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经济学家变成了卖国贼


如果经济学家的眼睛一味的向钱看,或者向洋看,间接的成了国外利益的间接代言人的时候,国家就被忽悠了,整个国家的经济都被这帮人忽悠了,拿着社国给的地位和优厚待遇,却做着西文国家的话筒,这些人比杀人放火的强盗更可怕,那可能只会死掉一个到几个人,而当经济学家却能让无数人在不知不觉中成了冤魂而不知所以.

20世纪90年代初以后,中国的外商投资飞速地从每年不过一百亿美元上升到目前的每年四到五百亿美元左右。而随着外商投资的这种飞速增加,中国企业的利润率急速下降。利润率下降不仅加剧了国有企业的经营困难,也损害了民族私营企业的利益,使它们的利润减少,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减少,从而在国内投资和经营的动力降低。于是我们看到,20世纪90年代之后,正当外商投资迅猛增加、外国企业在中国大量投资的同时,大多数国有企业陷入了困境,大批工人下岗失业,中国成了一个资金净流出国,私营企业经营工商业的欲望也急剧下降。 

  大量的外商投资不仅是造成国有企业经营困难、大批工人失业的原因之一,也是中国的民族私营企业成长乏力的重要原因之一。一向被人视为私营经济发展典范的温州,近年私营制造业和流通业的发展就碰上了严重困难。温州人自己说,我们虽然在过去积累了不少资金,但是没法用这些资金继续经营工商业:作更高层次的制造业我们没有技术,竞争不过外商特别是跨国公司,开商店我们也竞争不过那些外国来的大超市。于是温州人只好把过剩的资金用来炒房产,买山西的小煤窑,使产业结构退化。而有关方面推行的种种偏向外资的政策,显然加剧了中国民族产业发展上所陷入的这一困境。

所谓“经济无国界”只能是一种幻想。只要有国家边界,就有经济国界;尽管经济学家们都在标榜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国家经济发展,但是私下的打算或者他们根本就是拿来着别的东西来混饭吃,误了自己也误了国家。更有甚者打着“发展国家经济”的旗号、替境外利益集团代言、中饱私囊而损害本国经济利益之行为,在世界经济史中则并不鲜见。

由于世界缺乏一个强有力的超国家机构,来有效协调管理全球经济事务,因此国际市场上盛行的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强者不仅拥有强大的竞争力,而且还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始终占领早已倾斜了的道德高地,往往总是“在客场比赛实行一套规则,在主场却有另外一套规则”。所以经济学家没有自己的研究一味的做个扬声器的角色,应该引以为耻.

经济学家卖国的具体表现,一方面是鼓吹甚至支持外商和外国企业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投资,将中国的企业都让或者每部分让外资经营,让外商控制中国的关键行业、甚至控制整个中国经济,另一方面则是宣扬放弃对中国企业的市场保护,放任甚至鼓励外国产品占领中国市场,消灭中国国内的民族产业的理论。 

经济学家卖国主义之所以更危险、更可恶,首先是因为它为让外国资本家牟取暴利而牺牲了中国人的经济利益提供了一个铺垫式的"演讲"。更为危险的是,经济学家的卖国主义会影响政治上、外交上的弱势,局面.甚至会造成政治上、外交上的不利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