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发生,迄今已过了整整19天,各式工作中心和重心已真正从“抗震救灾”向“灾后重建”转变。大灾之后防大疫,需要国家和社会对幸存者倾注更多的关心和爱心,其中,灾区百姓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干预工作是极其重要的一环。
武警总医院急救医学中心主任王立祥总结出地震后十大足以致命的元凶,提醒在地震等灾难发生后应该在有限的条件下,注意个人健康。这十大“致命元凶”分别为:
一、“泥土”。出血外伤 应分三步处理:1、清洗伤口,如果没有双氧水等专业消毒制剂,应该选择清水冲洗;2、开放伤口,压迫止血后,不能密闭伤口;3、尽快寻找医生帮助,注射破伤风疫苗。
二、污水。如果没有纯净水饮用,尽量选择深井水,其次是泉水。不能确定来源的水,尽可能加入漂白粉等消毒剂,煮沸,不喝生水。
三、毒蛇。睡觉时扎紧袖口裤腿、尽可能不睡地上,不靠近墙壁。
毒蛇咬伤自我救助正确方法:1、尽快捆扎伤口上方的大血管,防止毒性血液回流心脏;2、用大量清水反复冲洗伤口表面;3、负压吸引出毒素。注意用嘴吸吮时,如果口唇皮肤有破损或患有口腔溃疡,会迅速吸收扩散毒素,所以要尽可能用塑料性薄膜覆盖在口唇与伤口之间,再进行吮吸。也可以用刀划开伤口,挤压出血排出毒素;4、迅速寻求医疗救助,注射抗毒血清;5、严禁奔跑或剧烈运动。
四、老鼠。震后注意防鼠、灭鼠。不食用鼠类啃噬过的食物,以免感染“流行性出血热”。这种传染性疾病高发,且致命性高。
五、蚊子。蚊子最易传播疟疾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睡觉时尽量使用蚊帐,或在裸露的皮肤处涂防蚊霜剂或药水。
六、苍蝇。苍蝇最易传染细菌性痢疾。
七、尸体。在48小时内,尸体所产生的细菌、病毒、微生物成几何级增长,极易造成次生灾害,要尽可能早处理,严格消毒并用尸袋隔离。掩埋地点远离水源和居民区,并做到深埋。接触尸体人员要戴口罩、手套,穿防护服。尸体掩埋后,要严格消毒所有衣物和用品。
八、悲伤。极度悲伤可能会造成难以预计的心理问题。
九、栓塞。骨折病人复位固定后,要主动或者被动地运动患处。如手臂骨折,可采用握拳-松手-握拳的方法活动,促进血液流动,防止产生血栓。抬高患处有利于血液回流。
十、握手。在灾区缺少干净水源洗手和消毒剂消毒时,减少握手可大大降低疾病传播几率,拱手致意可有效避免病毒传播。
此外,根据笔者在灾区短暂的生活经历及与灾区群众交流所获得的信息,在向一些医卫专家请教后,对在灾区生活的同胞补充以下几点注意事项:
1、大型临时安置点要注意室内通风和防潮,防止呼吸道疾病滋生和传播;
2、灾区群众因空气、水质污染,受伤、焦虑,衣食短缺等因素,体质下降,对疾病的抵御力减弱,尤其要注意加强体育锻炼;
3、蔬菜、瓜果在搬运、传递过程中极易产生污染,不能生吃,应该用煮沸后的温水仔细冲洗或削皮后食用;
4、遇到高烧、腹泻病人要及时向医卫人员报告,并尽量避免接触,没有专业医卫护理技能并没有相关防护用具的普通百姓尤其不应自做主张进行“救助”,容易“害人害己”,好心办坏事;
5、生活垃圾要及时清理,并统一倾倒在指定地点,由医卫人员进行消毒处理;
6、尽量避免“扎堆”,以免接触互相感染;
7、认真学习发放到手的各式防震救灾及自我保健资料;
8、身体有不适状况及时向医卫人员报告,请求专业救助,不瞒报,不强忍。
9、尽量不吃隔夜饭菜,以免鼠类、苍蝇污染,如不得已,则需煮沸十五分钟以上才能继续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