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消循环的良性与恶性


产消循环的良性与恶性

公平诚信之法治社会是产-消通道畅通的基本环境。我国是个穷国,为什么银行存款高达8亿元且产大于消而物价低迷呢?原因在于诚信不够分配不公,养老低保不完善。具体表现为,一是关系借贷造成欠债者偿还能力与信誉不够,赊购高超消费不能形成;二是国家共生存保障信誉不够,老百姓不敢花钱;三是财富分配倾斜于官员、同政府相关的垄断行业中,制造了极不合理贫富差距,以致多数人无钱可花。从阴流子概念可知,诚信是阴流子高速增量流动、产-消通道畅通基本条件。诚信不够,则阴流子沉淀于银行里,阴阳流子发生有效碰撞机会就少。

研究产-消通道要从分析个人的劳动与消费入手,然而再分析全社会的C值与E、D、F分值。  

一个人如果拼命劳作而同时省吃俭用,在自给自足经济条件下,此人要么是劳动效率低下而徒劳贫困者,要么是勤俭积累而过剩富裕者。而在分工交换的商品经济条件下,此人除了自给自足条件下的二种结果外,还有另外四种情况,这就是可能的剥削者或被剥削者,可能的阴流子控制使用者或技能者。事实上,我们现在的社会以分工交换的商品经济为主,自给自足的经济为补。因而这世上有三种人,一是勤劳致富的高产出低消费者;二是入不敷出的贫困者或奢侈挥霍者;三是高超消费方式下的量入而出者。如果全社会的人都是高产出低消费的第一种人,则必然是清苦生活伴随的大规模社会性过剩。过剩必然有浪费,同时要增加储存保鲜工作量、占用资源、开支费用等。这样,似乎生产是发展了,但消费水平则未得到应有的提高,出现生产不为消费服务的劳动浪费,使人生价值大打折扣。结果是产大于消,必导致产-消通道堵塞。通道堵塞体现在分配上的特征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即消费金分配不均,因为只要现有产品公平地分配,则无论GDP多高、社会财富多么丰富,都不可能出现生产过剩。在如此产品卖不出去、劳动者生存难保的状况下,岂能奢谈科技创新、发展生产力的道理。纵使科技迅猛发展也只能是经济危机式的恶性循环,一旦遇到灾难年就会出现民不聊生的惨象。反之,如果全社会的人都是过着入不敷出的贫困生活或高超消费生活的第二第三种人,则无任如何都是好兆头。因这种困境在现实中是难以为继的,很快就会转化为扩大生产的动力,即使发生了危害也不可能大于第一种人的情况。原因是资源有限使得奢侈者只能是少数人,况且危及到生存时就不可能有奢侈生活,出现了问题社会又会加以调整。穷则思变,贫困则必定想方设法谋求科技发展。事实上,高超消费必然成为高产出、科技生产力高速发展的抽动力。因为先消费后劳动、赶潮流推创新的生活上限为现有库存产品和现有科技生产力水平,而不可能无限制消费,不可能消费掉未生产出来的产品。在此略超前的欲望驱动下,科技必创新生产力必发展。所以,产-消循环良性与否的重点在于生产是否充分服务于消费,而短暂的影响在于资源是否短缺,特殊情况为大锅饭公有贫困经济,即一个和尚担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的状况是否消除。对上述分析加以概括,得出四个产、消循环回路分别是:①社会大生产→消费金分配不均→全社会消费低迷→通道堵塞、产品储存→再生产萎缩。②低产出→低消费→饥寒相加→管理技术、人才奇缺而劳动者素质低→生产萧条。③低产出→高消费→强力推动生产与创新→经济在动荡中恢复→经济提速发展。④生产→高超消费→人才与劳动者素质普遍提高→生产效率高、休闲时间多→原始创新增多科技发展快→再生产不断扩大,龙头产业一浪推一浪。

综上所述,抓消费促生产就会出现产、消良性循环,而抓生产逐利润就会出现产消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