具备了一种权力的象征(包括屏风、椅子、清代服饰、栏杆),而大多数观众的对这种有权势象征的人物的裸露是不能接受的。就是说有权利象征的符号都不允需裸露。其实是对自我的一种封闭。网络上还有人说我不配谈历史,我认为这样的人就更可悲了。如果我们不配谈历史,那么要公民的人权干什吗?说这样话的人首先就放弃了自己的判断的权利,也希望别人放弃和他一样。我的这件雕塑有两个角度,一个是穿上衣服的人带有权力象征意味的,去掉服饰雕塑又恢复表达普遍人性的角度。而两者结合到一起就产生了矛盾与冲突。”
谈话中了解到在这件作品中,有李象群先生对“历史”和“人性”的明确判断。李象群先生谈道:“在北海的‘叠翠楼’下有一块假山石名字就是‘堆云堆雪’很有意味的名字。‘权势’和‘人性’都是相对的存在的,‘堆云堆雪’作为假山石也是可以存在和消失的。如果假定这个历史空间在清代。那么清作为一个朝代,最终被更替有它没落的一面,同时也有它强盛时期进步的一面。在我创作这件作品的时候,我就是想把这些矛盾集中到一个形象上,我用了一个平和的女性形象。明代的圈椅是有男权象征意义的。另外这样一种平和的眼神让人们的注意力重新拉回到面部。”
这个事件并不是一个单纯道德问题或者艺术问题而是一个文化问题。作品去掉圈椅、屏风、服饰之后只是一个女性人体雕塑而已。是设定的这个庄重的环境和裸露的身体产生的冲突造成了突破“道德底线”的发生。李象群先生讲到:“我认为这种‘底线’可能还在于对‘官本位’的恭敬造成。存在着公民‘平等’意识上的问题。这些圈椅、屏风、服饰是有权力象征的。而当‘权力者’裸体化的时候就触动了这个底线。很多人在网络上的留言并不是从客观负责的角度去判断的。也不是从“平等的人”和艺术的角度去判断。是人云亦云的,不负责的发泄、谩骂。这里面凸显了艺术教育体制和素质教育的问题。尤其不能单纯是学生的素质教育,更应该重视教师队伍的素质教育。学生当然是跟教师学啊。” 在谈到这件作品的精神气质是否与这次北京双年展的主流氛围有冲突时李象群先生说:“我认为它不是主流艺术,而是主旋律艺术。我认为在中国主流艺术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各级艺术家管理机构包括美协、画院。第二部分是美术学院的艺术家群体。第三部分是社会艺术家群体。主流的艺术应该是对社会的关注、关爱,不仅仅是歌颂更要有一种责任。”(记者:裴刚) 雅昌艺术网访谈 |
|||
|
李象群:要解放全人类 最终还是要先解放自己-----梁宝林[转载]
评论
10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