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经营学》(第一部分第六章)


    第六章  城市地标与城市竞争力
    冷战时期的一个显著的行为特征就是国际间的军备竞赛,也就是说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是以军备为核心的竞争。进入新经济时代以来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战略发生了重大转变,这就是全球新时代的主旋律------国际竞争力问题。如何增强国家竞争力已经成为21世纪各国政府的头号重任。我们知道国家是一个主权概念,它的主要物质载体是一定范围内的领海、领空和领土。而能代表一国先进的生产力和文化的主要还是指城市,这是毋庸置疑的。因此,国家竞争力首先是看城市竞争力,而如何打造21世纪的城市竞争力这才是城市经营的终极使命。本章就是力图通过对城市地标概念的系统研究以企揭示出城市地标与城市竞争力的相互关系。
     
    第一节   标志性建筑与城市地标的关系
    一、什么是标志性建筑
    标志性建筑往往是一座城市的重要标志,它对提高一座城市的知名度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使人们提起它就能想到这座城市,而提起这座城市,也会让人们想到这个标志性建筑。(王连生《对大连城市建设模式的初步认识和体会》)
    二、什么是城市地标
    所谓城市地标是指能够彰显出一个城市的显著特色、文化底蕴、经济实力、科技水平等要素的一组标志性建筑,是一个城市形象的物质表现。
    三、城市地标与地标式建筑的关系
    城市地标与标志性建筑是包涵与被包涵的关系,也就是说一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是组成城市地标的基本单位,但并不是说有了标志性建筑就等于有了城市地标。因此说,城市地标的外沿和内涵远大于标志性建筑。比如法国的卢浮宫、艾菲尔铁塔、凯旋门、香榭丽舍大街等,构成了巴黎古典文化与现代文明,历史厚重与现代时尚交相呼应的国际大都市形象,但其任何单一的标志性建筑都远未能达到这一至高使命的要求。上海的东方明珠与外滩、浦东陆家嘴构成了上海的外向性港口贸易城市形象。
     
    第二节   城市地标的基本概念与内涵
    一、关于城市地标的几种说法
    城市地标概念是在城市经营背景下提出的,也就是说地标式建筑出现在前,城市地标出现在后,之所以有相当一部分人对城市地标概念的定义仍然局限于地标式建筑概念的层面上,其原因就在于很少有人认识到这一点。例如:
    1.标志说
    城市地标如同人的名字一样是一个标志符号。
    2.个性说
    城市地标是一个城市个性特点的体现。
    3.烙印说
    城市地标是一个城市的时代烙印。
    4.技术说
    城市地标体现了一个城市的建筑技术水平。
    5.实力说
    城市地标是一个城市经济实力的体现。
    6.文化说
    城市地标体现了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
    7.形象说
    城市地标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形象。
    8.地段说
    城市地标代表着城市地段位置的重要性。
    纵观上述几种说法,我们无可否认他们均从不同的角度阐述出了城市地标的一些基本特征或功能。但是他们均未从一个城市发展与城市运营以及相对系统的高度来阐释城市地标的本质和内涵,无法揭示出城市地标在城市经营和国际经济一体化这一前提下的关系和作用。
    二、城市地标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一)城市地标的基本概念
    根据前述罗列和基本概述,我们认为城市地标是指“一个城市在明确自身特色和历史阶段的前提下,整合城市内外资源要素系统科学地打造出一组或一组以上的能够体现出该城市特色形象和整体竞争力的标志性建筑”。
    (二)城市地标的基本特征:
    1.历史性
    城市地标是在某一历史时代下打造成的,是时代城市的缩影。比如:法国的凯旋门就历史地见证了法兰西民族的拿破仑英雄时代。
    2.特色性
    城市地标是一个城市个性特征的标志。比如,北京的天安门是中国政治中心的体现,西安的钟楼体现了西安悠久的历史文化特色。
    3.系统性
    城市地标从表现形式上呈现出主地标和副地标相映成辉,彼此衔接的系统形象。比如:上海的东方明珠与外滩、陆家嘴保税区等构筑了上海的外向型国际港口大都市形象。法国的艾菲尔铁塔和香榭里舍、巴黎圣母院等奠定了巴黎的古朴文化与休闲时尚的城市品位。
    4.竞争性
    城市地标是一个城市经济、文化、技术等综合实力的体现,是一个城市竞争力的彰显。比如,纽约的洛克菲勒广场和世贸大厦以及华尔街就展示出了世界金融中心地位和国际化大都市形象。
     
