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东博国际控股机构董事长钟国苗先生
(上海汽车报 林芸 通讯员张婷报道)从宁波到上海,从最初的
1999-起步
1999年,在当时国内展览业还并不发达,条件还不够成熟的背景下,东博在中国模具之乡-宁波举办了首届机床模具展览会,在当地引起了不小反响。宁波市领导、参展企业及参观者均对展会做出了很高的评价。他们认为宁波的产业优势比较集中,拥有众多从事模具生产的企业,展会无疑为当地及周边地区模具行业企业提供了有效的沟通交流平台。那年的展览面积5000多平方米,参展企业有100多家。
翌年,东博又在宁波举办了第二届展会,同样受到了好评。在展会举办的同时,东博总裁钟国苗请来了当地20多家企业家进行座谈,为东博模具展出谋划策。会上,一位机床制造企业代表建议,东博想要把展会做大做强,就应将眼光放得更高一些,走出宁波,着眼上海,立足于整个长三角。钟国苗在听取了多方意见后,对上海市场进行多次走访和调研后决定,自2001年起,将展会移师上海举办。采访中,钟国苗对记者说,东博的这一步,迈得很有价值。
1999年至2001年,从宁波到上海,东博实现了第一大历史性跨越。
2001年,东博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成功举办了第3届东博模具展。展览包揽了光大一、二楼的全部展厅,还动用了室外的临时展位。那一届,展览面积达到15500平方米,是首届展会的3倍。展会吸引了300多家企业参展,其中国外企业的参展比例达到了10%,东博这一名字开始深入人心。
2003-转折
“专业塑造品牌,服务实现共赢”。在东博的字典里,如何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服务是一直以来坚持不变的宗旨。
2003年,“非典”席卷了整个神州大地,也让本该在当年7月开幕的展会不得不延期举行。3、4月份时,东博的招展已达到了80%。而到了5、6月份,“非典”开始肆虐,很多展商无法如约参展,因而提出了退款要求。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之前所做的大量宣传将付诸东流,东博毅然决定尊重客户的要求。那一年,东博损失了200多万元,但同时也赢得了更多客户的尊重和信赖。
“非典”过后,大批客户找到东博要求参加展会,很多都是由老客户介绍而来,其中还包括众多国际展商。一时间,东博的诚信、服务至上的理念得到了广泛认可,并开始在机床业界传为佳话。同时,东博的品牌价值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此后,每提及那一年的展会,钟国苗总是说,暂时的亏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以客户利益为先,体现企业品牌的忠诚度。有了值得信赖的品牌,得到客户的认可,在行业中站稳脚跟,才能长足发展。
2003年,“非典”并未压垮东博。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东博所体现的那种敬业、诚信、努力、拼搏的精神。
2003年,东博在“非典”的严峻考验面前,实现了第二大历史性跨越。
2005-飞跃
2004年,东博将企业名称与展览名称合二为一,“东博国际模具展”,这一大胆举动在业内引起不小的震动。而后为了打造品牌,扩大国际影响力,紧跟市场需求,“上海国际机床展(东博展)”的名字正式启用。
钟国苗说,东博当初的决定,是顺应市场的需求,对东博机床展未来的信心。同时,抱着为参展商服务、对行业负责的目标,东博开辟了机床行业的官方网站“东博网”(www.eastpo.net)。网站作为科学、快捷、全面发布机床行业供求信息、技术进步和理论研究的现代化通道,更优于其他沟通手段,读者覆盖汽配、航空航天、船舶、军工、纺织、通信等行业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以及机床生产厂商的决策层。自创建以来,其专业性和权威性得到了业内的一致认可。
而作为另一个服务平台,《东博报》及时发布展会信息及行业动态,为参展企业提供有效的宣传推介服务,以达到“浓缩亮点、提升品牌、推荐名优”的目的。将主办方和企业紧紧联系在一起。
增值服务不断细化创新,让东博机床展的品牌影响力迅速在业内提升。2005年,东博机床展的展览面积突破了
东博实现的不仅仅是数据上的飞跃,更是品牌价值的飞跃。
2007年,东博在展会中融入了更具特色的“国际化元素”。由韩国机械产业振兴会牵头组织的上海韩国机械展正式与东博机床展强强联手,为打造国际化展会形象,扩大展会影响力迈出了重要的一步。钟国苗告诉记者,自2004年起,韩国机械产业振兴会就开始关注东博,并一次次与东博进行接洽,对东博机床展所体现出的专业性、国际化等方面给予了高度评价。中韩两国的机床机械展联手,为中韩与海外企业创造更多的合作机会。
2007年起,东博开始迈向新的历史高点。
2008-腾飞
日历即将翻到
此外,本届展会的专业论坛也精彩纷呈。包括“国防科技工业生产制造技术与工艺创新研讨会”、“长三角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科技论坛”、“机电设备招标培训大会”、“机床及机床零部件跨国采购论坛”等专业性的主题论坛将频繁亮相。
值得关注的是,为了进一步扩大上海国际机床展的国际影响力,此次上海国际机床展与上海跨国采购中心合作,联手举办“2008中国(上海)机床跨国采购洽谈会。钟国苗向记者介绍,选择与跨采中心的合作,也是东博的一次全新尝试。东博希望能借跨采中心之力,吸引更多的国外采购团来关注上海国际机床展。据了解,此次将有来自印度等东南亚国家的采购团以逆向采购的形式在展会上设摊,为国内外的机床买家提供一个交流洽谈的平台,共同探索全球化机床贸易发展的最佳路径。
作为10周年庆典的重大活动,第10届上海国际机床展将联合100家参展企业共同举办“倾情大回馈”巨献活动,以高性价比的产品,回馈企业,让利总额将达5000万元人民币。
盛世东博机床展,荣耀庆典10周年。“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东博10年的征程已成历史,新的篇章正拉开帷幕。钟国苗告诉记者,东博的目标不仅是办好每一届展会,更是要为促进中国机床业的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引进来的同时,更要走出去。目前东博正与印度机械行业协会进行接洽,
努力将中国企业推介到印度机床展上去。”钟国苗说。
据了解,2007年我国机床进口增速下降,而同时出口却在进一步提速。2007年1~10月,机床总进口57.06亿美元,同比下降4.8%;而出口总额达到36.24亿美元,同比增长36.66%。
在国际市场上,包括印度、印尼、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每年都会举办专业的机床展,如果东博能帮助中国企业在海外展会上进行推介,将为东博打造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展会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钟国苗说,东南亚一直是东博极为看好的机床市场,中国的机床企业要想实施走出去战略,东南亚市场将是首选。面对未来,钟国苗和所有的东博人一样,踌躇满志。
十年磨一剑。
东博的10年,是历经曲折、铸就辉煌的10年。
东博的10年,是打造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的10年。
东博的10年,是赢得海内外客户信赖的10年。
东博的10年,是收获无限价值与喜悦的10年。
我们有理由相信,东博的明天,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