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问题


根据美国全球竞争力研究院,华人商业精英辅助初级计划在中国区的战略合作伙伴—中国富达公司市场总监陈宏辉了解到: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就业能力最看重的5个指标分别是:专业知识与技能、敬业精神、学习意愿和可塑性、沟通协调能力以及基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陈宏辉先生说:影响我国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因素主要有三大方面:一是大学生自身的目标设定不明确,二是高校对市场需求反应的速度与能力不强,三是高校就业服务机构人员的工作职责简单,素质要求不高、专业化、职业化、实践操作层面程度较低。

应届大学生到岗工作,对所学专业实际知识应用率不足40%,喜欢按照所想进行海拼,对其人生发展没有进行过系统的组织。听到什么好就喜欢把这个东西拼来用。而且多数学生表现出所学过的知识根本无法转化成自己在岗的实际能力。

大学生就业常常会遇到以下几个就业观滞后的通病:

1.“宁到外企做职员,宁到大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国际市场反映情况表明,社会发展的经济支柱承受力最大、需求量最大的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发展空间、提供创造能力平台、个人职业发展机会,以及易于产生成就感等都大于外企。

2.“就业不如创业”。多数大学生感到就业路更艰难,好工作难找,薪水低,工作条件艰苦,发展较慢,个人能力高估。很多大学生认为就业找饭碗不如创业谋发展。找个好的关系,大树底下长不出大树。但大多数多方面准备不够,创业者变成了撞祸的事业。学业和经济双重收到较大的影响。

3.“就业难不如再考研”。在校大学生在就业难的压力下,选择了继续读书,虽不情愿,但别无选择,在大学里流传“大四不考研,天天都过年”,学习已不是兴趣,但还是选择了再学习之路。

大学生就业的经专业分析可以确定为以下几个环节:

1)认识自我------解决以下问题:我怎样更好地了解自己?我从自己的经历中学到什么?我擅长什么?什么对我最重要?谁可以帮助我?

2)扩大选择------解决以下问题:什么样的选择是可行的?我将寻找什么?我的职业范围有多大?我有何种第一手资料?机会在哪里?可以和谁讨论这些问题?

3)做出决定-----解决以下问题:我做好准备做出选择了吗?我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样的工作吗?我清楚自己能贡献什么吗?我清楚自己的兴趣集中在哪里吗?我脚踏实地吗?谁可以帮我权衡利弊?

4)开始行动-----解决以下问题:我做好行动的准备了吗?我大学里必须做什么?何时开始?什么可以增加我的机会?谁可以在学业上上帮助我?

5)进入就业-----我的计划是什么?怎样准备面试?从哪里获取就业信息? 从何处寻求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