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救灾:巴山蜀水十八名小英雄传


                抗震救灾:巴山蜀水十八名小英雄传


   笔者手记:5月12日14时28分,当大地震在汶川脚下肆虐颤抖的时候,大自然以无情的力量摧毁着一切,当一栋栋建筑轰然倒塌;当水电气等公共设施遭到严重损毁;当朝夕相处的亲友、同学在瞬间离我们而去……四川人没有因此而消沉,而绝望,而放弃!巴山蜀水的人们知道,又一场新的考验与挑战来了。 关键时刻, 当他们还只是一群弱小的天使,羽翼还没有丰满。当灭顶灾难降临,大地被悲伤覆盖,在血与泪的悲痛中,他们却用坚强和微笑,涌现了一批少年英雄,他们勇敢坚强和舍已救人的精神,是民族的希望。在这场特大自然灾害面前,他们众志成城,心手相牵,用永不言败的勇气,用毫不动摇的信心,震撼我们的内心,实在了不起。他们是祖国未来的骄傲,象征着中华民族兄弟姐妹团结一致。少年强,则国强,这些小英雄正是体现的淋漓尽致,我们应该为他们敬礼,为他们骄傲自豪。让我们向可爱的孩子们致敬!

  

 不救人会感到很惭愧---陈浩 男 12岁 成都市温江区玉石乡实验小学

  陈浩是成都市温江区玉石乡实验小学的学生。地震发生时,陈浩正在上课。突然,两层的教学楼猛烈摇晃起来,陈浩赶忙往楼下跑,很快就到了安全地带。这时,他看见一个女孩还在旗台的高墙前,想也没多想的他转头跑去,一把将女孩向外推去。三四米的砖墙哗啦一下倒了下来,陈浩的背部和双腿都被埋在了厚厚的瓦砾中,而那个女同学却安然无事。双下肢、腰椎多处骨折的陈浩平静地说:“要是再遇到这样的事,我还会去做的。因为能救而不救,我肯定会感到惭愧。”

国歌声在废墟下响起---许中政 男 9岁 都江堰新建小学三(1)班 

  地震时许中政和300多名同学、老师一起被压在砖块和瓦砾之中。周围的呼吸声、呻吟声、同学的哭喊声,让许中政感到无助和恐惧。这时,一曲国歌声传入他的耳中,虽然分辨不出声音来自哪里,但许中政跟着哼起来,大声地唱起来。一个人、两个人……许中政的同学史戈菲、李玥淇等也唱起来,国歌声在整个废墟下响起。苦撑了28小时后,他和同学、老师们一起获救。

《团结就是力量》唤起求生信念 ---宁加驰  15 成都市都江堰市聚源镇中学 初三二班

    5月12日地震发生瞬间,聚源中学一栋3层楼的教学楼整体垮塌,初三二班的宁加驰与其他同学被掩埋在废墟之中,无法逃脱。由于课桌的保护,当教学楼垮塌,预制板落下时,宁加驰与周兰、祝翔、曾静掉进了一个洞中。尽管自己已经很难动弹,但是宁加驰还是使劲让自己的面前腾出了一个狭小的空间,让曾静把头从下面伸了出来,缓解了呼吸的压力。不过,这一使劲,却让宁加驰被压在预制板下的左手被严重挤压,以致造成神经和肌肉坏死,落下残疾。3个多小时过去了,“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看到其他3人的绝望,宁加驰忽然唱起了《团结就是力量》这首铿锵有力的歌曲,歌声的力量是巨大的,3个人都跟着宁加驰小声地唱了起来,求生的信念在歌声中被找回。下午6点,救援的队伍终于赶来,4人全部获救。

少年地震中救出7名同学---雷楚年 15岁 彭州市磁峰中学初三三班
 
  5月12日下午,那个刻骨铭心的时刻来临时,“我就干脆抱起她往下冲”,“我要和大家共同渡过难关",“我要把老师和同学都找到”一个15岁的少年,在灾害来临之际,表现出非凡的冷静和勇气,短短2分钟的时间,他两次返回教室,带领7名同学脱险。当他连抱带推把最后一个惊吓过度的女生送出教学楼时,楼梯在他的前方垮塌……这个少年名叫雷楚年,是彭州市磁峰中学初三三班的学生。随后,马上投入到学校的营救工作中, 还报名当了志愿者,参与到彭州的救援抗震中,成为参与救援人中年龄最小的一个。现在,小雷又开始协助学校老师在各个灾民安置点登记全校师生的去向。他说:不管多辛苦,一定要把学校里的所有同学和老师都找到,让他们都能与家人团聚。

危难时刻将生的希望留给他人---薛潇 17岁   德阳市绵竹市东汽中学高二6班 

       “叔叔,我要喝可乐。”在忍受着巨大痛楚的情况下,薛潇不以为然的自信和自我安慰的话语,慰藉了救他的那些叔叔们。从而给这个17岁的男孩起了一个可爱的名字“可乐男孩”。  在地震来临的时候,这个来自绵竹市汉旺镇东汽中学高二6班的17岁男孩正在上化学课,他和许多不幸的人一样被那场地震埋到废墟下。5月15日19时,来自广东的救援人员发现了两名幸存者,其中一个就是薛潇,尽管自己的伤势较重,但他却坚持让救援人员先救另一个幸存者。“先救她,她是女孩子!”薛潇说。

