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和元:被折腾的佛


陈嘉珉按:从评论文章中吸取知识营养是我上网八年来最大的收获。在评论我的文章中,最珍贵者是批评文章,当时看了不舒服,但数月或数年之后细读,常常茅塞顿开,受益匪浅。大量批评我的帖子始2003年,至今已下载400余帖,为便于集中浏览、温故纠错、增进交流,特开设“他山之石-网友批评(转帖)”专栏,存放已拜读的点名评论文章。

 

韩和元被折腾的佛

http://www.chinavalue.net/Article/Archive/2008/4/18/110071.html

作者:韩和元 | 原创 | 2008-04-18 03:04 | 

最能够说明陈嘉珉的哲学的文章,大概莫过于他的《县太爷被杀说明什么》一文,这也是这位高产者自荐的文章,应该很能够说明问题了吧。那好,让我们来看看这位念诵《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大师是怎样来用他的“佛”阐述他的折腾的,他在他的文章里写道:

“……我的第一个人生观点,是我觉悟到超人力量规定:人生的内容和意义是折腾,折腾的最高法则是矛盾、循环、平衡,折腾的方式是讲、吵、打。”

“……我的第二个观点,是我四十岁之后深刻感悟到并且坚信:人生折腾的法则和方式既然由超人力量规定,那么人生命运就是有定数的。”

请注意他反复出现的超人力量。

但我们知道:佛教是以人为本的佛教,佛陀在各种经论中一直强调“我是众中的一个”,表示他不是神(也就是陈嘉珉所提到的超人力量)。《维摩诘经》则说佛国、佛土在众生身上求,离开了众生,就没有佛,离开了群众去求道,是没有道可求的。六祖大师更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犹如觅兔角。”我们要成佛,必须在人道磨练、修行,由人才能成佛,在其他诸道中,是无法成就佛道的。

分析心色到极微,建立阿赖耶识种子以为一切法缘起的根。释迦除前述「四圣谛」说明一切有情的处境皆苦外,另有「十二因缘」说明一切有情的活动都在「无明」的状况中。十二因缘即「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忧悲苦恼」。因「无明」而缘「行」,因「行」而缘「识」,因「识」而缘「名色」,因「名色」而缘「六处」,因「六处」而缘「触」,因「触」而缘「受」,因「受」而缘「爱」,「因「爱」而缘「取」,因「取」而缘「有」,因「有」而缘「生」,因「生」而缘「老死忧悲苦恼」。因如种子,缘如阳光、土壤、水分等,无因不能出芽,无缘也不能成树。一切有情带着无始以来的惑与业——「无明」与「行」;如果没有无始以来的惑与业,不会起现段生命的种种身心活动,这是前际生死的根本。而前际生死的行业,又以无明为因,这便是「因无明缘行」。由于过去业惑牵引,妄生种种分别,这妄想分别便是「识」;随识入胎,因而产生现世的种种身心活动——「名色」、「六处」、「触」、「受」;有了现生种种身心活动,便造作现生的业——「有」;有现生的业「有」,便产生苦果——「老死忧悲烦恼」。

有情之所以在生死苦海头出头没轮回不已,本来立个业力不灭做因就够了,这就好比稻米之所以繁衍不,已有种子为因也就可以。佛教之所以在「行」之前又立个「无明」作为「行」之因,除了指出有情一切活动的本质——盲目痴愚外,并预为解脱之道张本。佛教言解脱之道不主信仰,藉神的力量拔除苦业,主要赖自身的努力,藉智慧的引导,照破生死的根本——无明。截断生死的连锁,超生出世,不入轮回。「无明」即是痴愚,就理也说是不明四圣谛、十二因缘,因而不知人生的实际情况与解脱之道;就事而言是所谓我执与法执,即身见、邪见、贪、瞋、痴等惑,因而身入笼牢,不得解脱。佛教不主藉上帝恩宠救赎,则势必承认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佛教既主因缘,则成佛亦必有成佛之因。所以佛教发展到最后,真常心系统最盛,虽已违离缘起性空之旨,但确合乎时势需要。从各个角度来看,生命的自私愚闇确是存在,止乃有志向上向善者所不可忽略。虽说破迷有待自性光明,而自性光明恒抵不过愚私,此所以儒家并不纯靠自力而部分仰赖礼乐来熏陶的理由所在。以「无明」为生命的本质,则势必认为人生荒谬,一无可取,不超生出世不止。以「大明」为生命的本质,则必将承认天地万物是个大谐和,此生此世即所归止。然而平心而论,佛家所谓「无明」,从另一角度看,不仅不是非理性,反是大理性。以男女的痴爱而言,可谓无明之尤,但明明是种族要求繁衍的力量在支配个体,个体在种族要求繁衍下,不能不痴爱。对个人而言,不知所以然而然,所以可以称无明,对种族而言,是个巧妙的设计,有明确的目标,不可称为无明。其它如贪婪、瞋怒等,也都可看作个体保护自身所不可无的本能,不能全作无明看。此所以佛教发展到后来,不能不称「凡有心者定当成菩提,一切众生悉有佛性。」

但我们的陈嘉珉先生却认为,人生折腾的法则和方式既然由超人力量规定,那么人生命运就是有定数的。如果按陈大师的说法,那么成佛事实上也是有定数的,而不是如佛陀所说的,我们要成佛,必须在人道磨练、修行,由人才能成佛这样一个基本路径和过程。

佛教晚期虽发展出真常心一系,以为心能生万法,以「常乐我净」来描述涅槃,但原始佛教则说缘起及缘生的,这是释迦自认为与当时奥义书「梵我为一」的思想根本差异所在。佛告阿难说:「阿难!当知诸法皆由因缘展转相生,是故轮回不能断绝。缘生法者,所谓老死;由生为缘,即有老死。……此缘生法,即是诸佛根本法,为诸佛眼。是即诸佛所归趣处。」一切事物并非有造物主在那儿创造,只是「因缘展转」相生相灭,所谓「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都无自体。依此「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这是大乘空宗的根本思想。但有意思的是陈先生却并不能够认同这个基本的观念,这个佛子却并不认可「因缘展转」相生相灭,他的世界里有的是定数,超人力量决定的定数,而不是人本身的业,不是业的「因缘展转」。

够了,这位念诵《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大师就是这样折腾佛,但陈先生你应该善哉善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