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好自己的嘴,说该说的话


孔子说:“一个人大言不惭,那他做起事来一定很困难。”宋朝朱熹也说:“大言不惭,则无必为之志,而不自度其。欲践其言能否也,其不难哉!”说者容易,做者难。所以,一个人说话一定要注意,大言不惭,夸夸其谈,自鸣得意,讥讽他人,最后往往会陷入尴尬的境地。

话不可以乱说,应该一字一句地斟酌才对。恰当的语言可以一针见血,不假思索地乱说话只会为自己招惹麻烦。管好自己的舌头,如同慎重地对待珍宝一样,对你的人生会有很多的好处。人之所以有两个耳朵、一张嘴巴,是为了让人多听少说,听得分量是说的两倍。于是,那些懂得听话艺术的人总是让人尊敬,而那些只知道喋喋不休地说个不停的人让人厌恶。尽管舌头没有骨头,却也十分厉害。因为话一旦说出口,就像泼在地上的水,再也收不回来了。

有个学校一位年龄稍大的领导,逢人在一起闲谈时,别人的话题刚开个头,他便马上接过去,结合自己的实际,便滔滔不绝地吹嘘一通,口沫乱飞,声音又特大,在座的就只有听的份儿,根本插不上嘴。而且他常常贬低别人,抬高自己。好像全天下只有他一人是万事通,他根本不知道听的人其实很厌烦了,出于对他是个年龄大、又是领导的尊重,没人去顶他的黄。

愚蠢的人常常暴露自己的愚昧,圣贤的人总是隐藏自己的知性。基于这样,有这么一句话:“假如你想活得更幸福、更快乐的话,就应该从鼻子里充分吸进新鲜空气,而始终关闭你的嘴巴。”不知道你听说没有:“当傻瓜高声大笑时,聪明人只会微微一笑。”因为善于听话的人,易表露知性和沉默;喜欢喋喋不休、表现自我的人,通常都是些傻瓜。

管住自己的嘴巴。不要显示自己,更少去议论别人。谈论自己往往会自大虚伪,在名不副实中失去自己。议论别人别人会使自己陷入鸡毛蒜皮的是非中。

古往今来,因为说错话而招致灾祸的例子数不胜数。尤其是古代政治斗争中,党派林立,说话稍不注意就会大祸临头。现代因为说错话,说不当的话,说不负责任的话而给自己带来不好的影响和结果的例子也屡见不鲜。前段时间在网上常看到某些传地震谣言、谣传某飞机有炸弹的人不也是惹祸上身吗?不要以为仅仅是一句话而已。因此,说话要谨慎。

慎言能体现一个人的涵养和修行。管好自己的嘴巴,会给人留下稳重谨慎的印象。我们不要因为自己的嘴而给别人和自己带来伤害。

有的人喜欢去搜集一些别人的隐私和传言,而且对此津津乐道。

    孔子说过:“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道听途说是一种违背道德准则的行为。

有时候亲眼看到的事情也不一定就是真相,更何况是道听途说呢?你在向别人传递信息时,要记住先用不同的标准对信息进行筛选。

有个关于苏格拉底的故事,有一次他的一位门生匆匆忙忙地跑来找苏格拉底,边喘气便兴奋地说:“告诉您一件事,您绝对想不到的… …”“等一下!”苏格拉底毫不留情地制止他,“你告诉我的话,事先经过三次筛选了吗?”他的学生察觉事情不妙,不解地摇摇头。苏格拉底继续说:“不论何时,你要告诉别人的事情都要经过三个‘筛子’的筛选。第一个筛子叫真实,你要告诉别人的事是真实的吗?”“我是从街上听来的,大家都这么说,我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那你就应该用第二个筛子去检查,如果不是真的,至少应该是善意的,你要告诉我的事是善意的吗?”“不,正好相反。”他的学生羞愧地低下头来。苏格拉底继续说:“那么我们再用第三个筛子检查看看,你这么着急要告诉我的事,是很重要吗?”“并不很重要……”苏格拉底打断他的话:“既然这个消息不重要,又不是出于善意,你更不知道它是真是假,你又何必要说呢,说出来只会增加我们两人的困扰罢了。”

智者给出了说话前的三个筛子,不做始作俑者,当然也不要受人利用,成了是非的传播者。流言比剑可怕,它能伤害人于无形,道听途说的人,等于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我校有位男教师,一天正事没做多少,就专门收些张家长、李家短的琐事,拿到办公室、同事面前大唱特唱,有时候还添油加醋。而且专爱给别的老师起诨号,所以很多老师都瞧不起他。因而说话反应一个人的智慧,谨言慎行,言之有物是说话智慧的最高准则,它会让你一生受用无穷。

在一篇文章中看到:急事,慢慢地说;大事,清楚地说;没把握的事,谨慎地说;没有发生的事,不要说;做不到的事,别乱说;伤害人的事,不能说;讨厌的事,对事不对人地说;开心的事,看场合说;伤心的事,不要见人就说;别人的事,小心地说;自己的事,先听听自己的心怎么说;现在的事,做了再说;未来的事,以后再说。这些话说得多好,我们应该把它当作为人的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