    第三节  城市地标的功能
    城市地标作为一个城市的竞争力标志,它反映出了一个城市的经济水平、科技实力、人文特色、地理概况等要素的综合水平,是城市对外的形象载体。而城市地标之所以能承担这样的社会使命是源于城市地标的功能。
    (1)传播功能
    城市地标作为一个城市个性特征和综合实力的标志,在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传播上是其它城市要素无法比拟的。
    (2)聚集功能
     城市地标有聚集人气,增强城市凝聚力,扩大对外交往,吸引域外投资的功能。
    (3)链接功能
     链接城市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纽带。
    (4)间接布局的功能:
    城市地标是建立在城市系统规划、整体布局、综合开发基础上的,以城市地标为核心,梯次布局,可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资源,提高级差地租的功能。
     
    第四节  城市地标与地产业的关系
    一个国家的价值要看其文化价值;文化价值看科技价值;科技价值看产业价值;产业价值看地产价值(搜狐焦点网《国家土地铸就国家竞争力》)。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要看一个城市的地产发展就必须先看城市地标,因为,城市地标代表了一个城市地产业的发展水平。
    一、城市地标与土地的关系
    城市地标作为城市地产的领头羊,它实际上是反映了城市地标与土地的社会承载性(《蓝戈和他的“中国地产新三论”》《中国房地产报》2002年)的相互关系。城市土地是构筑城市地标的基础与载体,城市地标是构筑城市黄金地块和实现土地价值最大化的途径。作为城市地产的核心------城市地标与其承载母体-----土地呈显的是皮毛关系,二者既相互依赖又彼此制约。
    二、城市规划与城市地标的关系
    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套由国土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分区规划、城市详细规划等组成的空间规划系,城市总体规划正处在规划链的核心重要地位,是城区规划的战略纲要。每一个城市规模不一样,地理位置不一样,内涵也不一样。因此在规划上必须体现自己的特色,在城市建设方面要避免千城一面,要创造与自己城市内涵相吻合的城市建设特色和建筑风格。在研究城市特色时,要充分考虑城市自身特点(王明浩《对城市规划若干问题的思考》),用最直接的载体-----城市地标来表现城市特色和彰显城市实力。而城市地标必须是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就要通盘考虑的。因为城市中心、城市功能等要素是要靠以城市地标为核心的梯次布局、合理规划、整体开发来实现的。所以说,没有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作保障,就不可能形成个性特色的城市地标,反过来讲,良好的城市地标正是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的直接体现。
    三、城市布局与城市地标的关系
    确定城市布局形式是城市总体规划建设的重要内容,应该与城市地标的发展方向相吻合。城市地标形式的确定要充分考虑城市的地形地貌、对外交通、资源基础、历史沿革、城市现状,并结合城市发展方向及特点确定,不要刻意追求某一种形式,必要时可以创新(王明浩《对城市规划若干问题的思考》)。城市功能布局与城市地标的关系处理的好坏就是城市建设创新的直接体现,所以,城市地标与城市功能在布局上必须相得益彰,有机融合。绝不能因为城市地标的建设而忽视城市功能,让城市地标成为城市功能分区的障碍。因为城市是为人服务的。随着人们对空间概念和规划理念的不断深化,对城市功能布局必然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在一定地域内工作、居住、游憩的不可分性已经成为今后城市布局的发展趋势。因此,城市总体布局必须兼顾城市功能和城市地标,惟其如此才能使城市地标彰显个性城市的独特魅力,体现城市布局的科学合理性。
    四、综合开发与城市地标的关系