在灾难面前勇敢的挺起胸膛的“小志愿者”---刘星蕊 女 15岁 绵竹市实验中学初三学生 

  12岁时父亲在一场事故中去世,母亲又在前不久的“5?12”大地震中不幸遇难,一个年仅15岁的女孩突然变成了没有父母的孤儿!擦干眼泪,星蕊选择了坚强,她开始带着一群小孩子在安置点捡垃圾,维护卫生,帮助志愿者为大家送水。在心理辅导老师的指导下,把周围的小孩子集中起来,带着他们玩耍,教他们读书,“只希望多少能够帮到他们一些。”这个原本需要人去关心和呵护的孩子,却在灾难面前勇敢的挺起了胸膛,把对亲人的爱化成了对许多素昧平生的人的关心和帮助。

一个见义勇为的好孩子---廖桐 女 12岁 德阳市什邡市洛水二小五年级二班学生  

     5月12日下午28分大地震时,班上男同学在操场上,有十余名女同学在二楼的教室里。廖桐同学当时在教室门口,她本可以自己迅速逃生,但看到班里十余名惊慌的女生,她果断叫大家跟她跑。当她带着同学们跑出教室,看到楼梯口已被逃生的学生们堵塞时,她又迅速指挥同学们跑向露台,从露台跳到树上滑到地面上。十多名同学刚刚全部滑到地面上,教学楼轰然倒塌,廖桐同学带出的十余名女生无一伤亡。大家称赞她:真是一个见义勇为的好孩子。

在废墟里面打着手电筒看书---邓清清 女 15岁 德阳市什邡市蓥华镇中学学生 

  “清清,那个美丽好学的女孩,你们看见没有?”在救助现场,蓥华镇中学初一一班班主任陈全红一直关心着一个名叫邓清清的女孩子:在她心中,这个贫困家庭里的小女孩,人穷志不穷,常在回家路上打着手电筒看书。终于,邓清清被武警水电三中队的抢险官兵救了出来。让陈老师与官兵们感动的是,这个女孩被救出时,还在废墟里面打着手电筒看书。她说:“下面一片漆黑,我怕。我又冷又饿,只能靠看书缓解心中的害怕!”她的诚实如同她的坚强一样,让听者无不动容。

从裂缝中救出33个同学---朱付敏 男 绵阳市北川中学高一(1)班学生,体育委员 

  12日下午,朱付敏和同学正在上美术课,突然觉得山崩地裂,他大喊一声,‘地震了,快趴下’,教室里面当时哭喊声叫成一片,朱付敏又喊到,“男生要坚强,女生不要哭,要保持清醒,保持体力”。 大约过了一个小时,朱付敏听到墙外有翻腾的声音,就对外面喊话,原来是外面的老师和上体育课的高三男生在用手扒墙。于是朱付敏和另外一个男生周梁,扳住排气扇留下的墙缝两边,半支着身子,使劲拽动。“拽了好一会儿”,他们把墙壁弄出一个一人宽的缝隙,33个同学陆续从这个救命裂缝中爬了出去。他现在是同学们眼中的英雄。

“因为我是班长啊!”---林浩 男 9岁 阿坝州汶川县映秀镇渔子溪小学小学二年级学生 

  5月12日下午地震发生时,林浩和同学正坐在学校二楼教室里上课。当老师大喊同学们快跑时,林浩和约七八个同学刚跑出教室就被压在狭小的砖石夹缝中。大约过了两个小时,林浩挣扎着从石堆中爬了出来,马上返回去把原来压在自己身上的两个同学从废墟中往外拉,全然不顾左手被扭擦伤,把同学背出去后,接着又返回去将另一位同学从废墟中拉出并背出来交给了校长。当人们问林浩为什么想到要去救同学,他不假思索地回答:“因为我是班长啊!”

用双手在废墟里刨出被困同学---马健 男17岁 阿坝州汶川县映秀镇漩口中学 

     地震发生时,映秀镇漩口中学学生正在3楼的教室上化学课。老师慌忙让同学们跑,向孝廉同学被楼顶倒下来的水泥压在了下面。她是被同班同学马健喊醒的,“孝廉,你在哪里?你要坚持,你要坚持……”向孝廉身上压着厚厚的泥土和水泥块,马健就用双手在外面刨。后来向孝廉又慢慢昏过去,马健就在外面喊:“坚持!坚持!”向孝廉再次醒来,大约4个小时后,马健终于把她刨了出来。而自己的双手早已血肉模糊。向孝廉对记者说:“叔叔,你们报社一定得帮我给马健颁一个见义勇为奖,没有他,我的命就没了。”

                       (未完待续)

新闻链接:全国妇联授予18名同学"抗震救灾好儿童"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