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8月1日非常罕见地直接向海外媒体发表讲话,对中国政府的奥运会筹办工作进行了解释。胡锦涛说,我们有一个愿望,就是让全球体育界的盛会──北京奥运会,能够取得圆满成功。他承认中国在奥运之年遭遇了巨大挑战,其中既包括通货膨胀,也包括四川大地震等诸多自然灾害。他说,中国的国内经济面临着日益增多的挑战和困难,我们希望深化改革和开放,通过政府的各项政策来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并控制物价上涨。(8月1日《顶顶华闻》)
这篇题为《胡锦涛对外媒发表罕见讲话:中国经济面临两难困境》的文章,除了较大篇幅报道胡锦涛总书记对即将召开的北京奥运会的关注外,所表述的胡锦涛对外媒发表讲话的罕见之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形式上的罕见。因为胡锦涛以接受海外记者采访的方式走进媒体聚光灯实为罕见,胡锦涛此前从未在中国或是国外举行过记者会,即使是“十七大”选举出中央政治局新常委后的第一次亮相,他除了对当选新常委的一一介绍外也没有回答记者的其他问题。
另一方面的罕见则更为重要,那就是讲话内容上的罕见。该文引用韩联社报导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1日表示,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是中国的首要课题。此前中国政府将下半年经济政策方向从以控制物价为重点的“防止过热”转换为“维持增长”。
该文引用的胡锦涛讲话还包括:将以健全、快速经济发展为目标,在提高政治改革和行政管理效率、加强保护人民权利方面坚持全面改革,并将继续实践深化改革开放、经济结构调整、提高效率、环保、节能等。
我非常赞成宏观调控由“防止过热”向“维持增长”的转变。
从上半年中国的经济总形势来看,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了10.4%,较之去年同期的11.9%,其增速有所下滑,加之贸易顺差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1.8%,这都给国内就业形势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虽然同比仍上涨了7.9%,但经过几个月的持续下降至6月份的7.1%,已经表明调控目标已经初步达到。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全面考量经济增长和控制CPI究竟孰轻孰重的问题了。
笔者以为,下一步的调整应重点注意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需要理顺粮食价格。目前国内粮价仅为国际市场上的二成左右,这不但会诱导国内粮食走私境外,最为严重的是挫伤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无法促进粮食产能的最大化,长此以往将会对国内粮食安全构成威胁。更为严重的是,粮价的倒挂会扩大城乡之间、工农之间的差别,不符合“科学发展观”之“统筹城乡发展”规划,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有人担心理顺粮食价格会推动CPI的过快增长,但通过人为干预、让扭曲的粮食价格来缓解CPI上涨,注定是徒劳的。今天你把它打压下去,明天它还会反弹回来,我们只有以市场规则来解决经济问题,才能确保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因粮价上涨而带来的CIP上涨,政府一方面可以从高速增长的财政收入中拿出一块,对城镇低收入者实施补贴,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强行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以推动整体工资标准的提高。
二是需要理顺石油价格。目前中国国内石油和国际市场出现了较大的价格倒挂,国家财政不惜花费巨额资金给中石油、中石化以价格补贴。可这些补贴最终给了谁?显而易见是给了那些刻意在中国境内加油的外籍船舶、飞机,给了那些进入富裕阶层的私家车拥有者。
国家让中国石油价格倒挂,其实质是让穷人补贴富人。如果因为石油价格和国际市场同步而推动CPI的增长,我们需要顾忌什么?
三是要实施资源的有效配置。中国自前年开始的货币紧缩政策,受影响的主要还是民营经济。据有关方面公布的消息,中国金融贷款总额,有70%被投放到了最没有效率的国有企业,而同期创造国内生产总值70%的民营经济仅享受到30%的金融支持。
我们不难看出,最具有效率的民营经济,在此次银根紧缩中受到了极为不公正的对待。如果继续这样下去,中国的宏观经济离市场将越来越远。
四是要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中国粗放型的增长模式早就应该改变了,靠拼能源、拼消耗带来的经济增长,那是无效的增长。在人民币快速增值的大背景下,过多的贸易顺差其实也是一种压力。中国靠低廉的劳动力制造产品出口,低价卖给别国,却被进口国以“倾销”告到世贸组织,这是中国企业的耻辱,也是管理层的耻辱。我们需要对那些过分消耗资源的产品出口加以限制,鼓励高附加值产品出口。
胡锦涛总书记此次罕见地面对中外记者,并明确提出“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是中国的首要课题”,当是为下一步中国经济政策的调整定下了基调。这或许也预示着中国实行两年来的货币紧缩政策将有所松动。
我是相关文章
新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