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为什么是穷人》回帖精选(36)


(愚作《农民为什么是穷人》于2006年5月首发“快乐博客-陈嘉珉”,至今拥有近500篇回帖,除旧迎新之际慢慢读来,感觉有不少真知灼见。特精选部分整理转存价值中国网——陈嘉珉/2008年农历正月)

原载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953cc80100076o.html

(351) 金木水人(2006-12-22 09:00:54)台湾农民为什么有钱?老蒋到了台湾后,吸取教训,首先在台湾搞了土改,土地私有化,耕者有其田。这就是今天台湾农民为什么富有的主要原因。土地私有化后,人们担心的两个问题并没有在台湾出现:一个是土地兼并。中学念历史时,这个词语是中国历史上最可怕的教训,地主豪夺农民血泪的意识形态教材几乎是我们潜意识中对于土地私有最可怕的记忆。为什么呢?台湾聪明的脑袋都在新竹工业园,小资都在台北这样的大城市,生意人在上海,农民在本地。既然人可以这样分,自然没有土地兼并的出现。二是农民失地。这是一个可以反证的命题。农民有土地产权,卖土地就是一种公平合约,而不是说,他们被政府强行征走了。台湾不但没有失地的农民,还曾有佃农,其实后者并不是被剥削者,详细可见张五常的博士论文《佃农理论》。我对台湾农民的直观印象有四个:一、在阳明山上,有一家卖烤地瓜和鱿鱼的小摊,主人是姐妹俩,他们的家就在路边的山坡上。几间闽式房子前有一个破茅棚,里面停着一辆小轿车。他们说,这块山坡地就是他们的,是蒋公(介石)分给他们的。二、在台北最高的世贸中心附近的黄金地段,有一块号称台北最贵的农田,主人不卖这块农田,每天在地里种菜,旁边是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台北政府不能只给几千块钱就像北京或安徽宿迁的官员一样强行拆迁。三、我在南投县一个叫埔里的乡村小镇里正好碰到一个婚宴,完全的中国风俗,人们穿得很得体。他们很多人开着汽车来的,比较好的有宝马、沃尔沃等,最普通的就是日本丰田。吃完婚宴,很多人想结伴去逛,不少人从饭店里买了好吃的点心回家。四、我们的导游一直在我耳朵边说,台湾的农民有地,他们真的很有钱。这样的话重复了有一百次,就像一个大陆的导游对游客说,温州人很有钱,他们确实很有钱一样。中国大陆在1978年最伟大的一次历史壮举是,把土地分给了农民,国家百年产权,农民有使用权。但一个人一生也过不了百岁,因此,心理感受上仍然是私有产权。这才有了后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但包产到户毕竟有历史的局限性,在当前地方政府疯狂卖地的风潮中,农民成为最大的受害者,这就是前文提到的失地农民。政府以产权所有者的身份,低价收取土地,高价拍卖土地从中获利,农民成为第二次财富分配中的受害者。这个问题,北大的周其仁老师呼吁的最多,周也是我尊敬的学者之一。目前,我们的农村有400万失地的农民。

(352) [匿名] 转帖(2006-12-22 09:02:35)张紫芬于2006-12-21 发表[回复此评论]:我也是从农村走出来的,曾经我为自己是一个农民的女儿而自卑,今天我又为自己是一个农民的女儿而高兴,不是因为现在的老家变富裕,而是我知道他们的可贵。但是对于农民的奇穷我也深有感受,曾经我差点因为经济的原因辍学,后来阴错阳差地走出农田,走进城市。而在“那山的那边”(这是我在十多年前上高中时候写的一篇城市跟农村区别文章的标题),并不是所有的女孩都有我的幸运,只是面对贫穷我也只能说无能为力。如今我的老家可以算比较富裕了,但是真正富裕的,还是走出农田的人,真正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并没有改变。

(353) [匿名] 转帖(2006-12-22 09:03:32)网友于2006-12-21发表[回复此评论]:“从表面上看,农民贫穷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人口太多,二是缺乏教育。”那么为什么人口太多?在如今这个社会,这种现象会一直下去吗?部分地区的农民的的确确是缺乏教育,那么造成这样的现象的本质是什么?其实,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对农民有着某些认识和理解,每个人都可以说出一些道理,问题是如何去解决问题,我想这个比得出农民为什么贫穷要实在的多,我们不能杞人忧天。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我在一个论坛上看到这样的话,“被国人毁掉的词:农民,同志,小姐”。我想我们不仅仅是要探究农民为什么贫困的问题啊,看看社会是怎么看待这些角色的吧!!!!

