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背景:
2008年6月21日晚21:30—22:00,央视《经济半小时》,节目标题《C-NCAP真相》。
一场关于汽车安全检测的谎言气球终于吹爆,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C-NCAP终于遭遇“类牙防组”危机……
据《经济半小时》介绍:在汽车行业里,也有这么一个星级评定,得的星越多,这辆车就越安全,这个标准,相信很多人都见过,叫C-NCAP,不少厂商和消费者都把这个标准当成衡量汽车是否安全的重要参考……C-NCAP共有6个等级标准,从1星到5星+。在很多汽车专卖店,记者看到,拿到高星级标准的企业,碰撞结果被商家大为推崇,有的甚至将其高高悬挂。国外的NCAP机构通常是国家指定一个绝对中立的公益性机构,使用国家划拨的经费买车,通过碰撞试验,给车型打分,确定汽车的安全星级,这些标准被汽车业内部公认为是最权威的,然而,国内类似的C-NCAP标准,推出两年多,没想到却不断遭到置疑。
于是,一系列探寻真相的调查慢慢展开……
节目演进:
C-NCAP隶属的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参与汽车的研发、生产、销售,与之合作的厂商,几乎涵盖了整个中国汽车生产企业。合作项目同样广泛,小到汽车座椅护套裁剪、大到工程设计、管理及监理;不仅有整车出厂免检检测、环保产品认定试验,还有整车及安全带3C认证。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通过这些合作项目收取费用,同时还设立C-NCAP对其合作厂家的汽车安全进行星级评价。
按照央视国际网站的速记内容来看,其关于本期节目的文章标题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C-NCAP信誉危机的演进过程。
1.引言:花钱就能买来五星级消协律师认为涉嫌欺诈盲目相信会致命
(从酒店星级引申到汽车安全星级,提醒大家的关注)
2.名人质疑:汽车安全星级评定C-NCAP遭到质疑
(先是问几个汽车经销商“这是一家什么样的单位你知道吗?”,大家都回答不知道。得出结论:拿着星级评价做宣传,却不知是谁给自己颁发的星级,这样的回答听起来就很荒唐。然后从80后名人韩寒入手,截开质疑的口子,最后再通过亚运村市场总经理苏晖来进行强化印证)
3.发现:C-NCAP既不是国家标准,也不是行业标准,却是一个企业自己定企业标准
(真相慢慢揭开:记者终于找到了C-NCAP的所在地——天津市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C-NCAP管理中心综合事务部负责人李维菁:“首先我们这个规则出台,它不是一个类似国家标准,或者是行业标准的东西,可以说相当于一个企业标准,就是说,我们中心自己出的一个标准,可以相当于一个企业标准,但它只是一个规则,就这企业标准是我们自己定的,这个主动权是在我们。”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团长邱宝昌:“和企业,这么多的厂家,零部件生产厂家和汽车整车生产厂家,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经济联系,那么你指定的这个标准和以此标准来检测车辆的公正性,肯定要受到人们的质疑,也就相当于,你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尽管你不是车辆的生产者,但是你和车辆生产者存在着密切的经济联系,那么就给人一种感觉,是自己人在检测自己人,自己在评判自己,那么他的公允性就一定要受到质疑。”)
4.深究:C-NCAP自拉自唱的安全评价是如何给汽车打出星级的?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碰撞实验室主任刘玉光:“这个就希望我们做这个品牌,要得到全行业的公认,这也是大家的一个共同的目标。”一个对科学性很难确定的检测,大家就像早已约定好一样,保守着这个鲜为人知的秘密,只要你不说,我不说,就没人知道,也就是在这样的默契下,哈飞路宝、长安奔奔、奇瑞QQ6、雪佛兰乐驰、吉利自由舰等碰撞测试仅为两星的厂家却从未在销售中提起过这项测试。李维菁:“我们的目的是想推进这个汽车安全,不是说,就是为了挑企业的毛病去做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汽车安全,促进企业来改进他们的产品,所以这个企业的支持是很重要的。”虽然这家中心口口声声说进行C-NCAP评测,是为了提高汽车的安全性,但专家告诉记者,它的测试程序仍然存在疑点,比如碰撞试验的打分系统当中,只有得分而没有减分,这样就很容易掩盖一些车型的安全隐患。最后,央视引用日本汽车产业的安全检测标准予以了论证。)
5.结论:半小时观察:好经为何念歪了?
