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啥活猫当成死猫卖?!


    养公鸡是为了打鸣,养母鸡是为了下蛋,这是生活中再简单、自然不过的道理。

    白猫股份的品牌资产到底怎么评估才合理,笔者不敢轻易置喙。但有一点,如果仅以“净资产”来估价的话,等于已经将白猫洗剥干净开膛破肚了,卖的仅仅是一只死猫或者斩碎了在卖猫肉和猫骨头。

    “买卖死猫”的现象或许能在一些并购案中得到合理和科学的解释,因为被并购的一方已经成了真实的“死猫”,除了贱卖贱买外,只有白白腐烂发臭的份。

    但眼下的“白猫股份”非但不是死猫,甚至还是遥遥领先于许多的同行的“捕鼠能手”:

    其控股子公司上海牙膏厂是同行业中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企业之一,并拥有“美加净”、“中华”、“白玉”、“留兰香”等一批知名老品牌。

    白猫股份将“中华”品牌租赁给联合利华,中华牙膏每年为联合利华贡献8亿至9亿元的销售额,且还有不断上升的态势,仅“中华”品牌的商标价值就应该在10亿元左右。

    早在十年前,联合利华曾对“中华”提出过5亿元的收购价格。

    民族品牌“大宝”2007年以23亿底价挂牌,其中仅有不到5亿元是净资产的审计价格,其他的则是商标等无形资产。

    白猫股份既有巨大的品牌无形资产,又有现实可观的盈利能力,仅仅将净资产作为评估白猫品牌资产的唯一指标显然是十分不够不公的,股民难免愤愤不平:

    凭啥活猫当成死猫卖?!