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风利剑出鞘,谁该心惊胆寒


  据7月29日的人民网-《人民日报》报道,在7月28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的深入推进纠风工作调研座谈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在会上强调,要抓住刹风整纪这个有效手段,坚决查处不正之风涉及的失职渎职和背后隐藏的腐败问题。当前要重点查处价格监管、环境保护、土地管理、征地拆迁、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生产等方面的违纪违法案件,查处贪污、截留、挤占、挪用教育经费、医疗保障经费、涉农补贴、社保基金、住房公积金、扶贫救灾专项资金的案件。

  又一声反腐号令响遏云天,并且剑指关键要害,都是“群众反映强烈”的工作事务,人民群众必然拍手称快,盼望来一场反腐“秋风扫落叶”,给腐败以无情的沉痛打击,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还我党以纯洁伟大。

  价格监管、环境保护、土地管理、征地拆迁、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生产,都是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甚至生命财产安全的事务,而教育经费、医疗保障经费、涉农补贴、社保基金、住房公积金、扶贫救灾专项资金,则是群众用以生存、发展的养命钱甚至保命钱。这些事务的严密安排布置和资金的设置是我党“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宗旨的重要体现,抓好这些工作和资金的落实,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也是党和政府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取信于民的需要。

  然而,好事如果不认真办不好好办,让官僚主义、腐败行为钻了空子,党的惠民抚民政策就得不到落实,其结果,好事不仅不能成为现实,还可能走向反面。其一,如果管理混乱,不能使这些工作得到有效的监督,这些工作就会成为不正之风甚至腐败滋生的温床;其二,如果这些保民惠民政策因为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而落实不到位,不仅使广大人民群众不能充分感受到党的阳光雨露,还会极大地损害党和政府的光辉形象,甚至激起民愤民怨,引发社会矛盾,埋伏社会隐患。

  要防止好事不走样,不办坏,除了要实施阳光操作,切实抓好制度的业务监管外,还要充分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为此,就很有必要让政策法规公开,加强对群众这方面的宣传教育,并必须充分重视群众对情况的反映,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切实保障群众的监督权、检举权。有道是“春江水暖鸭先知”,群众因为是这些工作、这些优惠政策的直接受益人,所以对这些工作与政策的落实情况是最知根知底的,因而也是最有发言权的。

  贺国强在中央纪委监察部的深入推进纠风工作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剑指具体明确,说明心系人民群众的党中央对价格监管、环境保护、土地管理、征地拆迁、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生产等方面工作以及教育经费、医疗保障经费、涉农补贴、社保基金、住房公积金、扶贫救灾专项资金所存在的问题洞察在目,了然于心,解决问题的办法成竹在胸,因此,人们完全有理由对这个反腐纠风工作产生更高更好的预期。

  让那些贪婪成性的党内的蠹虫、人民的叛逆,在寒光闪闪的反腐利剑面前发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