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季刊》主编阿瑟·克罗伯
在2006年猛涨130%和2007年上涨97%后,上海股市如何再来一次?答案似乎是:回到现实。
2008年第一季度,中国上证综合指数下跌34%,相比去年秋季最高点时下跌43%。这个曾是全球表现最佳的股市突然变成了表现最差的股市之一。这是怎么回事?
乐观主义者认为,上海股市下跌是投资者短期看跌情绪的反映,今年春天晚些时候可能就会好转。在香港交易的H股的糟糕表现、担心中国金融机构受到次贷危机影响、担心暴雪天气对中国经济造成重大影响等等,都是压低股价的因素。
他们认为,中国经济不会受到全球经济衰退的严重影响,随着这一点越来越明朗,上海股市将出现恢复性上扬。
股市里的一些人坚称,既然政府先前出台政策压低股价,政府现在就有责任救市,帮助投资者挣回因政府干预而损失的那部分钱。这样说没有道理。而在北京的许多人则认为,政府应当把股市指数作为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的对象之一。这也没有意义。
中国政府应当停止关注股市指数,转而开始更多地关注如何使股市更好地运转。中国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不是通过股市指数达到特定水平,而是通过拓展资本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来实现的。
中国政府若想改善股市功能,就应做三件事。首先,政府应当清理整顿腐败的新股发行定价体系。在这种体系中,新股发行价格被人为压低,使得某些熟悉内幕者从上市首日大涨中获利颇丰,而散户和长期投资者却一无所得。
其次,政府应当加强对内幕交易等违规行为的执法力度。最后,政府应当鼓励比较稳定的长期投资者的形成,这些投资者购买股票是看重公司的价值,而不是实现短期赢利。政府应当允许保险公司把更多资产投入股市,而不只是目前允许的10%。
证券监管机构应当在对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扩大投资额度方面放开手脚。此外,政府应当迫使大型国有企业建立内部养老金基金,并将部分资金投入股市。让这些大型国有企业进行长期投资而非短期操作,将对中国股市创造一个稳定的长期牛市作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