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贬值是一个趋势,而且是一个大趋势,以至于人们早已养成习惯,看淡美元。但是,蹊跷的是,面临次贷危机的美元却在今年3月创下新低后却逐渐开始走强,目前的美元指数77点多已经比最低点上涨9%。美元的长期弱势是不是已经结束了呢?
从美元指数数据看,1989年6月的位置是106.56点,应属高位。随后有三次低点:1991年2月的80.34、1992年9月的78.19、1995年4月的80.05。前后相差50个月,那么,我们判断最低点,应该以哪一个为准呢?
扬韬查历史数据,以美元兑日圆数据作为参考,似乎以1995年最低点更可靠一些。
在1971年之前,美元兑日圆一直保持360不变,1972年和1973年,该数字逐渐调低到300,随后,日圆升值趋势一发不可收拾,其间虽有反 弹,但一直到1995年4月创下了最低点79.75。因此,从美元兑日圆的角度分析,美元的第一轮贬值持续时间长达24年,贬值幅度达到78%。按照复利 计算,每年贬值6%。
1995年开始,美元进入升值周期,在2001年7月达到121.02点,历时6年多,年升值7.24%。
不过,美元的高点也分了三个时期:2000年10月的119点、2001年7月的121点和2002年1月的120.5点。美元重新进入贬值趋势是从2002年2月开始的。其中前两个高点主要针对欧元,后一个高点针对日元。
美元这一次贬值到2008年3月,最低点70.69。其贬值压力主要来自欧元。
欧元兑美元在1995年3月达到1.453高位后逐渐回落,2000年10月达到0.8225后才向上,年贬值幅度近10%。2008年7月,欧元达到历史巅峰1.6036,有升值到顶的味道。年升值幅度为9%。
考虑到美元最近一轮贬值主要以针对欧元为主,因此,我们将2000年10月作为另一个转折点,2008年7月作为新转折点。
这样,我们基本摸清了美元汇率变化的周期性规律:
1971-1995年:24年贬值周期,360-80。年贬值6%。
1995-2000年:6年升值周期,80-120。年升值7%。
2000-2008年:8年贬值周期,120-70。年贬值7%。
剔除期间的重复周期,我们大约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美元的贬值周期历时36年,总贬值幅度达到80%。原来的1美元只相当于现今的0.2美元。这个水平,大约相当于美国国内年通胀幅度4.5%。
对于美国这样一个大国来说,让美元无限制贬值下去,沦落为津巴布韦的情况,似乎不太可能。经过36年的长周期贬值,美元或许已经进入了一个升值周期。
现在的问题是:美元会持续升值吗?美元升值的高度是多少?美元升值的周期大约多长?
第一个问题:从第一轮贬值持续24年来看,这一轮贬值持续的时间不过6-8年,时间尚嫌不足,空间似乎也不够。但从整体贬值幅度80%来看,应该视作长期贬值的接近尾声。

如果说贬值幅度不够,美元未来应该继续贬值,那么最起码经过了36年的长周期,它也应该重新进入一个升值周期了。所以,77点的位置,继续看空美元,是有风险的。
第二个问题:美元升值应该到多少。从历史规律看,一轮有效升值周期的幅度一般能接近20%的水平。美元指数达到84-85点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即在现有水平再升值10%。那时候,我们也许可以重新审视美元的反弹与反转问题。
第三个问题,关于时间。如果只是一次反弹,那么,美元反弹时间不会超过1年,2005年就曾出现过一年反弹,美元指数从80反弹到92。由于本次反 弹幅度已经达到10%,而此前小反弹的极限不过10%,因此,有必要对美元再观察一段时间,如果有效接近80点,则未来达到85点的概率就比较大。如果将 来走得更高,比如到100点,则持续的时间将肯定超过一年。
当然,我们还是心存疑虑,美国的次贷危机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危机,难道就这么轻松过去了?美元最近走强的根由究竟是什么呢?美元如果走强对于世界金融市场又会有怎样的影响呢?这是需要认真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