    房地产综合开发是根据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的要求,以房屋建筑为主要对象,选择一定区域内的建设用地,按照使用性质和要求,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征地、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统一配套、统一管理”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开发建设的全部内容的全过程,是城市建设体制的改革的主要内容。另外,它除了遵循“六个统一”的原则外,还要遵循“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方针。这里提到的“全部内容的全过程”是指在建设区域内土地、房屋、基础设施、配套工程一体化的全部建设过程。这个过程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同时也是一项综合性的生产活动,它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董藩等《房地产经济概说》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 第76页)
    房地产综合开发也称城市建设综合开发(武枳《论房地产综合开发》),它初步清理了城市建设和房地产生产中的经济关系,带动了众多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有利于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城市规划的实施。房地产综合开发理念是在中国地产业转型期和日趋成熟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是地产业成熟期的建设指导思想。而城市地标作为城市综合开发的核心板块------地产的核心,其本身就是一项系统工程的点睛之笔,一个没有综合开发理念的城市建设系统,很难有出彩的城市地标,所以说城市地标不可能建设在一个单一的、局部的、非系统性的城市开发系统的基础上,而规范系统的城市地标绝对是建立在成熟的城市综合开发系统之上的。这是毋庸置疑的。从这个角度上讲,没有城市综合开发就没有城市地标,而良好的城市地标正是对城市地产综合开发的彰显。
    综上所述,城市地标作为一个城市综合实力及特色个性的物质体现,它与整体城市的开发指导思想-------系统规划、整体布局、综合开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是城市整体建设开发和系统成熟的规划布局的产物,是一个城市地产业成熟的标志。
     
    第五节  城市地标与城市形象的关系
    一 、关于城市形象在国内有如下几种说法
    1.历史文化说
    城市形象包括外形和内涵两个方面。一般的,城市外形具有直观性,就是它的外部形貌。如城市布局、街道、建筑物、基础设施,城市内住宅区、生产区、商业区的形貌状态及秩序,城市的交通运输状况和环境、卫生建设状况,等等,都是城市的外形,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人们可以直观得到的东西。城市内涵则具有隐蔽性,一般不易让人直接察觉,它需要人们认真考察、细心观察才能感觉到,才能认识它、读懂它。然而这种内涵对造就、树立城市优良形象,让外界对城市真正感兴趣,产生实实在在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方面,却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我们说城市形象是历史文化的沉积和弘扬(陈澄波、寿思华《论城市形象与促进经济增长》第125页)。
    2.城市环境说
    城市形象是以城市环境外貌为载体的各种信息的综合反映。
    3.两个文明说
    城市形象是城市两个文明建设成果有效性的反映。成果的显现不仅仅表现在统计数字上,也不仅仅表现在自我感觉上,而是表现在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饶会林《城市经济理论前沿课题研究》195页)
    4.资本
    城市形象是一种资本,能够给城市带来高额、高效的回报。
    5.品牌说
    城市形象是一种品牌,它向世人展示城市的品味和层次。
    6.城市形象是一种象征
    让人们向往,或者让人们感觉厌恶;城市形象是一种客观存在,更是一种主观锻造。(饶会林《城市经济理论前沿课题研究》第135页)
    除上述说法外还有载体说、视觉说、名片说等等,不一而足。我们认为城市形象是指城市以外观硬件(建筑外型)为载体,来传播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个性、内在实力等要素的综合体,是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财富载体。
    二、城市地标与城市形象的关系
    城市地标是城市形象的传播载体和硬件基础,城市形象是城市地标的内在灵魂和外在魅力的彰显,二者呈互为表里的逻辑关系,可以说没有城市地标就没有城市形象。
     
    第六节 城市地标与城市经营的关系