(354) [匿名] 转帖(2006-12-22 09:04:26)徐尚杰于2006-12-18 发表[回复此评论]:我是农民的儿子,我知道农民为什么穷?1、教育、知识的缺乏是关键,为什么?教育的缺乏,父母(没有文化的父母)是自己出生、最好的老师,老师不知,学生能知道什么?知识在哪儿?父母自己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他能带给你什么知识?只是传统的观念和做法,没有创新的理念和思维,他就是上帝也白搭。没有知识,就没有力量,也就没有财富。2、思维和观念无法创新,他就是农民,如果接收不到新的知识和理论,这一辈子也就没有出息。因为,先进的理念或想法不会凭空产生,他来自于实践和生产。3、社会的人们天生就对农民产生歧视和不知。“穷山恶水出刁民”传统理念的错误所致。“农民天生就脏、就是受苦的命”,其实不然,不信你去亲自试一试,就可见一斑。4、知识的无知,带来自身的懒惰。但我可以说这不是问题的关键和核心。

(355) [匿名] 后无子(2006-12-22 10:38:03)我对农民前后有过三种意识。三十年前由于自己生活在农村里,对贫穷司空见惯、习以为常,我和农民没有异样,对农民和贫穷有一种近乎无意识的感觉。后来出外学习、工作,虽然意识到农民贫穷的可怕,但总是对他们美好的未来怀着无限希望,诸如“新时代农民”、“社会主义农民”、“农业现代化”、“农业机械化”、“农业市场化”、“科学种田”、“拖拉机生产”、“亩产万斤”等等词语,都是曾经负荷我无限希望的概念载体。可是而今,我是彻底地失望了,农民根本没有办法脱离贫穷。赞同!我也是这样的感受和想法!

(356) [匿名] 孩子(2006-12-28 09:01:13) 农民要富,还得靠中央,让农民也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例如减税、例如贴补、例如返哺等,让那些国有资源,让那些社会公共资源让每个农民都有份,农民才能跟上致富的步伐。

(357) [匿名] 富人(2006-12-28 09:06:11)富人、穷人,富业、穷业——这些概念所反映的实际内容完全符合矛盾、循环、平衡等超人法则。一些人完全可以因个人因素改变一己一时的命运,但改变不了超人法则的总体精神。(陈嘉珉)

(358) [匿名] 炉子(2006-12-28 13:12:40)“但大多数人的命运定数中却没有这个变数,他们的一生注定是一种另类无望的生存。”(陈嘉珉)

(359) [匿名] wuming(2006-12-29 10:24:16)一是新华书店他们不敢去,书价惊人。随便拿一本书的价格足以让他们惊讶不已,对他们来说书店的门槛儿太高。不要说农民工敢不敢进书店,就我这个也算老白领的也很少上大书店,因为一本书足以抵销我多日的生活口粮。书价高是众所皆知的事,不赘述。二是没有可读之书,需求错位。现在的出版物多是立足于中上层次的消费人群,对于文化层次和理解能力不高的农民工来说,这些内容丰富、装饰精美的书就是一部“无字天书”,不适合他们阅读。虽然也有很多针对农民工出版的书籍,但一看内容,很多都是空洞而不实际,一般都是价格不菲的技能或农业科技等内容。真正贴近农民工城市生活、城市生存需求和“买得起”的书几乎没有。造成这种局面与现在的出版市场有很大关系,说白了就是这类书“无利可图”,因为农民工对阅读物的消费水平是有限的,谁愿投资做亏本买卖?所以,看廉价的黄色书籍顺理成章成了他们无可奈何的选择。

(360)     [匿名] wuming(2006-12-29 10:24:40)三是农民工对融入城市的知识有需求但很茫然。农民工来城市工作久了,适应了城市生活,其思想认识和追求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但作为被排挤和忽略的“边缘人”,他们很难与城市人有交流机会,也缺乏对城市了解的有效工具,城市概念对他们是很茫然迷惑的,因此书籍就成了他们对城市事物和城市生活重要的沟通渠道。在缺乏这类阅读工具时,他们只能想到那些廉价的黄色书籍算命看相的书籍。因此,对于在城市里工作和生活的农民工来说,对城市的认识和融入方面的知识更加需求。前不久江苏做过一次调查显示,40.5%的农民工表示已经适应了城市生活,29.1%的农民工认为比较适应,有27%的农民工感觉一般,只有3.4%的农民工不太适应和不适应。从这个数据上看,高达近七成的农民工对城市生活产生了兴趣并渴求生活在城市。既然有这么多农民工愿意生活在城市,自然他们就想拥有与城市人一样的生活和需求。问题是,我们该以何种方式让他们融入城市?与城市和谐并存?四是社会关注点不到位。很多人首先给农民工定位在“没文化”、“他们会看书吗”等一些偏见之上,把农民工这个群体划分到“无知”的意识里去了,没有想过让农民工这个群体如何融入到主流社会中来。在一些社会精英中,为农民工呼吁呐喊的人很多,但大多数都把关注点过度地集中到了“维权”、“讨薪”这些方面,而忽略了农民工的生活及融入社会的需求(综合素质提升)。我们不能仅停留在帮他们维权上,而要教他们怎样维权,产生维权意识。“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要想让农民工在城市里“如鱼得水”,那就要教会他们游泳的本领。五是政府服务深度不够。这些年很多地方政府也在关注农民工的读书问题,如成立“民工阅览室”、“民工读书室”及图书馆免费对民工开放借阅等,但不管用何种方式,还是我前面说的,只不过是为农民工开放了一个“无字天书馆”,因为里面缺少他们迫切需要的读物。再则,这些场所多是在若大城市的某一角落,要想去看免费书,除了“挤”时间(不知包工头让不让“挤”时间),还得乘车跑腿兜一大圈。有花这时间和乘车费,倒还不如就近用乘车钱就可以买一本廉价的黄色书看了。所以,这些“民工读书室”大多冷冷清清,最后无疾而终。

《农民为什么是穷人》回帖精选(37):http://www.chinavalue.net/Blog/BlogThread.aspx?EntryId=68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