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去核一小步,中美递进一大步
原载《美国侨报》2008年6月28日
2002年开始的朝核危机,经过6论“六方会谈”,终于出现了曙光。27日,朝鲜炸掉了宁边核设施冷却塔, 迈出了积极的一步。
美国总统布什承诺,将放松对朝鲜的制裁措施,并将其从“支恐”国家中除名,这意味着困扰两国的症结正在解开。虽然这些举措在第四轮“9·19声明”和第五轮“2·13共同文件”及第六轮“10·3协议”早就规定了,但考虑到朝核问题的复杂性和大国利益纠葛的地缘关系,美朝达成实质性去核之路还很长,而且朝方邀请美国代表现场观看爆破过程,足显相关各方尤其美朝当事者的妥协共赢意识。正因如此,美国国务卿赖斯26日在《华尔街日报》发文评价“这是解决朝核迈出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中国是“六方会谈”的主席国,在有关各方僵持不下且多次陷入困局的情势下,是中国力挽狂澜,使这项攸关东北亚和平稳定的多边机制进行到底。难怪西方主流媒体多次评论,认为中国不仅是“和事佬”,也是东北亚主导者。尤其后两轮“六方会谈”,在布什政府面临伊拉克困局和伊朗核危机双重夹击之下、亟需从朝核脱身的情势下,中美双方不顾日方人质问题的干扰,由中方向朝方传递美方意涵,并劝说朝鲜顺势完成去核功能化的阶段成果。因此,看似利益交错的“六方会谈”,实质上起作用的乃是中美朝三方,而基于中国和朝鲜的特殊关系,中方对朝的影响力至为重要。所以,朝核危机出现曙光,实际上折射了中美关系的利益攸关性。
观察家们注意到,考察布什任内的外交成果,可谓“乏善可陈”,“9·11”后催生的“先发制人”使美国深陷阿富汗、伊拉克两大反恐泥潭,加上伊朗核问题,将成为下届政府痛苦不堪的外交负担。唯有在东北亚, 原本紧张万分的朝核危机在中国的协调下转危为安,这对追求历史定位的布什而言,算是最好的安慰。正因如此,布什毫不犹豫地宣布出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在其任期之末出动所有经济阁员和中国进行战略对话。而且,即将于29日访华的赖斯,也将慰问四川灾区。
这说明,布什政府在任期之末将中美关系升华到“最好”阶段。如果联想到布什上任之初对华体认的竞争(敌对)到“不敌不友”,再到“利益攸关”,再到以实际行动支持京奥,这8年的中美关系可谓坦率而不虚伪、稳固而不动摇、实质而非浮华。而这,才是大国战略关系的必然。
不过,朝核危机的彻底解决依然任重道远,朝鲜提交申报清单、爆破宁边冷却塔,只是完成了第一阶段。朝鲜还有丰溪里核试验场,其申报的核计划中也未包括已拥有的核材料及核装置,美国所关注的高浓缩铀计划问题也没有解决。这依然需要中美合作,依靠“六方会谈”机制耐心磋商。而且,随着李明博时代半岛南北关系恶化,随着美国政权更迭引发政策异变,朝核危机也有迂回的风险。此情势下,“六方会谈”无疑是首要保险项。
此外,中美关系保持良好态势,继续合作,才能确保后续政府没有朝核危机之虞。从克林顿时代和平解决第一次“朝核危机”,和布什最终选择“六方会谈”解决朝核危机的路径和经验看,多边协商、和平手段是解决朝核危机的实用手段。大选之后的美国政府,无论是麦凯恩上台抑或奥巴马执政,在解决朝核危机上,恐怕没有第三条道路可以选择。
华府恐怕也要承认,稳定的中美关系也是化解朝核危机、保持东北亚地缘利益均衡乃至亚太区域和平稳定的前提。克林顿与布什分别用了8年才领悟到中美关系的利益攸关性。基于美国利益和外交成本的考量,未来无论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人入主白宫,都该在中美关系稳固的基础上更新递进,而非推倒重来。
可以说, 朝核危机的缓解,体现了中美关系的稳定发展,相关各方关系的发展也是未来中美关系演变的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