    前面我们说过城市地标是建立在地产业成熟的基础上的,因为没有市场经济就不可能形成完全意义上的城市供求机制,也不可能形成完善的城市经营主体,而没有城市经营主体就不可能有城市经营客体------土地的“系统布局、合理规划、综合开发”。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城市地标和地产业发展都是城市经营的载体与基础。本节我们就从城市地标的经济意义上入手来全面解析城市地标与城市经营的相互关系。
    一、城市地标可增强城市吸引力,是招商引资的硬件
    在当今开放的世界,城市形象是城市引资搞好开发、建设、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投资者如果对某一城市认定和对其整体综合评价高,他愿意往那里投资的可能性就大些;反之,则会小些。(《城市经济理论前沿课题研究》,饶会林,131页)城市地标代表了一个城市的经济实力、科技水平、文化底蕴、城市特色等多元要素的客观现状与实际水准,是一个城市形象的点睛之作,所以说城市地标是增强城市吸引力和招商引资的基础硬件与核心亮点。比如,纽约的世贸大厦和华尔街显示了纽约是一个国际经济与金融中心,香港中环的客观现状与地理环境决定了它是一个外向型商业公司的聚散地,上海的陆家嘴与外滩展示了一个国际性的港口物流中心等。
    二、聚集城市人气、提升城市地价
    在城市核心功能------聚集功能的作用下,城市地标周围也往往是城市人气最旺的地段,其日客流量多达百万乃至千万人次。由于人口的大量集中导致了地价飞涨。如上海的南京路,北京的国贸和王府井,香港的中环与铜锣湾每平米的地价甚至高达几万美元。另外,又比如西安市的曲江旅游度假区的新城建设,它正是依托西安的城市地标------千年历史名胜大雁塔和自然风景区曲江,在其周围修建大唐不夜城、芙蓉园、海洋馆以及大雁塔北广场等项目,把一个单一呆板的历史见证建成了容古朴文化和时尚繁荣于一体的城市地标。使原本每900元/㎡的地价,一下子翻了近六倍。
    三、城市地标体现市场经济
    进入21世纪以来,不论是发达国家的技术立国,还是发展中国家的招商兴国,其核心无外乎是以城市形象为卖点,以招徕技术输出国和投资国的垂青。发达国家以其高技术形象奠定了技术资本的高附加值,美国加州的硅谷和波士顿128公路的优美环境和高智能建筑把美国的高技术产业提升到了世界的顶峰。而发展中国家则大多凭借其出众的城市地标衬托出该城市的资源特色(文化特色、人才特色、能源特色、资本特色),广泛地吸引了来自国际间的投资集团,大大促进了城市乃至国家的经济发展。因为,简陋落后的生坯毛地是不可能吸引投资商的眼球的。比如中国成都的环境招商战略,也离不开城市地标这一引领城市形象的硬件导航系统。因此,从这一角度出发可以肯定地说,没有城市地标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城市,而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城市就等于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
    城市地标是城市经营时代下的产物,但这并不表明在非城市经营时代就没有标志性建筑。但只有在城市经营时代下才会通过彰显城市个性来吸引投资发展城市经济,也才会有地标性建筑上升到城市地标,所以说城市地标是城市经营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第七节 城市地标是城市竞争力的标志
     
    世界经济论坛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认为国家竞争力是指一国的变革因素、变革过程、环境、企业自信心和工业序位结构这五种因素相互聚集又互相补充的能力。(戴伯勋  沈宏达《现代产业经济学》第366页)同理,作为一个城市的竞争力也包涵了这五种因素,而城市地标却最能反映出这五个方面的基本内涵与外延。
    一、变革因素
    变革因素也就是创新因素,它包括了文化、政治、经济、技术、人文等要素。城市地标是一个城市创新的代表,因为,城市地标恰恰是最能反映一个城市的上述要素的代表,并且也只有城市地标才能最直观的体现上述要素。
    二、变革过程
    前面我们在城市地标概念综述中明确提到城市地标的时代特色,也就是说城市地标是一个时代烙印和产物,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历史记载。比如,西安的大雁塔等有明显的大唐遗风。
    三、环   境
    城市环境的好坏直接反映出了一个城市的精神风貌、个性特色和城市的规划布局、经济实力、科技水平等要素的实际分值,而一个有良好环境的城市绝对不可能没有城市地标,因为城市地标与城市环境的关系如同画龙点睛。
    四、企业自信心
