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难兴邦[1]
邹东涛
2008年,中华民族多灾多难。1月,南方冰雪;3月14日,藏独分子在拉萨打砸抢,波及甘肃南部和四川阿坝;随后,奥运火炬的传递在一些国家糟阻遭袭;5月12日,汶川发生8级大地震;5月下旬,贵州、湖南、广西、江西等省遭受洪灾……。温家宝总理5月23日上午来到四川绵阳九洲帐篷学校看望地震灾区学生,在高三一班的黑板上写下四个字“多难兴邦”。

多难兴邦,不畏冰雪袭南方;
多难兴邦,铁拳粉碎藏独狂;
多难兴邦,奥运火炬闯四方;
多难兴邦,天摇地动挺脊梁;
多难兴邦,何惧江河闹洪荒;
多难兴邦,挥去眼泪头高昂;
多难兴邦,中华民族更坚强;
多难兴邦,总理走在最前方。
[1]多难兴邦,中国典籍上曾出现过四处:其一,《左传·昭公四年》:“邻国之难,不可虞也。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其二,孟子曰:“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其三,晋刘琨《劝进表》:“或多难以固邦国,或殷忧以启圣明。”其四:公元1901年9月(光绪二十七年七月),李鸿章在其遗折里写道:“窃念多难兴邦,殷忧启圣。伏读迭次渝旨,举行新政,力图自强。庆亲王等皆臣久经共事之人,此次复同患难,定能一心协力,翼赞讦谟,臣在九泉,庶无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