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句话博客里提了这个问题,觉得意忧未尽. 试着扩大一下话题,希望编辑能放行. 在价值中国实名写博客有半年了,应该说对价值中国有了一定的了解. 和网站的战略官,内部工作人员及百强作者李峥在MSN上单独交流过很多次,形成了一些想法
价值中国聚集了很多作者,涵盖的范围很广,但没有发挥出作者群的价值. 价值中国通过搭建一个平台,由作者自由发挥的理念是符合潮流的,也是互联网未来发展的方向. 但如果不能挖掘实名博客群的内在价值,仅仅停留在实名阶段,很容易被模仿和超越. 先走一步,率先采用实名制的优势也会丧失. 从另一方面讲, 因为迟迟没有形成核心优势, 对部分专业作者失去了吸引力,导致作者流失严重,许多作者的博客很久都没有更新, 活跃的作者数量并不大. 互联网的特点就是商业模式多样,更新速度非常快. 稍微停留, 就被超越甚至淘汰. 用马云的话讲, 能人都到互联网行业来了,竞争的压力比别的行业大得多
实事求是的讲, 价值中国的影响力不大. 网站本身对外宣传和做广告是一方面,做为专业网站,关键是要能解决专业问题和有高质量的文章才能吸引和留住受众. 注意到网站有问题解答之类的栏目, 可惜参与率非常低,时效性也不强. 至于高质量的文章, 目前在价值中国的体现有两个方式,一个是编辑的推荐,另一个是点吉率. 因为话题范围很广, 一些还是专业话题,要求编辑各方面都懂, 是不现实的. 另一个就是点吉率, 查看了许多作者的博客, 点吉率主要靠作者互访来提高,作者以外的受众很少. 匿名评论或留言的大部分应该也是价值中国的作者,估计是考虑实名评点不方便, 所以采取了匿名方式. 两方面因素影响的结果就是好的文章冒不出来
看到过一些作者提过自己的文章被转发, 这些作者转发的具体情况不清楚,拿我自己的例子来说,被别的网站转发的大概占三分之一,别的网站从来没有通知过本人,文章出处也没有注明来自价值中国. 但因为其他网站转载后, 平均每篇博客的访问量远大于在价值中国的访问量,自己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举例来说, 自己有一篇讨论普世价值的博客, 发在这里三四个月,访问量没有超过十个,但别的一个小网站转载后, 迅速成为热贴, 并被一位研究社会科学的学者发到了他在一个大门户网站的博客上. 我是从门户网站才知道被转发的,但查看了转发出处,已经不是价值中国了. 与时事有关的博客平均访问量尚可, 最惨的是自己在这里写的企业管理类的博客,几乎无人访问. 但也是被转发率最高的,差不多每篇都被别人搬到了其他更专业的网站.一度让我怀疑价值中国是专业的财经网站. 如果价值中国发挥不了专业优势,成为一个讨论时事与政治为主的网站,其价值就要大打折扣. 不是不可以讨论时事和政治,而是作为财经类网站,不应该以其为主.另外时事与政治类话题,对于以作者自发文章为主的网站,在目前的大环境下,容易触礁,也不应该成为网站的主要方向
不约而同地,许多热心的作者都想到了成立作者委员会之类的组织,以规范和整合价值中国的文章.价值中国可以做一次调查, 网站的受众群体结构是什么样的. 不规范和整合文章, 不了解受众结构,就无法清晰定位网站的未来. 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目前主要靠作者互访提高点吉率,作者自恋与互恋,难以吸引外部受众,对外影响力不大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