(马洪涛在节目最后的“半小时观点”中总结道:明明一本好经却被念歪了,给汽车颁发星级标准的NCAP就是这样。自从它变成了C-NCAP,以自己的标准、自己的规则、自己的话语权给各个汽车品牌颁发安全星级的时候,无论是它的表现还是各个厂家的表现,都让人值得深思。正像评估机构自己介绍的那样,C-NCAP隶属的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参与汽车的研发、生产、销售。对于它来说,中国的汽车厂商分为两类,不过并不是“安全”和“不安全”,而是“客户”和“非客户”。对于C-NCAP这样一个自订规则、收费测试的机构来说,当商业的味道越来越大的时候,它更像是一家公关公司,而不像是一家公正、透明、权威的汽车安全标准测试机构。)
六大明显的公关问题和公关缝隙:
1、车系较量:韩寒尽管是少年名人,但韩寒的另一个身份却是上海大众333车队的职业赛手。而C-NCAP检测中最大的受益者普遍是日系车辆,如广州丰田的凯美瑞、东风本田的新CR-V、一汽丰田的卡罗拉等。所以这里面就不由得增加了几许微妙的成分。用名人做案例的引子固然是央视节目的一贯制作风格,但其背后是否有不同车系之间的相互较量,这里就不得而知了。只能算是一个猜测。不过张会亭这种猜测并非空穴来风,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东风本田新CR-V广告打得火热,荣获C-NCAP检测5+星级的宣传遍地都是,此次大规模宣传会不会招致其他汽车品牌的嫉妒和打压,也并不是没有可能。
2、出身问题:C-NCAP管理中心综合事务部负责人李维菁在正式对外公关场合的语言表达能力非常欠缺。其面对记者采访时破绽百出的回答是强化公众质疑的帮凶。事实上,C-NCAP之所以能够高举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国字招牌”,其在成立之初肯定是得到了国家某些部门的许可和批准的。甚至说不定在两年前刚成立的当天还会有某些部委领导过来剪彩揭幕呢。但现在电视上呈现给大家的却是,在李维菁驴唇不对马嘴的回答之余,C-NCAP好像成了一个地下手工作坊。我刚看完本期节目的当天便有了一个最直观的感觉——又一个“牙防组”危机诞生了。
3、信誉危机:紧接着上述的“类牙防组尴尬”,当一个C-NCAP倒下后,使得近两年来曾借助检测的高星级大肆宣传的汽车厂商一下子陷入了“自打耳光”的信誉危机,因此,对诸如东风本田这样的曾经凭借5+星级充分享誉C-NCAP的汽车企业来讲,下一步首先该如何进行危机公关?在大规模宣传遭遇风云突变时如何去寻求新的卖点?这些都是这类汽车企业的当务之急。
4、安全真空:汽车天天在路上跑,安全问题永远是第一要旨。也就是说,市场决不会因为C-NCAP的倒下而停止对汽车安全的追求。那么,一个最直接的衍生问题就是,还有谁来担当检测中国汽车产业安全的重任?以后还会不会诞生出其他类似检测机构来填补市场检测空缺,这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李维菁曾在节目中说要创安全检测的品牌,那么下一个安全检测品牌究竟到何时才能创造出来呢?
5、反扑时机:本节目中曾经说过,哈飞路宝、长安奔奔、奇瑞QQ6、雪佛兰乐驰、吉利自由舰等碰撞测试仅为两星的厂家从未在销售中提起过C-NCAP测试。那么现在,当C-NCAP遭遇“类牙防组危机”,对于广大检测结果为低星级的汽车企业来说,该如何抓住这个机会来为自己正名呢?又该采取哪些公关措施来提升本品牌的安全竞争力呢?
6、类“公关”说:当马洪涛在最后说C-NCAP不像是一个公益的检测机构,而更像是一个公关公司的时候,我感到无尽的悲哀。他非常形象地影射了当今大多公关公司的操作潜规则。这是多么绝妙的讽刺。不知公关人看到之后会有如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