    市场营销学中有一个既简单而又耐人寻味的案例,说的是看一个城市的发展要看一个城市的酒店和夜间照明程度。虽然这话多少有一点牵强,但从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出发,这又是绝对科学的。因为,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得如何?只要看其城市形象的直观代表------城市地标即可,因为一个没有经济实力的城市也不可能打造出一流的城市地标,而没有城市地标的城市也很难说有良好的城市形象。一个有经济实力的城市往往是拉动企业投资信心的前提,所以说城市地标也是企业自信心的标志。
    五、工业序位
    一个成熟的城市地标反映出了一个城市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系统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这一21世纪城市建设基本要旨的贯彻力度。北京的中关村、苏州的工业园、西安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上海的浦东新区均体现出了该城市良好的工业序位特色。而一个成功的城市地标恰恰是布局合理的工业序位与生活区位之间的耦合。
    综上所述,不论是从单一角度还是多元要素出发,城市地标的水平无可辩驳地代表了一个城市的竞争力内涵与外延,所以说城市地标就是城市竞争力的标志。
    第八节 如何打造21世纪的城市地标
    城市地标作为城市竞争力的标志,在城市经营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如何打造21世纪的城市地标则成了城市经营主体的头等重任,本节就是从城市地标的核心要领与基本元素出发,来探讨城市地标的基本内涵为城市的经营主体作参考。
    一、系统规划布局
    城市外形讲的就是它的外部形貌。如城市布局、街道、建筑物、基础设施,城市内住宅区、生产区、商业区的形貌状态及秩序,城市的交通运输状况和环境、卫生建设状况等等都是城市的外形,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饶会林《城市经济理论前沿课题研究》第125页)城市地标作为城市外形中最亮眼的核心部分,必须在规划设计之初就应该系统规划、合理布局,以使城市的外在硬件要素整体协调,相得益彰,避免杂乱无章。
    二、塑造个性魅力
    城市一定要依据其所处区域,按照其区域民族、风情、地理等条件,同时又吸取国内外建筑设计的精华和设计风格,建设本城市的个体建筑和街区布局,力戒雷同和硬性模仿。城市的建筑艺术与风格,特别是标志性景观、进出市的景观、城市的壁画和城市雕塑景观及其民俗景观,一定要有本城市的特点、特色。一定要塑造城市个性,以城市的独特魅力,去吸引外资。(饶会林《城市经济理论前沿课题研究》第133页)
    三、形神合二为一
    城市形象是以城市物质环境外貌为载体的各种信息的综合反映。现在有的人把外貌当成城市形象这是不对的。外貌是载体,要有其内涵。城市形象是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和谐,是视觉形象和直觉形象的统一,也可以说是物的形象和人的形象的统一。(饶会林《城市经济理论前沿课题研究》第125页)
    四、注重文化品位
    文化不仅是古代城市的魅力所在,更是现代城市之魂。法国地理学家潘什梅尔说,城市既是一个景观、一片经济空间、一种人口密度,也是一种气氛、一种特征、一个灵魂。能够展示出城市的气氛、特征、灵魂的,当然是活生生的内涵的东西,这就是城市的文化。我们所能接触到的城市之所以具有超时空的辉煌和令人难以忘怀的巨大魅力,在于其以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去吸引、感化人们,引发人们对这座城市、这一民族历史的追怀和对未来的向往。法国巴黎,我国的北京、西安、杭州、苏州,其对外具有极大的吸引力,缘由在此。(饶会林《城市经济理论前沿课题研究》第127、133页)
    文化既是竞争的一部分,也是竞争力的重要源泉,是十分重要和有价值的经济资源。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会出现世界文化的趋同,同时又要创造独特的城市文化,使两者统一起来以吸引投资者。Dearns和Paddison说,城市文化作为吸引旅游者和投资者的手段已逐渐趋于商业化。但是,我们不应使文化的商业化过滥和太俗,不然会超出经济的承载力和限制经济水平的提高。例如,文化广场虽是城市文化的重要内容和设施,有的说广场文化是城市文化的灵魂,但也不是说一个城市拥有的文化广场越多越好,太多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所以必须进行城市格调管理,引导市民的价值取向,提升市民的思想精神境界,培养优良的品德行为作风,展现良好的精神面貌,体现宽容、公正、真诚、信任和友谊的城市气度品格,以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吸引投资者和旅游者。(饶会林《城市经济理论前沿课题研究》第206、20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